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0-09-06 14:29 來源:深圳特區報
【人物臉譜】
“在‘海歸’遍地的中國IT業里,我就是少有的‘土鱉’之一,”陳志列一開口就逗人發笑。
這位1963年出生于無錫、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的研究生,說起話來并不是文縐縐的,而是帶著一些俏皮話、甚至俚語,把氣氛攪拌得很輕松。就是這樣一位性格豪爽、語言幽默的人,帶領研祥從做代理起家,到與世界500強企業英特爾平等合作開發產品,從做OEM到參與國家標準制訂,掌握特種計算機的世界話語權,陳志列對中國特種計算機產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人物面對面】
陳志列創辦的研祥集團,打破了西方對中國特種計算機領域的壟斷地位,他不僅僅創辦了中國最大的特種計算機企業研祥,甚至是中國國產特種計算機行業的創始人之一。陳志列帶領研祥占據了中國市場第一、全球市場前三的地位,他本人也當選了CCTV2007中國年度經濟人物、年度創新人物兩項大獎,獲得“深圳經濟特區30年30位杰出人物”的“杰出創新人物”稱號。昨天,陳志列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我們不服輸,所以搞研發
記者:你研究生畢業后幸運地捧上了“鐵飯碗”,后來是如何舍得放下“鐵飯碗”下海的?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陳志列:我從西北工大畢業后,分配到中國航空工業設計院下屬公司,派到深圳來開展業務。進入國家科研機構工作,確實是一個“鐵飯碗”,可到1992年受到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的影響,我就開始琢磨要下海,這可是一個重大決定,當時遭到家人強烈反對,我的父母和岳父岳母四位老人找到我單位領導,勸阻我千萬別拋下“鐵飯碗”自己創業。可我當時經過幾個月的思考還是決定下海,1993年初在深圳注冊了研祥機電實業有限公司,從事嵌入式產品代理銷售和技術開發。創業最大的困難是前途未卜,需要面對很多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包括如何開拓市場,如何與工商、稅務部門打交道。
記者:你做代理起家,代理的利潤是很高的,后來踏上自主研發的道路,壓力會很大,當初你為何選擇這樣一條艱難曲折的路?是作為技術人才對技術研發的向往還是有其他什么原因?
陳志列:我們在報紙上打廣告,全國開產品研討會,然后就可以賺錢了。代理的利潤好得讓人無法想象,由于沒有競爭,一個訂單甚至能達到百分之幾百的利潤,加上涉及的行業廣,企業對大客戶的依賴少,發展平穩且迅速。經過一年的代理生涯,我已賺了上千萬元,獲得了“第一桶金”。
我之所以要把賺來的錢全部投入進去搞自主研發,那是因為當時我做代理與外國同行接觸時,發現與洋人相比,我們自己的技術能力、管理能力并不差,我們為何不能研發屬于自己的產品呢?我們懂技術,我們了解中國市場需要什么,而且也完成了原始積累,一切條件都具備了。就是憑著年輕人不服輸的倔強,我們一路走下來。
記者:研發出第一款工業計算機,你的心情一定非常激動吧?你創業初期的工作狀態是怎樣的?
陳志列:我記得研發出第一款工業計算機的那夜我失眠了,一直到凌晨4點還睡不著,太激動了。創業期的瘋狂工作,讓我至今被公司的人認為是“超級工作狂”。記得有一年,我大年三十回家吃了點餃子就睡著了,一直睡到大年初二上午10點,這就是一年的假期了。我每天睜開眼睛就上班,沒有休息日,只要睜著眼睛,除了吃飯基本都在工作。
記者:你能介紹一下工業計算機應用范圍有哪些?研祥在工業計算機應用推廣上有哪些突破?
陳志列:研祥從事的是特種計算機行業,簡單說就是除了普通的民用電腦、筆記本電腦以外,涉及工業和其他特殊環境下使用的計算機的芯片、軟硬件、零件設備、整機等,比如銀行自動提款機、軌道交通控制、石油石化加油控制、安防、稅收、公路、醫療、博彩等多個領域的計算機設備,均屬研祥的業務范疇。
目前,由研祥打造的“EVOC”品牌,已成為行業知名和領先品牌,2010年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集團旗下的特種計算機已形成17個系列、500多個型號,整體技術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部分產品技術已達國際領先水平。近兩年,高速鐵路運行安全自動監測系統使用的計算機、高速公路的收費系統、地鐵自動控制系統等項目,研祥特種計算機頻頻中標。還有,煤礦安全生產越來越受政府關注,研祥研制了“瓦斯預警設備”專用計算機,有效提高了煤礦安全預警技術。
深圳產業配套環境世界一流
記者:在深圳產業化過程是否順利?深圳的配套環境怎樣?
陳志列:深圳IT產業配套環境非常完善,堪稱世界一流。在這里,我們從事的工業計算機產業化過程十分順利,2003年,經過10年發展,研祥已經成為國內特種計算機行業的老大。研祥要不是誕生在深圳,肯定沒有辦法這么快就發展起來,是深圳這塊肥沃的土壤,養育了研祥。
記者:深圳市政府給予過你哪些支持和幫助?你記得最深刻的有哪件事情?
陳志列:深圳市政府給予研祥的幫助,絕不僅僅是錦上添花式的幫助,還有在企業初創期,給我們雪中送炭式的幫助,更叫我們記憶猶新和感恩不盡。深圳市政府公務員素質非常高,對高新技術產業的領導很內行,上世紀90年代中期,深圳就把高新技術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來精心培育,歷屆市委市政府遠見卓識,出臺了系列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
1995年年初,研祥意外地獲得了一個獎牌,是統計局、科技局等7個單位頒發的“深圳三十大民營科技企業”牌子,這是我記憶中研祥獲得的第一個來自政府的正式授牌,這給予我巨大鼓舞,就在那一年,我曾投入了3000萬元做研發。1998年6月,市政府在五洲賓館組織了一場高新技術與資本市場的研討會,有關部門請我們企業家免費去聽,我作為技術型創業者,被政府拉過去進行了一次“頭腦風暴”,我才知道上市對企業經營的重要作用,2003年,集團子公司研祥智能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成為國內特種計算機業唯一的上市公司。要不是政府創造機會讓我對資本市場有了全新認識,就不可能有研祥的上市。
記者:你推崇“非經典管理”,請問能舉例說明嗎?
陳志列:我談談研祥“非經典營銷法則”吧。“客戶是上帝”已成為市場經濟中普遍接受的名言,而研祥則提出“只滿足好客戶的市場需求”,這是因為公司只有把有限資源用在好客戶身上,才能創造更大的利潤,選擇出好客戶,需要深入分析、判斷,以結果為導向,才能發掘出真正的好客戶。
外行也能領導內行
記者:前不久,央視2套“明星團隊”里,有一名叫李小莉的女孩在節目上談到曾在研祥做了6年前臺,后來成長為公司資深業務經理。聽說你很喜歡用外行領導內行,這有什么好處?
陳志列:特種計算機是一個高度集成化的產業,技術門檻非常高,研發團隊都是理工科背景的人才,而在營銷和管理團隊里,有不少是外行領導內行。最典型的一個人物就是樊小寧,他是中文專業畢業,從事過保健品和食品的銷售,1999年我讓他做特種計算機銷售,這在業內人士大跌眼鏡。1999年,我們在國內市場上已遙遙領先,我們主要競爭對手是海外巨頭,我一直在琢磨如何創新,突破原來的業務格局,于是我大膽起用樊小寧,他上任后,在全國鋪設銷售網點,并使企業保持平均每年140%以上的增長率,每年都超額完成銷售業績。最可貴的是,2007年底,研祥準備進軍國際市場,樊小寧表示“咱在國內當老大也沒什么意思了,要不到海外市場我去玩玩吧!”大家都很震驚,因為他外語不行,可樊小寧信心十足,在國際市場上也做得有聲有色,事實證明,外行也能領導內行!這樣的例子在研祥比比皆是,而你看到的電視節目里的李小莉,就是一名年輕人在研祥的成長故事。
記者:研祥現在有多少員工?你最欣賞什么樣的員工?會開除什么樣的員工?
陳志列:研祥集團現在有4600名員工,我最欣賞勤奮的員工,會開除華而不實,眼高手低的人。
記者:你喜歡什么樣的掙錢方式?
陳志列:游戲規則透明,通過自己的努力。
記者:您的業余愛好是什么?
陳志列:我非常喜歡運動,讀書的時候,曾是學校的排球隊隊員,現在公司搞運動會,我也會參加跑步、拔河等項目的比賽。我也喜歡閱讀,包括財經、管理類書籍和人物傳記。
記者:聽說你經常在外地出差,你的家人理解嗎?
陳志列:去年,大約一半的時間我不在深圳,所以給企業家做妻子的女性是十分辛苦的。我78歲的老母親曾說:“這個家是陳志列的旅館。”有一個行李包長期放在我家大門口,隨拿隨走。由于我一心撲在工作上,照顧家人的時間很少,所以對家人我十分愧疚。
記者:據說有一個調查報告顯示,如果時光倒流,你最想做什么?調查世界500強企業的老總,95%的人說:“如果時光倒流我愿陪孩子一起成長。”請問時光倒流的話,你是否會選擇現在的創業生活?
陳志列:我無怨無悔,如果時光倒流,我還會選擇創業。因為我趕上一個好時代,趕上改革開放,用深圳市委書記王榮的話說是“一個激情燃燒、干事創業的火紅年代”。我28歲來深圳,30歲創業,人生在深圳這塊熱土燃燒,在這個火紅年代里迸發出激情來。雖然我陪孩子的時間太少,可我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是獨特的。我當選了CCTV2007中國年度經濟人物、年度創新人物,在電視上我發表了獲獎感言,女兒看了電視直播后在日記里寫道:“將來,我一定要超過爸爸。”所以,我相信自己的勤奮工作,一定也深深影響著孩子,她會很向上、勤奮、有責任心,而這不正是做父母的所期望的么?
記者:你認為最理想的快樂是什么?
陳志列:最理想的快樂是能夠有機會為自己設立的目標而奮斗。
記者:你希望給后代留下什么?
陳志列:一種精神,而不是財產。
培訓是員工最大的福利
記者:研祥每年員工流失率低于10%,請問研祥是如何吸引人才的?在福利方面有什么特殊舉措?
陳志列:我們公司有個口號就是“培訓是員工最大的福利”。2006年,研祥成立了集團培訓中心,與集團人力資源中心并列,這說明把培訓提升到一個非常高的高度。所有崗位的在職培訓、脫產培訓都和考核掛鉤。這方面我們不僅內請、外聘、派出,還請了外教對員工進行英語培訓,我之所以說培訓是員工最大的福利,是因為知識學了是可以帶走的,我們認為這個福利可以超過金錢。我們吸引人才的方法有很多創新,比如,很多企業的業務體系薪酬模式都是“底薪加提成”,而研祥業務薪酬管理設計了幾個模式,由業務員自己選擇,其中,有“高底薪+低提成”或者“低底薪+高提成”等,并且允許業務員每半年重新選擇一次。
記者:聽說你多次評上內部“優秀培訓講師”,請問你給員工培訓的時候,講授哪些知識?
陳志列:在公司內部培訓,我曾開過20多門課,培訓內容包括企業文化、公司戰略、業務技巧、技術方向、理財心得、經濟形勢等。
記者:您在企業是做技術領路人,還是全盤都管?你是如何平衡技術研發和市場開拓之間的關系的?
陳志列:我是技術領路人,主要管技術與市場兩大塊,兩手都抓,兩手都硬。強調市場導向,市場需要什么,我們就優先研發什么,所以一個新項目立項的時候,市場人員的意見占60%。研祥對技術人員要求要懂得理解市場需求,技術總監每年必須跑市場超過一定的天數。
[page_break]
謀求全球特種計算機“老大”
記者:今年5月,研祥集團出資成立的“深圳市共贏創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正式運營,這是深圳高新技術領域首家由科技企業設立的小額貸款公司。前不久,研祥旗下的夢天堂網絡舉行主題為“中國夢,夢天堂”發布會,宣布5億元進軍網游產業。請問研祥為何選擇網絡游戲、金融作為拓展領域?
陳志列:作為領頭羊,研祥每天面對大量終端廠商和系統集成商,各類客戶多達4000余家。這些中小企業客戶多定位高端,市場前景廣闊,但資金實力有限。在以往的業務往來中,集團主要通過商業賒銷等方式給予客戶支持。在政府支持民間金融合法化的背景下,研祥決定通過小額貸款方式,滿足部分客戶的融資需求,謀求特種計算機產業鏈各方共贏。
研祥集團將在夢天堂網絡公司第一筆收入到賬前投資最高人民幣5億元進軍網游市場,這是研祥董事局有史以來最大的單筆投資。之所以選擇網游,是因為深圳確立了互聯網、生物醫藥和新能源為三大新興產業,廣東省提出要讓“科技+文化”雙輪驅動,根據研祥的技術優勢,就把網游作為未來的突破口,勢必會有喜人收獲。
記者:獲得這個榮譽,你心情如何?您過去也一定獲得過很多各種榮譽,那么您是如何看待“30年30人”這個評選活動?
陳志列:“30年30人”這個評選活動非常有意義,是對深圳過去30年的一個回顧和總結。能夠獲得“杰出創新人物”稱號,我感到非常激動,更感到有壓力和動力。這份榮譽不屬于我個人,它代表著研祥集團的全體員工17年的不懈努力,也彰顯了深圳市高科技產業的巨大成就。
我們有幸來到深圳這片熱土,有幸在歷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得到迅速發展。這里有寬松的營商環境,上上下下全社會先行先試的氛圍,讓來自全國乃至全球各地的有志之士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將深圳打造成一個享譽全球的創新型城市。今天,市委市政府已經描繪出深圳未來美好的發展愿景,通過我們全體深圳人的共同努力,一個激情燃燒、干事創新的好時代又將來臨。沒有改革開放就不會有深圳,沒有深圳就不會有研祥;沒有創新,研祥就不會有今天,沒有創新,也就沒有研祥的未來。
記者:深圳精神,你是如何理解的?深圳站在30年的關鍵點上,您對未來深圳發展有什么希望和建議?
陳志列:我理解深圳精神就是八個字:“敢闖敢試,先行先試”。深圳人骨子里崇尚創新,下一個30年,深圳要大膽地主動創新,并用機制、制度把創新成果固化下來,要像省委書記汪洋所說,“敢于向世界一流城市叫板”,主動尋找與世界一流城市的差距,通過持續不斷地努力,讓深圳盡快邁入世界一流城市的陣營。
記者:你為研祥集團制訂的新的發展目標是什么?
陳志列:我們的目標就是到2017年之前要做特種計算機行業全球的“老大”。這個“老大”我們怎么定義的呢?第一,銷售額老大,第二凈利潤老大。第三是我們公司業務的收入和這個行業全球市場的分布比例相等,也就是說應該80%的收入在海外,20%在中國。
【經典話語】
1、要么向左、要么向右,就是不要踩剎車!
2、叫名字省事,可以免去很多的繁文縟節,提高工作效率。
3、我們的目標就是做這個行業全球的老大。這個老大我們怎么定義的呢?第一,銷售額老大,第二凈利潤老大。第三是我們公司業務的收入和這個行業全球市場的分布比例相等,也就是說應該80%的收入在海外,20%在中國。
【專家評說】
資深傳媒人楊超:
研祥的管理經驗值得推廣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民營企業在不斷的摸索和嘗試中走出了一條康莊大道。而獲得成功的法寶就是對創新的嘗試和實踐。深圳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先試的地區,也涌現了很多優秀的高科技企業,而通過研祥這樣的企業和他的帶頭人,我們不難看出一個典型的中國民營企業發展脈絡。
研祥難能可貴的在于十多年來的堅持和創新,不僅在特種計算機領域堅持技術研發,參與制定國家標準,同時還奉獻了獨創的管理文化。這種寬容失敗、鼓勵創新的文化帶領企業全員一起向前,不僅體現了一個企業的性格,也培養了一代人的風格。
企業領導者的眼光氣質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方向,陳志列和他的團隊首創的“非經典管理文化”在企業的發展壯大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作為一家本土企業,研祥盡可能地創造一種祥和、自然的工作氛圍,讓每個員工都能心無旁騖地投入工作。這種管理經驗和理念甚至超過了一些商學院的MBA課程,值得加大推廣。
在面對選擇時,陳志列曾經提出“要么向左、要么向右,就是不要踩剎車!”這種精神也正是改革精神的體現,面對市場不斷調整,在改革中摸索經驗一步步地走向成功。相信在陳志列的帶領下,研祥也必將成為令國人驕傲的民族品牌。
眾說紛紜
研祥集團員工孫偉:
員工都直呼他“陳志列”
陳志列是一個平易近人、幽默詼諧的人。我跟他共事10多年了,感受到他對企業的經營就像在經營一個大家庭,處處體現平等,體現他對員工的關懷。
我們在公司內部從來不稱呼陳志列董事長的職務,更不會叫“老板”,都是直呼大名,不論飯堂師傅還是前臺文員都管他叫“陳志列”,因為他說“叫名字省事,可以免去很多的繁文縟節,提高工作效率。”
上班的時候,陳志列的辦公室大門永遠敞開著,員工不用敲門,可以直接去找他反映情況,交流非常直接。中午到我們的飯堂里,常常可以看見陳志列在排隊打飯,他與普通員工一樣吃“兩葷一素”的公司提供的免費菜肴,沒有任何特殊化。陳志列是公司的首席內部講師,除了講管理和專業知識外,還經常給員工講授理財知識,包括買車和買房的經驗,希望員工學會讓手上的資產更快增值,生活得更好。陳志列處處與員工保持平等,讓員工有好的建議能夠暢所欲言,可以將更多精力放到工作中去,而且,公司員工之間禁止恭維,關系簡單化,也讓大家覺得很舒服。
認識陳志列的人,都知道他愛說笑話,常常逗得周圍的人哈哈大笑,氣氛輕松活躍。去年,公司組織高管去井岡山旅游,回來的時候需要等兩個小時的火車,陳志列的妻子告訴大家,準備請大家洗腳,消除疲勞,過了一會兒,陳志列從后面趕上來,他得知還要等車,就大聲說:“我請大家洗腳,正好消磨時間。”大家一聽頓時大笑,有人說:“你來晚了,有人請我們洗腳了!”陳志列趕緊說:“沒關系,她請你們洗左腳,我請大家洗右腳!我們都有份兒啊!”大家笑得更熱烈了,我們很享受與陳志列共事,簡單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