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0-03-24 16:13 來源:亮報
對于裝備制造業而言,2010年是一個較為特殊的年份。一方面,它仍需重視經濟復蘇基礎薄弱這一現實問題,另一方面,還必須兼顧為“十二五”發展引航的角色。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加快結構調整和發展模式轉變,努力建設裝備制造業強國,是“十二五”時期重大的戰略任務。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司長張相木,結合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國內外形勢,提出了“十二五”時期裝備工業的發展思路。張相木強調,裝備工業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十二五”期間,圍繞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這一主線,實施調整轉型、創新升級戰略。戰略目標是建設裝備制造業強國。
在政策取向方面,國家將出臺支持裝備制造業發展振興的政策措施,包括重點解決此前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文件中尚未落實的相關政策,加快推進政策的編制與實施。
張相木還指出了我國裝備制造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在技術水平上,產品還處在產業鏈的中低端,缺乏全球的知名品牌和高端產品,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二是基礎配套能力比較弱,關鍵零部件還需要進口。三是整個裝備工業產業集中度太低。“我們按市場集中化指數進行了統計,前10家企業的總量,美國是58.4%,日本是53.4%,中國是7.5%。我們的集中化指數太小,說明我們沒有真正的龍頭企業,沒有大企業。”四是從產業結構來看,總體上是中低端,低水平的東西太多,低端產品的產能過剩,市場競爭也屬于過度競爭。高端產品研發能力不足,產能也不足,許多高端領域被外商占領。
“十二五”時期裝備制造業發展目標取向
在建設裝備制造業強國的總體戰略目標指引下,張相木比較詳細地介紹了“十二五”時期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的目標取向:一是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突破和掌握一批重點領域的核心技術,形成一批自主技術和標準。
二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傳統裝備制造業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局部優勢,現代制造服務業實現持續快速發展。
三是發展的協調性顯著增強,常規裝備制造業水平位居世界前列,重大成套裝備、高技術裝備和高技術產業所需裝備自主化率達到80%左右,基礎配套能力大幅提升,關鍵零部件、基礎件自主化率達到80%左右,通用零部件基本滿足國內需求等。
四是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大幅提高,信息技術在研發設計、生產控制、市場營銷、企業管理、人力資源開發等關鍵環節的融合滲透取得長足進步,裝備智能化和生產過程自動化、柔性化、網絡化水平大幅提升。
五是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明顯提高,工業增加值率達35%左右,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高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