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0-03-11 10:21 來源:國家電網報
編者語:3月7日上午10時,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的專題記者會上,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當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的記者向楊外長提出關于中俄能源合作的有關問題時,楊潔篪用“廣闊”這個詞來形容兩國間全面鋪開的能源領域合作。去年,中俄雙方在石油、天然氣、煤炭、電力、核能、高速鐵路等各個領域簽署了一系列重要協議,有關項目正在順利實施。
能源產品成為中俄雙邊貿易的主要組成部分,圖為內蒙古滿洲里中俄邊貿口岸
跨越黑龍江的220千伏中俄輸電線路。
2009年5月,中俄石油管道中國境內段開建。
點
俄電成黑河主營進口商品
中俄在電力領域的合作已經成為中俄能源合作的主要內容之一。
俄羅斯擁有歐洲最大、世界第四大電力系統,年發電量在1萬億千瓦時左右,其大型發電站大都集中在與我國黑龍江省毗鄰的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大量富余電量可以通過外銷獲得經濟利益。
黑河市地處中俄邊境地區,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充分利用黑河市的地域優勢,積極開展邊境電力貿易。1992年7月1日,中俄第一條跨國輸電線路110千伏布拉戈維申斯克—黑河線建成投產,源源不斷的電能通過跨國輸電線路由俄羅斯送往中國。2006年,由于多方面原因,中國進口俄電暫時中斷。
2009年3月,黑河電業局恢復向俄羅斯購電,當月進口俄羅斯電力6025萬千瓦時,此后,從俄進口電力呈現逐月增長的態勢,2009年11月,黑河電業局從俄羅斯進口電力突破1億千瓦時大關。2009年3月至2009年年底,黑河電業局累計進口俄電7.38億千瓦時,進口額2909萬美元,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進口俄電占黑河市邊境貿易進口總額的26.3%,電力成為繼化工原料之后的第二大主營進口商品。
電力進口后,一方面支撐了五秀山俄電加工區、下二公河俄電加工區和愛輝區俄電加工區的高載電產業,另一方面也為黑河市生產生活提供了充足的電力保障。
據了解,今年,黑河電業局將充分利用俄羅斯電力資源,加大向俄購電規模,2010年全年預計購進俄電10億千瓦時,進口總額突破4000萬美元。中俄恢復長期電力合作,將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對于中俄兩國互利共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線
中俄石油管道今年有望修成
被俄羅斯副總理謝欽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合同之一”的中俄石油管道協議,其簽署過程可謂一波三折,在石油管道路線“幾易其稿”后,終于“板上釘釘”。
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西起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州的泰舍特,東至太平洋沿岸的科濟米諾灣,全長4000多千米。管道一期工程從泰舍特至斯科沃羅季諾,全長約2700千米,設計年輸油能力3000萬噸。“東—太線”中國支線俄羅斯段將從斯科沃羅季諾修建至中國邊境,長度67千米,每年可向中國輸送1500萬噸原油。中俄雙方將各自負責己方境內的管道建設。
這條輸油管道的建設歷程,可謂好事多磨。早在2003年,時任俄羅斯總理卡西亞諾夫就宣布,將修建從俄東西伯利亞的安加爾斯克至中國大慶的輸油管道(即“安大線”),可隨后,“安大線”計劃被迫擱淺。
2008年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問俄羅斯,為中俄石油管道建設重新開啟了一扇大門。2009年4月21日,在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與俄羅斯副總理謝欽的共同見證下,中俄雙方簽署了《俄中石油領域合作政府間協議》。4月27日,中俄政府正式簽署“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國支線啟動協議,開始建設中俄石油管道。
根據雙方簽署的協議,中國將向俄羅斯提供總計250億美元的長期貸款,采取固定利率,約為6%左右;俄羅斯則以石油為抵押,以供油償還貸款,從2011年至2030年按照每年1500萬噸的規模通過“東—太線”中國支線向中國供應總計3億噸石油,石油價格以俄石油運到納霍特卡港口的價格為基準,隨行就市。而目前俄方每年通過鐵路向中國運輸的石油供應不受該協議影響,并增加至1500萬噸。
“在能源合作問題上,中俄雙方正相向而行。”2009年2月17日,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在談到中俄能源合作時這樣評價。
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俄石油管道建設進展順利。在今年3月7日全國兩會期間舉行的記者會上,外交部部長楊潔篪表示,“今年年底,中俄石油管道有望修成,明年將會正常運轉。”
屆時,俄羅斯將作為中國進口石油的重要來源地之一,為中國市場提供穩定的石油供應。
面
中俄能源合作日趨多元化
除了在電力、石油等領域外,中俄兩國在核電、天然氣、煤炭資源開發、能源設備制造等多個能源領域的合作也全面開花,均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2010年2月4日,俄羅斯科學院能源專家塔季揚娜·米特洛娃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俄中兩國在能源領域有明顯的互補性,使兩國成為“天然的”長期戰略合作伙伴。
在核能領域,中俄雙方已開展了多年的密切合作。記者從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了解到,中俄雙方合作開展的田灣核電站一號和二號發電機組的合作進展順利,兩臺機組單機容量為106萬千瓦。2009年,田灣核電站一號、二號機組分別完成了交付運行的交接儀式,標志著為期兩年的運營保障期就此結束。
在天然氣領域,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簽署了《關于從俄羅斯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諒解備忘錄》,俄方計劃修建東、西兩條通往中國的天然氣管道,并從2011年起向中國市場供氣。
多領域的能源合作,在金融危機仍未完全退卻的背景下,對于中俄經貿合作顯現出重要的意義。中俄雙邊貿易額在目前嚴峻經貿形勢下不甚樂觀,要提高兩國的雙邊貿易額,必須強化兩國在天然氣、石油、電力等重點領域的合作。
經濟合作一直是中俄兩國關系的短板,現在以能源領域的合作為突破口,提高了兩國經濟合作的水平,中俄能源合作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超越經濟合作的范疇,上升到了增進兩國相互信任、鞏固雙邊合作的高度,含義非常深遠。
中俄能源合作大型項目的實施,一方面可以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鞏固俄羅斯作為我國能源進口主要來源地之一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兩國的經濟安全和產業合作,進一步鞏固政治互信,對兩國長期的戰略合作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