http://www.kblhh.cn 2010-11-02 16:28 來源:今日自動化
背景:9月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會議指出,加快培育和發展以重大技術突破、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于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升我國自主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解讀: 《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獲得通過,意味著在對相關產業的政策支持上以及各項配套措施的完善上,將切實加大力度,這有利于一些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存在發展潛力的創新型企業加快步伐。
對企業而言,積極抓住宏觀環境的利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應從企業和市場需求的實際情況出發,正確把握機遇與風險,制定出合理的企業發展規劃,同時充分利用技術創新優勢和各種有利條件,發揮企業管理者與員工的積極性,走出一條具有企業特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路。
物聯網產業
從應用的角度來看物聯網,已經無需太多的解讀,近年來,物聯網的應用正在廣泛地滲透到從民用到工業的各個領域之中。盡管物聯網的市場機遇看似無處不在,但對于企業而言,如何能夠將企業本身固有的優勢與市場的機遇結合起來,找準進軍物聯網產業的切入點,直到圍繞這一切入點形成一整套企業戰略,卻是至關重要的。
專家視點:發展物聯網需關注標準與需求
國內企業發展物聯網,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結合企業本身的技術優勢與當前市場的實際需求,找準企業進軍物聯網的切入點。近來,物聯網這一概念被廣泛提及,但提及市場前景較多,涉及到實際技術及產品的較少,企業進軍新領域必須“知己知彼”,而非盲目追求炒作概念。針對物聯網廣泛認同的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三層架構體系,企業可對照自身的產品架構與技術優勢,明確自身在產業鏈中的位置以及產品的研發方向,并事先針對市場需求情況做出充分的調研與分析。
其次,企業應積極關注及追蹤物聯網產業的相關技術標準。物聯網作為一個體系化的概念,其產業鏈涵蓋了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WSN(無線傳感器網絡)、SOA(面向服務架構)、傳感器、低功耗電子電路、云計算等多個領域的關鍵技術,在這些領域中的相關技術標準均是業界關注的重點。而借助物聯網實現廣義的互聯互通,與產品對相關標準的支持與兼容是分不開的,參照多項工業領域主流技術的發展現狀來看,這也必將成為物聯網產業中的熱點問題。
新能源產業
新能源產業,一直是近年來裝備制造業的最大增長點之一。得益于風電、太陽能發電等產業的迅速興起和市場化,控制系統、運動控制、傳動、網絡通信等自動化廠商也從中得到了巨大的商機。除此之外,不少有實力的大廠商還積極涉足同為低碳產業范疇下的新能源汽車及其充電站等領域,其發展勢頭可謂如火如荼。
專家視點:進軍新能源產業宜穩健結合
近年來,新能源產業的確呈飛速發展的趨勢,由于新能源產業發展與國家倡導的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自主創新等大方向相契合,所以也得到了很多鼓勵性政策的支持,在一些特定的行業一度形成了井噴之勢。
面對這樣的機遇,企業在看到市場機遇這塊“大蛋糕”的同時,也應該正確地分析自身的資金、技術實力,保持穩健的心態。應該看到,盡管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在國內發展較為迅猛,從興起至今的時間并不長,但其市場態勢、技術發展程度較幾年以前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業已形成了一定的準入門檻。
以風電為例,經過數年的發展,市場主流機型的機組功率、驅動技術,以及產業資源整合情況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同時較大的國內整機廠商和在國內設廠的外資、合資廠商對相關配套系統、零部件的品牌也已形成了一定的區分度和選擇機制。企業如果不對市場情況作出應有的判斷和應對,盡管目標市場很
企業進軍戰略性新興產業需注意的八點問題:
企業進軍戰略性新興產業存在風險
產業鏈和配套條件不完善
體制分割(地區部門行業)
企業規模較小,國際競爭力不強
標準、人才、融資等環境尚待完善
相關法律法規有待健全
國際競爭激烈
技術上存在短板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王忠宏
點評:要克服這八點問題,既需要國家對相關支持政策及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完善,也需要企業積極發揮能動性與創新精神。而解決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問題,還需要企業與政府相互配合,充分運用各種手段來維護自身的發展權和競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