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0-04-14 16:47 來源:保定晚報
盤古開天辟地,夸父執著逐日。秉承“敢為天下先”的抱負和勇氣,他們創造了上古的傳奇;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誰能持續創新,率先搭上通往“低碳經濟”春天的高鐵,誰就能搶占發展先機,創造新的奇跡。
作為典型內陸中小城市,保定人口多、資源少、生態環境脆弱,同時肩負著維護京津生態安全和保護白洋淀的重任。怎樣找準城市定位,在新一輪優勝劣汰的競爭中翹楚?在加快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保定順應生態文明時代的發展潮流,搭上了可再生能源產業這一朝陽產業高速發展的“順風車”,探索以能源節約、新型能源推廣應用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降低為標志的低碳發展模式,本著“區域專業化、產業集聚化”的方針,整合高新區資源,打造出光伏、風電、輸變電、儲電、節電、電力自動化等六大新能源產業體系,凝神聚力建設“中國電谷”。
如今,作為世界自然基金會在中國確定的包括上海在內的兩個低碳城市之一,保定以“電”字號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已成為城市的靚麗名片,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目前,高新區已聚集了170多家新能源設備制造企業,較2005年增加了100多家,光伏產業增長15倍,風電產業增長21.5倍,出口創匯增長近16倍;培育出一批行業龍頭企業,英利集團已成為全球第二、國內唯一具有完整產業鏈的多晶硅太陽能光伏產品生產企業。中航惠騰成為世界第二、全國最大的風電葉片生產企業;引入中國兵裝集團、國電集團等戰略投資,搭建起“國家新能源高技術產業基地”、“國家可再生能源產業化基地”等六項國家級政策平臺,“中國電谷”成為國家認可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平臺。
2009年,高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84億元、財政收入17.6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62億美元、出口創匯12.4億美元,四項指標均保持全市第一;2009年,高新區新能源產業增加值達56.4億元,同比增長35.4%,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快一倍多,對傳統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達到15.2%,拉動工業增加值增長4個百分點,成為我市現代制造業中增長最快、拉動力最強的行業。高新區靚麗成績單的背后,是持續創新為其注入了跨越發展的原動力。
近年來,高新區六大產業集群通過自主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等不同路徑,占領了新能源產業的技術前沿。英利公司依托技術創新使切割硅片厚度達到了目前國內最薄的180微米;六九硅業采用世界領先的新硅烷工藝生產太陽能及電子級多晶硅材料,其產品純度最高達到9N以上;中航惠騰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在風電葉片制造技術領域形成獨特優勢,擁有多項專利技術,引領國內風力發電葉片發展趨勢,一舉打破了國外企業長期壟斷中國風電葉片市場的狀況;華翼自主研發的2兆瓦風電葉片成功下線,3兆瓦海上風機項目被科技部列為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截至目前,高新區已累計實施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23項,培養國家863計劃項目7項,實施國家專利項目580項,參加國家標準制定80項、行業標準制定94項。
高新區鼓勵企業作為創新主體加大投入和技術研發,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培育核心技術,促進現有產業升級和提升競爭層次,引領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方向。同時,該區設立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僅2009年即對重點企業發展投入9300余萬元,培育有獨到之處、創新能力出眾的“種子”企業。以點帶面,由重點企業帶動整條產業鏈的發展。
虎年新春前后,高新區技術創新領域頻頻出彩:國電龍源電氣公司自主知識產權1.5兆瓦風電變流器實現量產,打破國外企業壟斷變流器局面;英利集團光伏發電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國電聯合動力風電設備及系統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天威薄膜光伏有限公司研發檢測中心投入使用;中科院合作的光伏系統檢測實驗室進入實施階段。2月24日,高新區出資458萬元,重獎2009年度在自主創新等領域成績顯赫的企業,引導鼓勵企業保持創新激情,提升創新能力,為把握明天的市場積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