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0-03-16 16:02 來源:中國電子報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監事會主席蔣應時
“加強調查研究,充分論證,密切跟蹤國際上新興戰略性產業的發展潮流,研究我國產業發展的現有基礎,形成科學的規劃,有序推進新興戰略性產業的發展。”
“對我國來說,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僅可以對當前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而且在將來也會引領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發改委原主任、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監事會主席、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監事會主席蔣應時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體制機制建立要注重四方面
蔣應時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征是掌握關鍵的核心技術,資源消耗低,帶動作用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比較好。所以,可以選擇符合上述特征的一些新領域作為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方向,比如新能源、電動汽車、智能網絡、生物技術、新材料等等。
在蔣應時看來,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過程中,體制機制的建立與保障非常重要。他認為,在體制機制的建立過程中,要注重四個方面:一是工作體系。政府和地方要共同參與,形成共同推進的工作體系。二是要抓緊培育以企業為核心的技術創新體系。因為戰略性產業的實施主體是企業,高??蒲袡C構要為企業服務,技術、人才、資金要向企業集聚。三是要建立以政府為導向、社會參與的投融資體系,帶動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到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去。四是要建立強有力的人才保障體系。創新主要是靠人才,新一輪人才競爭會影響到產業結構調整的進程,我國要以重大專項為依托,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創新創業,在國內形成一個很好的創業團隊。
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哄而上、重復建設的現象,蔣應時表示,今年是編制“十二五”規劃的重要一年,為了防止一哄而上,一定要在強有力的工作體系保障之下,加強調查研究,充分論證,密切跟蹤國際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潮流,研究我國產業發展的現有基礎,形成科學的規劃,有序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發展起來的,光靠“十二五”規劃也不夠,它需要更長遠的規劃和更多的時間。預計到2020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應該有實質性的成效。
不能忽視傳統產業改造
去年上海制定了九大領域高新技術產業化行動方案,蔣應時表示,上海高新技術產業化的推進一定要與國家戰略對接,在領域、專項、實施主體、政策扶持、人才培養上都要保持對接。上海經濟有很好的發展基礎,應該利用“十二五”規劃的契機,將高新技術產業化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機結合起來,共同推進,共同發展,以達到黨中央提出的上海在實現經濟方式轉變方面要走在全國前列的要求。
蔣應時舉例說,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將有約1000輛新能源汽車為世博會服務,其中約300輛車為超級電容車、純電動車,200輛為燃料電池車,它們將在世博園區內服務,實現零碳排放;其余500輛車為包括混合動力車在內的低碳排放車,將在世博園區周邊服務。
蔣應時還特別強調,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時,不能忽視傳統產業的改造。以上海為例,上海是一個老工業基地,有很多傳統產業。上海在高新技術產業推進過程中,也非常注重傳統產業的改造,在許多領域都在推進節能環保技術的應用。
最后,蔣應時表示,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非常重要,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又會催生新的產業業態,會有力地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他說,上海的信息化發展較早,但還沒有真正實現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上海是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驗區,希望通過示范試點工作,不斷推進上海兩化融合向縱深發展,同時希望借助兩化融合的力量,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取得更快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