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0-09-29 14:16 來源:中國能源報
導讀:繼9月10日公布各地區1-7月節能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后,國家發改委于9月17日再次公布各地區1-8月節能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同日,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當前節能減排工作的緊急通知》(下稱《通知》),部署節能減排工作。
五項要求已提出
發改委披露的各地區節能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顯示,全國多數省區節能減排形勢異常嚴峻,國家已對其拉響預警。1-8月份,遼寧、江蘇、河南、廣西、陜西、青海、寧夏、新疆等8個地區預警等級為一級,須及時、有序、有力啟動預警調控方案;其他諸如上海、山東、海南、貴州、甘肅等5個地區預警等級為二級,意為節能形勢比較嚴峻,須適時啟動預警調控方案。
針對這種嚴峻形勢,《通知》部署了節能減排工作,并對當前節能減排工作提出五項要求,包括努力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正確處理節能減排與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系、明確工作重點,加強監督檢查、發揮輿論引導監督作用以及加強“十二五”規劃研究等。
《通知》還指出,一些地區不能為完成目標而采取停限居民和公共服務單位用電等錯誤做法,個別地區采取限電限產“一刀切”的簡單做法也應停止。節能減排不能只顧當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而應著眼于長遠與全局。各地區、各部門要本著對國家、對人民、對歷史高度負責的精神,堅定信心,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
長效機制需建立
眼下,雖然距離“十一五”單位GDP能耗降低20%目標還有4個月時間,但節能減排“收官之戰”仍不容樂觀。
“高耗能工業地快速發展與一些落后產能地死灰復燃是導致節能減排形勢嚴峻的重要原因。” 國家發改委能源與研究所能源系統分析研究中心研究員姜克雋對本報記者表示。
目前,部分省市高耗能產業有“抬頭”之勢,姜克雋告訴記者,發展GDP不是要大量發展高耗能產業,現在發展高耗能的省市以后在經濟發展上還是會落后。從長期來看,調整結構才是根本舉措,中國不應再走過于依賴投資、依賴重化工業的發展道路,而是要把重點放在發展其他新興產業上。“調整結構、合理布局對于節能減排而言是很重要的。”姜克雋說。
除結構調整外,建立長效機制也是專家強調得較多的一點。目前部分省市出現的“拉閘限電”和“一刀切”的做法都是為實現減排目標而采取的一種短效的、強制性的行為。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產業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萬軍表示:“節能減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長期堅持,通過制定長期的目標,采取一系列手段逐步淘汰高能耗和高污染企業。”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昌義告訴本報記者,從長遠看,節能減排應注重市場體制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實現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對居民水、電等生活耗能實行階梯價格制度、放開能源價格管制,允許能源價格浮動,實現能源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征收環境(污染物)稅等都是一些可行的措施。”楊昌義說。
地方應將壓力轉變為發展動力
目前,各省市在節能減排的過程中確實存在很大壓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告訴記者:“GDP增長是地方較為看重的問題,高耗能產業雖然與節能減排的目標相違背,但其產生的經濟效益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也就是高耗能產業一邊停,一邊開的原因。欲在最大限度保證經濟發展之時完成節能減排目標,地方政府就只能采取短期的突擊行動了。”
在剩下的4個月時間里,各省市應如何在不采取“拉閘限電”和“一刀切”行為的情況下打好這場攻堅戰呢?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賀在華對本報記者表示:首先,各省應認清自己在節能減排中的進度,并根據實際情況對接下來的黃金時間進行充分的安排與利用;其次,各地可根據其產業結構特點采取不同的節能減排方式,尋找能夠提升節能減排效率的方法。一些省份在高耗能行業上都有所特色,例如河北省鋼鐵行業耗能較高,因此,鋼鐵行業將是河北省節能減排的突破點;最后,各地應將監管督察與實時監控結合起來,盡可能避免產能置換、落后產能死灰復燃等事件的出現。
“最重要的是各地政府能從心理認同國家的節能減排行動”,姜克雋告訴記者,“節能減排舉措對于各地的能源安全是很重要的,節能減排最好是各地主動去做,而不是依賴政府調控。”同時,姜克雋還表示,各地可以引進先進技術、多使用節能設備,“我們不應該只把目光放在工業上,其實交通、建筑乃至公民消費都應納入節能減排的重點考慮范圍,這樣長久堅持下來,節能減排效果也會比較明顯。”
據了解,部分省市已經開始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如廣西除了采取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停止審批“兩高”行業新上項目、嚴格執行差別電價等措施外,還實施了包括推行計劃用電、對高耗能企業實行限產限電、實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區域限批”等新舉措;寧波加大了技改投入,并推進了產業集聚、加強了污染地綜合治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