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0-05-05 09:46 來源: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
2010年,低碳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詞之一,同時也使我國將面臨全面高漲的原材料價格及人力成本壓力。
長期來看,碳排放會引發石油等礦物能源使用量的調整,加之石油等礦物資源儲量日益減少,同時受技術和成本影響,新能源短期內難以形成根本性替代。因此石油價格將必然上漲。此外,低碳技術發展初期成本較高,為迅速推進低碳技術市場化,發達國家有動力繼續推高原油等能源價格。這將使得低碳設備及產品具備相對價格優勢,從而向接受低碳技術的發展中國家轉嫁不菲的研發成本。
而高油價和碳減排的綜合作用則將助于推動全球通脹。第一,在高油價趨勢無法逆轉的情況下,碳減排的綜合作用必然會引發鋼材、綠色農產品、化工等行業節能增效、增加成本引入清潔機制或者減少碳排放的技術創新,這些措施必然助推鋼材等原材料大幅攀升;第二,原材料價格的持續攀升將影響到中下游產業,以乘數效應向國民經濟加速傳導,引發整體物價水平的持續攀升。面臨如此機遇與挑戰,我國需要積極應對,以下五策是化被動為主動、轉危機為機遇的可行路徑。
首先,可以本著先易后難原則先推進提升企業效益的節能工程,再推進提升企業形象的減排工程。同時,為強化企業對執行低碳政策的積極性和責任,可以考慮采取獎懲并舉的策略。對高效推進節能減排的企業,政府提供一定資金支持或稅收獎勵。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征收碳排放稅。
其次,要國內與國際兼顧,步步為營開拓新能源市場。我國對煤炭資源的倚重趨勢在一段時間內難以改變。對此,應加大對適用于煤炭資源的低碳技術的研發。而清潔煤技術和二氧化碳應用技術已相對成熟,需要提供政策支持幫助其迅速產業化。從國際新能源市場格局看,我國在太陽能、水能、核能利用上有重要進展,生物能源則在農村地區的沼氣項目和新興的生物燃料技術上取得突破。可以加強這些新能源的市場化開發,用在新能源市場的回報繼續投入深層次新能源開發等。
第三,占領節能市場制高點,提升中國制造品牌形象。中國制造雖然行銷全球,但是品牌和科技附加值的缺失一直使得我國產品定位低端。低碳時代,節能成為主導潮流,可以預見,未來節能產品市場將空前龐大,節能可以成為我國產品樹立品牌特點、提升市場競爭力的突破口。節能汽車、節能電器等消費品和節能生產線等生產工具都可以成為我國企業全力爭取的市場。
第四,要為低碳產業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無論是企業進行節能減排改革還是新能源創新,都需要投入大規模的資金。政府的一次性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雖然必要,但是完備的金融支持則是企業保持創新動力和能力的最重要保障。我國應對低碳產業開放資本市場,提供全面的融資支持,銀行貸款、創業板上市、企業債券發放三類主要融資模式都要到位,積極培育我國的風險投資(VC)和私募股權投資(PE)群體,為創新型的低碳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最后,還應推進衍生品市場創新,爭奪碳交易“話語權”。目前我國商品期貨市場已經較為完善,但已經得到危機檢驗的期權和金融期貨尚未放開。全球通脹局面下,我國實體經濟需要這些基礎衍生產品來對沖持有的原料、庫存、股權、債券及外匯等商品的敞口風險。我國是世界碳排放大國,需要在國際碳交易市場上掌握話語權,而這就需要我們盡快培育與國際接軌的碳金融市場。在具體建設路徑上,我國要加大碳排放交易產品的金融創新力度,加快包括環保期貨、期權和互換合約的創新步伐,鼓勵企業參與國際組織及其他國家的碳排放額度及信用產品,提升我國低碳市場的運作效率和低碳產業的風險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