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0-03-26 15:13 來源:與非博客
自MIT1999年提出AutoID概念,即通過無線通信技術將物品信息自動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統,從而實現物品的識別和透明管理始,經過IBM2008年“智慧地球”概念的重新定義,這種聯系被從單純的物品(商品)拓展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建筑等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至此,物聯網強調的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概念初現。
3月20日,在北航與非網第三期產業論壇上,演講嘉賓張有光老師總結說,按照IBM智慧地球中定義的物聯網概念來看,主要涉及3方面技術----全面感知,可靠傳輸與智能處理。
“全面感知是指通過傳感器、GPS、RFID等技術捕捉外界信息。可靠傳輸是指融合各種通信網絡與互聯網網絡技術,對信號進行傳遞。智能處理則是在信號捕捉及傳輸的基礎上通過云計算、模糊識別等技術對海量的跨地域、跨行業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目前,圍繞物聯網,更多的工作還集中在各種機構制定統一標準以及未來發展規劃等方面,那些跟隨物聯網概念的廠商也還主要集中在信號感知與傳輸環節。
物聯網的未來機遇
張有光老師說,據相關市場研究中心推出《中國物聯網產業現狀與投資機會研究報告》指出,未來3年,中國物聯網產業將在智慧電網、智能家居、數字城市、智能醫療、車用傳感器等領域率先普及,五個領域將實現500億的總產值。
“這是一個巨大的產業,是中國在繼第一、二次信息革命中只能追逐世界腳步后的另一次發展契機。目前,國內三大運營商已經圍繞物聯網概念推出了相應的產品及計劃。企業層面,也已經開始在圍界報警、列車自動識別等領域中引用到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未來可以發展的領域極為廣泛,這里簡單就行智慧電網、智能醫療做一描述。
所謂“智慧電網”,簡單說就是具有人工智能的電力供應網,它能實時機動地整合調配用電供需,并達到最佳節能的電力管理。智能電網包括了輸配電網絡、先進電子電表、各式儲能設施、信息分析管控軟件及電路安全保護機制等。智慧電網除了能更靈活有效地調配電力供需,更需利用先進電子電表所提供的實時用電信息,來改變用戶的用電行為模式、節約用電;另外也透過差異電價,進一步降低尖峰用電,避免增建電廠的龐大投資,因此智慧電網對電力供需雙方都有利,有助于全面大幅節能減碳。
智能醫療包括遠程醫療會診、遠程醫學教育、建立多媒體醫療保健咨詢系統等。智能醫療在醫學專家和病人之間建立起全新的聯系,使病人在原地、原醫院即可接受遠地專家的會診并在其指導下進行治療和護理,可以節約醫生和病人大量時間和金錢。
三大運營商物聯網部署狀況
物聯網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從全球范圍來看,物聯網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中國在此次領域發展方面起步較早,技術和標準發展與國際基本同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973”等都對物聯網產業給予了較多的支持。但是與此同時,物聯網在國內的發展還面臨這一個重要的問題--缺乏龍頭企業牽引。
物聯網面臨的挑戰
按照產業發展軌跡來看,一項新興技術要從實驗室走向具體應用少不了主流企業的牽引,這正是物聯網技術在國內發展的短板。張有光老師說:“目前國內缺少物聯網的龍頭企業,中小型企業居多,但是都處于小、雜、散,核心技術缺乏等狀況。”
物聯網體系構架
他說,2009年10月,中國傳感網絡標準工作組成立之初,有70多家企業參與,其中不乏中國移動這樣的國企,也不乏華為這樣的民營企業,甚至還有諾基亞和思科等跨國企業,但是這些參與的企業目前大多數還是處于看熱鬧的心態,因此大家都不清楚到底該怎么參與,標準制定組也沒有先例可以遵循。就算像推出了智能電網用電量計的ADI、融合多種無線傳輸標準單芯片的博通公司,雖然號稱物聯網產業先行者,對于物聯網未來該怎樣部署,怎樣開展也只是處于試探和等待階段。
技術發展曲線圖
此外,在市場培育方面上,再好的概念都需要得到最終用戶的認可。而目前,我們面臨的現狀是用戶對于物聯網概念還是比較陌生,依然需要行業的引導與指教。可以說,物聯網領域絕對是機遇與挑戰并存,選擇適當的進入領域、適當的切入點是企業和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物聯網發展的四個階段
朦朧階段(2000年前后):只有雛形和長遠的發展目標
成長階段(2010年前后):技術研發重要階段。美歐等都在投入巨資,我國規劃2020年之前投入3.86萬億元
過渡階段(2020年前后):科學實驗重要階段。從理論走向實踐,屆時物聯網將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檢測和試點,實驗中大量數據的分析處理以及技術的改進。物聯網商用將初見規模和效益。
成熟階段(2020年之后):全面推廣應用,投資最大和效益最顯著,覆蓋整個社會,成為世界經濟新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