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0-09-14 16:04 來源:陜西日報
一只作為試驗品的集裝箱被封箱,裝載上一艘名為“新亞洲”的集裝箱貨輪,由上海港出發,經由韓國釜山出港,隨后穿越日本海進入太平洋,駛向美國西海岸。
通過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工程師王曉明的專有用戶名,輸入密碼后,包起帆帶領全體與會人員進入了集裝箱全程實時監控系統,通過GPS定位系統,監控系統測定出了當前“新亞洲”號貨輪已經停泊在美國洛杉磯港——實時數據顯示,作為試驗用的集裝箱在整個物流過程中,遇到一次委托授權的海關查驗,此外再沒有經過未授權的開啟,貨物安全可視……
依據協議,在西安國際港務區物聯信息港建設過程中,上海國際港務集團、中國國際海運網將與西安國際港務區攜手研發新興的物聯網、信息化應用現代化技術和客戶服務解決方案——“新亞洲”號所采用的這種便捷即時的集裝箱全程實時監控系統將作為國內首個試點,于西安國際陸港實施。
“中國企業的物流成本高達10-15%,而這一數字在歐洲只有5-10%,可見物流成本成為制約經濟、特別是制約海港周邊地區以外的內陸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據包起帆介紹,目前中國港口物流面臨的最大問題除了物流過程中透明度不高造成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外,還存在著集裝箱在物流過程中的安全問題。
包起帆表示,這種問題即將被“RFID”(射頻識別)改變——它將實時記錄集裝箱運輸中的箱、貨、流信息,以及相關的安全信息,結合全球網絡環境實現集裝箱物流的全程實時在線監控,以提供集裝箱物流全程的安全性和透明度,實現集裝箱運輸從被動告知到主動感知的歷史變革。
據了解,RFID是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受國家發改委委托進行研發的一個重點信息技術項目,也是國家信息化試點工程。目前,項目研發階段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成果,進入推廣應用階段。包起帆表示,上海國際港務集團一方面積極與美國、日本、加拿大、馬來西亞等國外港口、企業進行推廣合作,一方面在國內尋找具有示范作用的合作者。
作為陜西內陸型開發開放高地制高點、全國最大的國際陸港和全球一流的現代服務業示范園區——西安國際港務區,以其全新的智能規劃和對物流信息化的高品質要求,成為上海國際港務集團最為天然的內陸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