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0-08-25 14:59 來源:亮報
據媒體報道,2008年我國電網投資首次超過電源投資。全年全國電力基本建設投資完成額達到5763億元,同比增長1.52%,其中,電源、電網分別完成投資2879億元和2885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0.78%和增長17.69%,電網基本建設投資占電力基本建設投資的50.05%。
電網投資首次超過電源投資之所以引起廣泛關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國在電網建設上長期投入不足,電網建設在電力總投資中的份額一直位居電源建設投資之后,而這一點是有悖于電網適度超前發展的電力工業發展普遍規律的。有關專家指出,電網和電源投資比至少應該保持在1∶1才能保障電力安全。
長期以來,我國電源、電網投資嚴重失衡,電網投資“短板”成為制約電力工業健康發展的瓶頸。據了解,“八五”“九五”期間,我國電網投資僅占電力投資的13.7%和37.7%。“十五”期間,電網投資只占電力投資約30%,遠遠低于發達國家電網投資占50%以上比重的平均水平。
電網是經濟社會的“動脈”,然而,由于長期“重發輕供”,電網建設長期投入不足,致使電網結構性問題日益顯現。近年來,我們經歷了缺電和煤電緊張的痛苦。因為裝機不足導致缺電,缺電以后自然就要加快電源建設,哪里缺電,哪里生產力發達就在哪里建電廠。電廠建成后,就必須遠距離運輸電煤,這樣又造成了鐵路運力的緊張,造成了運輸過程中的污染等問題。所以,煤電油運的緊張,在很大程度上是電力發展方式引起的。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對電網建設是忽視的,電網起到的作用往往只在局部區域,電網在整個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電力體制改革之后,電源建設是由市場決定的。但電力需求市場反饋的短線特點和電力建設的長期性之間存在著一個悖論——如果僅僅根據市場供求的短期信息來決定今后5年、10年的電源建設規劃,要么就是遠水解不了近渴,要么就是建成之日卻發現出現了鐵路運力不夠、發電用煤不足等問題。
而如果我們能夠將電網規劃得更加完善一些,把電網建設得更加堅強一些,讓電網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發揮的更充分一些,或許會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實現這一途徑,不僅僅只是要加大電網建設的投資,也不僅僅只是依靠電網企業自身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讓社會各界更加關注電網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更加關心電網的建設和發展。
電網電源投資比例發生逆轉,對經濟快速發展無疑是件好事。但我們同時也看到,這一逆轉恰恰位于近期我國用電需求增速回落,2008年第四季度政府主導的大量投資在電網建設上得到落實,而我們更希望的看到的是,根據對未來經濟發展速度的科學判斷,國家宏觀經濟管理部門對電源建設每年應增加多少、如何布點、需要多少煤炭供應、運力如何跟上、配套的電網建設應如何規劃等的統籌安排和科學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