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0-07-05 16:20 來源:山西日報
為了科學編制“十二五”規劃,進一步提升山西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7月1日、2日,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君主持召開山西省“十二五”發展戰略專家座談會,分別就“十二五”發展思路、裝備制造業發展、轉型發展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區域發展與城鎮化4個專題,面對面聽取國家相關部委官員和省內外經濟專家、企業行業負責人的建議和意見。5日下午,王君省長還將就生態環保與社會發展專題,問“計”專家。
未來五年,國家以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為主線,部署從外需向內需、從高碳向低碳,從強國向富民的三大轉型。在這樣的背景下,召開此次座談會,有利于借助“外腦”,從戰略層面勾畫山西“十二五”發展藍圖,使我省發展戰略、空間布局、重大產業項目更多地進入到國家規劃層面,有利于推進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進一步增強“十二五”規劃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可持續性,進而促進我省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
座談會上,大家集思廣益、暢所欲言,積極為我省“十二五”發展建言獻策、指點迷津。現就座談會上的精彩言論輯錄如下。
國家工信部裝備司副司長李東
突出優勢培育自主品牌
中國裝備制造工業規模大、產品種類多,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產品,缺乏自主品牌,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產品,也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
山西去年裝備制造業總量大概是700多億元。山西不是裝備制造業大省,但是發展空間和前景還是巨大的。從“十二五”規劃的著眼點來說,山西的裝備制造業要依托經濟轉型發展,突出自身優勢,以科技創新來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裝備制造業品牌。
首先,發展裝備制造業應該突出自身優勢。山西在重型工業機械、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生產中都有一定優勢,山西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方向就是大力發展高端智能產品,將基礎裝備零部件和元器件納入重點發展領域。前些年,在發展重大基礎裝備過程中,我們把重點放在了重大技術裝備總成、總裝方面。從這幾年的發展實踐看,我國重大技術裝備中70%的關鍵零部件需要依靠進口。當務之急是大力發展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山西有很多基礎零部件的重點企業,應該突出自己的特點來創新發展。
第二,發展裝備制造業要依托科技創新。山西是國防大省,軍工和國防企業有一定科技實力。在裝備制造業發展上,要打破軍用和民用之間的界限,充分利用軍工院所的優勢技術和創新能力,推動山西裝備制造業的跨越發展。
第三,要培育產業集中度高、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中國裝備制造產業小、散、弱的特點比較突出。規模以上的企業數量雖然多,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很少。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在裝備機械制造方面全國有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山西要整合優勢資源和優勢企業,打破所有制、地區界限,大力培育大型裝備制造業集團。
國家發改委產業司副司長陳建國
裝備制造產業發展要重視挖掘需求
我主要想從行政倒逼機制和挖掘需求方面談談山西裝備產業發展。
去年來山西調研,我非常深刻地體會到這里產業結構調整的迫切心情。我認為山西需要把采煤的投資沖動控制一下,通過控制總量從而形成一個轉型發展的壓力,這可能對山西發展新興產業和裝備產業產生新的動力。舉一個例子,前幾年,國家產業政策允許汽車企業自主決策建工廠,在成都、蘭州等許多地方都有很高的積極性。如今隨著建立分廠的門檻越來越高,山西錯過了借助國內汽車產業巨頭發展汽車制造業的良好機遇。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企業有機會來,為什么沒有來,應該反思一下。
第二,產業發展與本地需求關系密切。山西要想發展新興產業,重要的是首先從自身的需求開始挖掘,因為一個產業的發展,首先是建立在本地需求的基礎上,如果自身沒有需求,想在別人的需求上去發展自身的產業,是比較困難的。山西在裝備制造方面存在巨大的需求,那就應當盡快地把這塊需求挖掘出來,即使自身沒有相關企業,但需求的存在會促使一些投資者去發展這些產業。別讓自身需求還悶在那里,否則其他地方的企業就會將你的需求漸漸侵蝕,這樣的話你自己的需求就成了其他省市的發展基礎。當然山西需要深入調研,拿出科學的方案,具體分析一下到底發展哪些裝備制造業更適合本地情況、更能發揮比較優勢、更有市場前景。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蔡惟慈
產品的生產性服務及關鍵零部件生產是發展的重要領域
裝備制造業分量重,成長快,發展前景廣闊。受我國工業化高速增長客觀需求拉動,裝備制造業已連續 8年增速超過了20%;近年來,裝備制造業還表現出了比較穩定的抗波動能力。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發展裝備制造業,是具有戰略前瞻性的,值得肯定和贊賞。
“十二五”期間,我認為裝備制造業的機遇在高端,也就是說,成長空間更大的是機械裝備產品中的高端部分,必須把軸承、液壓件等這樣一些基礎零部件的高端部分,作為“十二五”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方向,其發展對于主機產品、成套裝備能否邁上一個新臺階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要發展高端產品,還要創新,尤其是理念上創新非常重要。在過去,一般來說,機械企業都是著眼于生產看得見、摸得著的機械產品,企業是一個生產車間,而不是一個真正的公司。這幾年,裝備產業向著“面向用戶的整體解決方案”發展,圍繞產品的相關服務、特別是技術服務成為一些先進裝備企業的主要業務,成為企業利潤的主要增長點。“技術創新、產品制造、專項服務”的一條龍解決方案,能夠獲得更加高的附加價值或者經濟效益,已經成為制造業、尤其是高端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應當引起高度關注。
山西裝備制造業很有特點,揚長避短,大有可為。山西的冶金礦山機械尤其是露天礦山采掘設備,以及太重的煤機、榆次的液壓件、永濟的電機等,在全國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方陣,“十二五”期間,山西應在此基礎上做強做大裝備制造業,并積極地參與國際同類產品的競爭,我提幾個建議,第一,加強產需結合,把本地市場需求作為推動山西優勢機械產品更上層樓的一個寶貴資源。第二,突破高端產品和核心技術,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第三,在理念上突破單純搞硬件產品、單機產品的習慣做法,更加關注附加價值更高的軟件,更好地提供產品成套服務,尋求新的發展空間。第四,依托優勢產品和優勢技術,培育高成長性的產業集群。
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副院長徐東華
山西發展裝備制造業大有可為
裝備制造業的概念是中國首先提出的。近年來,我國的裝備制造業產值和數量、品種、研發都呈上升趨勢,而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的裝備制造業呈下降趨勢。中國機械工業在國民經濟當中是基礎性、裝備性、帶動性、支撐性的行業。通過對我國的機械工業500強企業的分析研究,我們發現,中國的機械工業企業主要分布在電器機械、交通運輸設備、通用設備、專用設備制造業等領域。近兩年,包括汽車、船舶、綜合機械、汽車、機車、柴油機在內的汽車工業、電機、機床、通用設備制造、工程機械等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呈迅速增長趨勢,這主要是受國內擴大內需市場需求的帶動。
目前,中國裝備制造業發展面臨著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但經歷國際性金融危機的沖擊后,美國、日本、德國又開始重新回歸裝備制造業,裝備產品的國際競爭更加激烈。結合國際和國內的分析發現,裝備制造業已經成為了一個綜合國力的基礎。要組織專門力量,開展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對標研究,通過與國際國內同類先進企業綜合比較,在產品開發、技術進步、工藝裝備、節能降耗、現場管理、市場營銷、品牌塑造等方面,尋找差距,發現潛力,明確出路,制訂切實可行的振興方案和解決思路。應充分依托資源優勢,根據市場需求,重點發展礦山機械采掘、重卡汽車等裝備制造業,并配套發展由此衍生的礦山機械設備安裝、調試、維護等工業服務業。如果能夠下大的決心,并假以時日,山西發展裝備制造業將大有可為。
[page_break]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史丹
裝備制造業是一個朝陽工業
裝備制造業是為人類提供生產工具和裝備的行業。人類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實際上是通過工具的改善來實現的。那么,從這點來看,社會上永遠存在裝備工具的需求,裝備制造業永遠是一個朝陽工業。當然,說裝備制造業是朝陽工業,還在于裝備制造業產品的不斷更新,通過制造業的信息化,實現了產業化,從這點上看,裝備制造業在不斷地向全面新型化邁進。
結合實際,我談談山西發展裝備制造業應遵循幾個思路,第一,應緊緊抓住國家宏觀政策機遇,加快發展。第二,發揮優勢,加快產業升級,推進產品結構調整,更好地符合市場需求。第三,加大力度招商引資,加快發展新型的裝備制造業。第四,看準市場,集中力量,使一批有市場需求的優勢企業發展起來。
國家工信部裝備司重大裝備處處長楊栓昌
實現采煤安全首先確保裝備安全
圍繞山西的煤炭資源優勢,我有兩個方面的建議。第一,煤炭是山西的優勢資源,那么應當從裝備的角度保證煤礦采掘方面的安全。一方面加強煤氣層氣體檢測分析設備和儀器裝備,另一方面,改進和強制配備開采安全裝備,為煤炭安全生產提供裝備保障。第二,大力發展應急救援裝備,或者也叫民生裝備。我們近期圍繞“十二五”發展研究的時候,把一些裝備進行了分類,就叫民生裝備,包括從救援、防疫等等這些角度來大力發展民生裝備,相當于應急救援裝備。山西作為煤炭大省,應當大力發展民生裝備用于煤礦。
煤科總院太原研究院副院長田永順
結合煤炭資源優勢 大力發展煤機制造
山西作為一個煤炭大省,煤炭機械裝備制造業市場潛力巨大。我想從煤機裝備市場需求方面提一些建議。
隨著煤電行業快速發展和整體行業以外的競爭,必然導致缺乏創新能力的企業退出市場。我感覺煤機制造將來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將來可以立足于市場的必然是創新能力強、產品質量好、工作效率高的企業。山西應該充分重視裝備制造產業,面向國內和成套的裝備需求,按照產品自主化、設備成套化和集約化,快速發展裝備制造業。
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重視:
第一,具備國家一流水平建設。充分發揮山西在礦機方面的優勢,發揮科研機構的研發水平,聚焦一批重點項目,通過引進技術,從而達到實現統一的品牌,提升競爭力。同時,開發現有的,包括山西機械廠、威達機械等一批企業,重點發展煤炭綜采的成套設備、綜合機械化設備等等。
第二,建設國家裝備制造基地。自主創新是煤機制造業的動力源泉,可以依托煤科院等科研機構,堅持自主創新,帶動我省煤機企業去占領煤機高端市場,促進煤炭生產企業在實現高產、高效的同時確保安全。目前,山西已經形成了一種機制,比如在聯合研發上,甚至包括尋找新項目的能力。
第三,打造研發技術平臺。山西現在制造的煤機,大部分都是整機設備,其中關鍵就是技術創新開發。目前,國家發改委已經批準山西建設一個國家煤礦采煤機械項目,實際上這個項目就是建設一個企業,主要是側重于搞一些研發的實驗、裝備和實驗場所。山西企業應該圍繞這個平臺進行開發和實驗,重視新產品、新技術的創新,從而發揮其示范作用。
第四,發展安全方面的產業。山西恰恰沒有安全裝備,我覺得應該抓緊培育起來,因為我們有自身的需求。希望政府下一步加強引導和監督檢查,利用我省煤炭大省和資源優勢,全面合作,優先采購省內企業的一些設備,在資金政策就是資金投入方面,扶持企業做強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