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0-09-17 16:32 來源:中國能源報
新奧2012年建成“智能能源生態城”,將實現能源智能化應用
不必擔心停電,屋頂上的光伏電池、漂亮的風車都可以提供能源;即使在無風、無太陽的情況下,廚房里的燃料電池也能夠提供家庭能源的基本需要;能源就像具有大腦和生命一樣,知道如何聰明地被使用,從而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減少能耗和排放……許多剛參觀過上海世博會“滬上·生態家”的觀眾眼前不禁浮現上述一幕。目前,能源結構正面臨著一次前所未有的轉型和產業增長的爆發,在這種情況下,智慧能源、智能能源網等新概念正進入越來越多人的視野。
智能化是能源變革趨勢
近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中國智能能源網研究成果發布會在北京舉行。由我國著名能源專家武建東在國際上率先提出的“智能能源網”課題研究報告已經通過國家能源局組織的專家評審,這是國際上首次對智能能源網作出定義。據介紹,建設智能能源網將使我國能源效率提高至少15%,同時還將引領傳統的互聯網等產業轉型升級。
目前,解決能源戰略轉型的理論體系主要有兩個:一是單網架的智能電網發展方案,如美國、歐盟提出的智能電網發展模式。中國國家電網提出的堅強智能電網也屬于這一范疇,注重以電力系統為主的智能化改革;其二是武建東提出的綜合網架的智能能源網發展方案。對此,國家電監會原主席柴松岳表示:“按照綜合網架理論推動智能能源網建設,可能有更好的效果。”
據了解,智能能源網是將現有的電、熱、燃氣、水務等單項運轉且浪費巨大的能源網絡改造為高效互動的創新網絡。相比之下,歐美的智能電網則主要是提高電網的安全性,方便風能、太陽能等不穩定的可再生能源入網,即供需問題。有專家表示,發展智能能源是實現全球能源變革的最明智選擇,不能以單一電力系統的智能化代替能源全系統的智能化。而且,對于世界上最大的生產體系中國而言,智能能源網將是一個重大機遇。
截至目前,在能源科技體系的探索過程中,許多行業、企業成為探索的主體,且不乏具有遠見者。除武建東提出的綜合網架的智能能源網發展方案外,IBM還提出了“智慧地球”,并牽手新奧集團進一步推動該戰略在中國的落地;新奧集團提出泛能網概念,以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來實現節能減排……
市場應用空間巨大
武建東指出:“沒有市場化就沒有能源的智能化,沒有市場化就沒有以網絡化的管理實現能源交易和服務的優化。”在這方面,新奧集團提出的泛能網概念正在付諸實踐。9月3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生態建筑建材城市建設博覽會”在河北廊坊舉行,新奧集團攜“智能能源生態城”這一創新建設項目出席大會,意在為人們勾勒出一個基于泛能網平臺的和諧生態城市的未來藍圖。據了解,建成后的“智能能源生態城”占地200多畝,預計將于2012年竣工。
新奧相關人士介紹:“未來的能源不是簡單從地下開采出來的,而是融入人類智慧的‘智能’,以非化石能源為主,是一種融合了能源生產、儲運、利用與再生四環節并高效地利用了環境勢能的體系,效率更高。系統能效技術是智能能源的技術支撐,即通過泛能網、智能優化與能效增益技術,形成信息與能量的耦合,從而使能源更加高效、清潔和可持續。”
據悉,“智能能源生態城”不但將太陽能發電、生物燃氣發電、微藻生物吸碳技術、垃圾發電等技術進行整合利用,實現能源的清潔生產與循環利用,更通過泛能網的智能化管理與控制,實現能源的智能化應用,提高能效。新奧方面預計,建設完成后的生態城中,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可達到71%,和傳統的城市能源應用相比碳排放減少35%,能效提高20%,城市自給能源實現40%—45%。
國家發改委近日下發通知,決定在5省8市進行低碳城市的試點。而此前,我國100多個城市已將建設低碳城市的目標作為新城市建設的著力點,這在給領先的清潔能源企業提出新課題的同時,也為其帶來了巨大的市場契機。分析人士認為,低碳城市的建設是一個整體概念,在這一點上,新奧集團創建的智能能源生態城將提供微縮低碳城的范例。(記者 王旭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