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0-01-13 09:21 來源:國家電網報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5日宣布,中石油與澳大利亞伍德賽德石油公司關于布勞斯項目液化天然氣供應的框架協議到期。
2007年9月6日,中石油與伍德賽德公司就布勞斯項目簽署了液化天然氣框架協議,約定在2013年至2015年間向中石油供氣。該協議有效期至2009年年底。
中石油下屬國際事業公司表示,該框架協議所涉及的布勞斯項目開發被推遲,伍德賽德公司已經不能在協議約定的時間內實現供氣。因此,該框架協議到期將不再延期。
伍德賽德公司也發表聲明稱,該框架協議已經失效。
市場估計,這筆交易總價值相當于400多億美元。
澳大利亞油氣生產商伍德賽德石油公司近日在其網站上發表一則簡短聲明說,該公司與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此前簽訂的價值450億澳元(約合400.5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銷售協議于2009年12月31日到期失效。
這一被稱為澳大利亞數額最大的單筆出口交易的售氣協議緣何付諸流水,澳中兩國礦能資源合作前景會否受到影響備受關注。
中石油離開伍德賽德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5日報道說,與此前中鋁力拓分手不同,此次由于伍德賽德無法保證布勞斯天然氣項目開發時間表,“中石油選擇離開了伍德賽德”。這一舉動使一些業內人士開始對該天然氣項目提出質疑。
報道說,在這一初步協議于2009年12月31日到期之際,中石油未與伍德賽德簽訂正式協議,這使得后者面臨窘境。伍德賽德原希望借助中石油的實力盡快獲得西澳大利亞政府對布勞斯項目的正式批準,然而現在的局面顯然非常被動。
《澳大利亞人報》5日報道說,導致協議失效的原因是伍德賽德與其合資伙伴未能就布勞斯天然氣項目選址達成一致,該項目向后拖延,公司無法按原協議規定的時限向中方提供天然氣。該公司發言人說,原定的天然氣供應時間表已不切實際。
《悉尼先驅晨報》6日報道說,項目被迫拖延之后,第一批天然氣產品無論如何也要等到2016年后,這與此前商定的2013年至2015年間供貨相差數年之久,中石油不愿等這么長的時間也是合情合理。
布勞斯項目問題重重
在業內人士看來,連項目中天然氣處理廠的選址問題都還懸而未決,這份協議失效并非意料之外的事。“沒有人會在當前的情況下就布勞斯項目簽訂正式協議。”高盛分析師艾登·布拉德利如是說。
實際上,自2007年初步協議簽訂以來,布勞斯項目進展十分緩慢。伍德賽德與其合資伙伴——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英國石油公司、雪佛龍石油公司和英荷殼牌石油公司一直對該項目的落戶地點存在較大分歧。
除伍德賽德外,其他幾方都希望進一步研究該項目可行性,同時反對在布勞斯氣田項目地點修建加工設施,而是建議將開采出來的天然氣輸送到1000千米之外的天然氣項目處理廠加工。
伍德賽德則一直希望在新的布勞斯氣田項目地點建設一套全新的加工設施,獨立加工天然氣產品。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支持伍德賽德提出的方案,但由于項目拖延時間過長,聯邦政府顯得有些失去耐心,要求伍德賽德必須在接下來的4個月內解決問題。
此外,資金也是一大問題。伍德賽德是布勞斯項目的經營方,擁有46%的股份,預計該項目將總共需要300億至500億澳元投資。為確保項目盡快商業化,伍德賽德需投入大量資金。分析人士認為,目前伍德賽德募集到的資金還遠遠不夠。
正常商業行為
多名澳中經濟人士都表示,框架協議達成后,伍德賽德與中石油未能簽訂正式協議屬正常商業行為,市場無須對此過于擔憂。
澳中商會成員安東尼奧6日對筆者表示,伍德賽德及其合作伙伴預計2012年年中才能對項目做出“最終投資決定”,根本不可能在2013年至2015年間投產。正如外界猜測,澳方無法如期向中方供應液化天然氣很可能就是這筆交易未能最終確定的一大原因。
他說,澳大利亞和中國經濟互補性強,個別公司的個別商業行為不會對澳中兩國經濟合作產生實質影響。可以預期的是,兩國在礦能資源領域的合作前景只會越來越寬廣。
此外,從伍德賽德的表態可看出公司對與中石油合作仍抱有一線希望。公司發言人伊馮納·鮑爾5日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說,伍德賽德和中石油都會及時得到關于該項目進展情況的最新消息,而在此過程中雙方將一直保持良好協商。公司會繼續主動就該項目的最新情況與中石油進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