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0-07-16 11:45 來源:于仁頗黎
最近礦難頻現,不僅我們社會主義國家有,資本主義國家美國也有,那些原來是社會主義后來又變成資本主義的國家,也有.所以,礦難的發生和意識形態是沒有關系的,那礦難和什么有關系呢?
作為一個機器人行業內的從業人士,筆者見過了解過很多的關于機器人應用的案例,其中更有一些自動化程度很高的產品.比如,機器人可以作為一個交響樂手,仿真的累似可以模仿人的美女,可以阿凡達的機器人,還有給人做手術的機器人.但是,從發明機器人的初衷開始,機器人是作為代替人類來人事危險工作的設備,為什么作為采礦這個如此高危的行業,機器人卻很少或根本沒有應用呢.這不僅是在機器人技術實力很強的美國,在中國,甚至俄羅斯,也是如此.美國可以發射火星車到如此遙遠的星球上去探險,中國可以發送深海的無人機器人去做研究,為什么如此技術的進步,卻不能應用在采礦行業呢?筆者來告訴你,前景是有的,但是困難重重.
我們可以寄希望于機器人在發生礦難的時候,進行救援工作,但是除此之外,它們所能幫上的忙,還太少.當然,你不要看了這一句就感到希望渺芒.進入技術發展的這個時代,一些技術還是在不斷前進的.卡梅隴大學的機器人研究者們一直在從事這樣的機器人的研究,在2002年的時候,一款名叫Grounddog的機器人,就被放到一個廢棄的礦場里面,進行研究.機器人配備了非常多的傳感器,來模擬人類的官能能力,裝備了三維激光系統,用來掃描區域信息,測量自己所處的位置;夜視攝像頭來分析附近東西的類型;氣體傳感器來監測礦內的氣體狀態.在搜集了相應的數據信息后,進行了一些實地的機器人功能測試,用來分析是否機器人可以在礦內幫助人類來完成一些危險的工作,當然,實驗發現,難度很大的.
采礦是一個變化非常大的工作,每一次的挖掘都有新的變化產生.土質的在厚度,內部地下滲水的狀況,氣體的情況,礦產的采掘結構,這些都不是普通數據采集系統可以完成的;除此之外,更為一個關鍵的,還有在地下環境下的通訊問題.如果作為一個采礦機器人,完全自動化是目前難以實現的,因此,最好的是需要有人進行遠程操作,但是由于地址環境的問題,通訊將會是最大的障礙之一.
但是,機器人化的技術是可以應用在采礦當中的,大量的安全裝置的使用,對于采礦安全規范的把握,還是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降低礦難發生的概率,一般來說礦難應該是可以避免的,天災終規是少數,害礦工的還是人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