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0-04-14 10:41 來源:東方財富
3月份,我國制造業PMI指數強勁反彈,已連續13個月位于臨界點50%之上,表明我國制造業正在快速擴張,向好勢頭進一步鞏固。但驕人成績難掩“中國制造”總體水平處在國際產業鏈低端的現實,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實現突破事關長遠發展
中國企業聯合會會長王忠禹日前在北京舉行的2010年全國企業管理創新大會上說,2009年中國制造業在全球制造業總值中所占比例已達15.6%,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工業制造國。工信部公布的2010年3月全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5.1%,高于上月3.1個百分點,其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等行業新訂單增長顯著。這些事實均反映出,我國制造業呈現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
與此同時,在我國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電子制造業所帶來的信息化需求為關注該行業的眾多廠商帶來巨大的市場機會。反過來說,我國制造業進入新的階段,這毋庸置疑將給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帶來良好的助推作用,而這種好轉也勢必會促進該行業的信息化進程,信息產業機會越發凸顯。而關于未來中國的信息產業該走向何方?在最近舉行的“2010年中國IT市場年會”上,工信部副部長婁勤儉用“政策引導”一詞給業界指明了方向。
我國制造業迎來全面復蘇,成世界第二工業制造國
曾幾何時,低成本、低價格是中國制造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所在;一年多前,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使中國制造企業失去了許多國外訂單,成千上萬的小企業破產……而如今,一切都改觀了,走向世界的中國品牌將會越來越多,中國在成為“世界工廠”后,或將升級成為“世界市場”。
放眼全球,我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工業制造國。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統計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在世界工業生產總值中的份額達到15.6%,日本為15.4%,美國以19%的份額仍居全球首位。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粗鋼產量為5.68億噸,占世界47%;水泥產銷16.5億噸,占世界60%以上;港口吞吐量70億噸,占世界50%以上。
綜觀國內,國家統計局的報告指出,3月份有近90%的被調查企業認為產品訂貨數量比上月增加或持平,表明制造業新訂單數量大幅增長,市場需求不斷提高,制造業經濟呈現持續向好態勢。同一時間,工信部公布數據顯示,2010年3月,全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5.1%,高于上月3.1個百分點,同比值上升2.7個百分點。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該指數已連續十三個月位于臨界點——50%以上,表明制造業經濟總體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對此,有專家表示,整個宏觀經濟格局已經由刺激政策產生的快速增長回落到正常水平,我國制造業迎來全面復蘇。當前政府還需繼續引導企業打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同時,企業應繼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中國制造“全球第二”的盛名才會實至名歸。
電子信息產業機會顯現
有了成績固然喜悅,但同時不能忽視挑戰和問題: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多數企業尚處在產業鏈中低附加值的底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就撰文指出,“中國制造”總體水平處在國際產業鏈低端。無論是推進大飛機、高速列車、電動汽車等重點工程,還是發展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重要產業,都面臨著一系列關鍵材料技術突破問題,必須加快微電子和光電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納米材料和器件等領域的科技攻關,盡快形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材料與智能綠色制造體系。
在這之中,我們看到了不足,但在改善和進步的空間中也蘊藏著機會,最為顯著的則是制造業為電子信息產業創造的機會和價值。
受益于2009年2月國務院通過的《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以及家電下鄉等政策,再加上國際經濟形勢好轉帶來的出口復蘇——內需和外貿的雙重啟動,給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帶來良好的助推作用。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2009年統計數據中,全年電子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3%;今年1-2月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主要經濟指標則顯示,全部企業合計銷售產值達7963億元,同比增長35.5%,出口交貨值累計達4578億元,同比增加28.2%。同時,通信設備制造業銷售產值達1193億元,同比增加11.2%。
市場調查顯示,今年全球終端市場仍然旺盛,經濟復蘇推動企業加強IT支出、PC和手機升級換代、3D視頻及電子書異軍突起,經營環境的轉暖加上國內調結構與促消費宏觀政策環境的推動,國內電子產業面臨著大好的發展機遇,行業景氣將持續貫穿2010全年。
與此同時,隨著3D顯示技術受到關注,大多數終端顯示制造商推出了相關產品。2009年3D-Ready桌上型液晶顯示器的出貨量約為4萬臺,到2018年時預計將增長到1000萬臺;2009年3D筆記本電腦的出貨量約為6.6萬臺,到2018年時預計將增長到1770萬臺。
由此推斷,電子信息技術產業間將進一步融合滲透,兩化融合、三網融合、3C融合、三屏融合將極大地拓展產業發展空間。電子信息產業前景可期。
期待更多政策支持信息產業升級
“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要有抓手,要把實際創新和技術創新,以及技術改造結合起來,因為最終要讓技術成果走向市場,要實現產業化,就必須與實際情況相結合。
從國家發改委了解到,為推動節能降耗,促進電力電子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將安排補貼資金支持新型電力電子器件產業化。國家補貼資金主要用于項目的研究開發、購置研究開發及工程化所需的儀器設備、改善工藝設備和測試條件、建設產業化或工程化驗證成套裝置和試驗裝置、建設必要的配套基礎設施、購置必要的技術、軟件等。
關于以后,有業內人士指出,時間進入“十一五”末期,全球經濟也進入“后金融危機”時代,如果從解決方案層面對電子制造業信息化發展趨勢進行展望,依然可以總結出兩點:ERP和PLM這兩條主線將成為該行業信息化未來的亮點,而這也將成為相關廠商不可錯失的機會。
從更長遠角度考慮,國務院部署了未來十年科技創新戰略重點,在2009年中央財政投入328億元的基礎上,2010年將安排300億元左右推動科技重大專項的實施,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及成套工藝等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