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0-09-13 16:53 來源:機電商報網
“推動重大裝備國產化,必須緊密依托重點工程,以需求拉動研發,以需求提供市場,這是我們二三十年來致力于裝備國產化的一條成功經驗。”在9月1日舉行的2010中國(國際)能源裝備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肯定了我國重大裝備發展所取得的成績。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不斷加快,風電等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進入了規模化發展階段,在市場機遇和國家產業政策的推動下,裝備制造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無論是行業規模還是技術水平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據統計,近幾年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增加值年均增速高達28%,遠遠高于GDP的增速,也高于整個制造業的增速。目前裝備制造業對全國工業總產值和就業的貢獻率均超過25%,對外貿出口的貢獻率超過50%。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不難發現,裝備制造業的支柱產業地位越來越突出,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越來越強。”張國寶說,“在各個主要的能源裝備領域,通過確定一批自主化依托工程,我國的國產化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有利地保證了能源建設的需要。”
他指出,“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可以比喻重大工程與重大裝備兩者的關系。”
眾所周知,重大裝備研制技術難度高、前期投入大、制造周期長、首臺套應用推廣難度大皆是導致我國裝備制造業“市場失靈”的原因。因此張國寶強調在重大裝備研發和推廣初期,必須加強政府的協調和組織,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協調制造單位和用戶單位的意見,組織國內一流制造企業合作研制,特別是要落實自主化依托工程,解決首臺套自主化設備進入市場等問題。
“如果沒有示范項目依托,即使研制成功了,也難以推廣應用。”這是張國寶多年來的切身經歷和體會。“我上世紀80年代就在國家計委機電司工作,當時重大裝備國產化的難度很大,機械制造部門把產品研制出來了,用戶部門不相信,首臺套進入市場經歷了很多困難。”
張國寶介紹說,在電力領域,改革開放后我國引進了30萬千瓦和60萬千瓦的發電機組。其中,60萬千瓦發電技術在消化吸收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國產60萬千瓦機組差點夭折。后經協調,天津薊縣電廠允許上馬哈電集團60萬千瓦示范機組,這才扭轉局勢,推動了國產60萬千瓦機組的大面積應用。
據張國寶介紹,如今我國發電設備等電氣產品的生產能力已位列世界第一。清潔高效的發電技術和大容量高參數機組得到普遍應用;國產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已批量生產并投入運行;自主開發的60萬千瓦循環流化床鍋爐的一些性能指標甚至超過國外水平。同時,針對北方缺水地區研制的30萬、60萬千瓦空冷火電機組已實現國產化,較常規水冷機組節水75%以上;100萬千瓦空冷火電機組也已經完成研發,華電靈武二期兩臺機組將于明年投入運行。
與此同時,三峽水電機組、LNG船、重型燃機、風力發電機組、長輸管道、核電、特高壓輸電設備等裝備自主化工作在政府的協調組織下也取得了長足進步。
他表示,從這些實踐中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國家能源重大工程為重大能源技術裝備提供了應用的平臺。而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又大幅降低了能源項目的建設成本,給項目業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從而增強了能源產業的競爭力和市場活力。
由大變強新引擎
張國寶強調,重大裝備國產化推動了我國能源行業的迅速發展,但也需要指出,我國雖然在產值規模上已經成為世界第一裝備制造大國,但還遠稱不上制造強國。
張國寶認為,當前仍然處于全球經濟復蘇的關鍵階段,要高度重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新技術、新裝備的開發,以及由此促成的能源利用方式的變革和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有可能成為新一輪產業革命的引擎,并重塑全球產業分工和利益分配的格局。
“加強科技創新、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促進傳統化石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在‘十二五’和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都是能源工作的主線和能源行業的首要任務。”張國寶補充說,在重大歷史機遇面前,我們要有前瞻性地開發支撐低碳經濟和綠色經濟發展的關鍵技術裝備,搶占發展制高點。
他表示,國家能源局將積極組織開展國產化三代先進壓水堆、先進商業化快堆和高溫氣冷堆、行波堆等新型核反應堆、400~500兆瓦級IGCC發電和多聯產、700千瓦時超超臨界發電、中/低熱值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大規模海上風電、風/光/儲互補并網發電、區域智能電網等重大能源科技攻關、裝備自主化和示范工程建設等工作。
他同時鼓勵我國裝備制造企業要主動參與國際競爭。“一方面,我們已經形成了巨大的產能,必須‘走出去’,到國際市場中去求生存、謀發展;另一方面,經過改革開放以來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們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實力,有‘走出去的條件’。”
據了解,2009年,我國電力設備出口量達1600多萬千瓦,出口類型逐步向超臨界燃煤機組、500千伏輸變電設備等高端產品類型轉變。在印度、印尼等國電站招標中,我國企業屢屢中標,實力得到了充分證明。除了產品走出國門之外,我國還有很多生產制造企業在國外建廠或者收購國外企業,提高生產研發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在國家振興裝備制造業戰略和旺盛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我國能源裝備制造業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到了由大變強的關鍵階段。當前,能源結構調整和能源行業的建設高潮為能源裝備制造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只要我們抓住機遇,加強自主創新,發揮好比較優勢,就一定能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最后,張國寶為能源裝備制造的發展提振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