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10-01-08 10:01 來源:山西日報
連日來,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碳交易、碳排放……這些“碳”詞,急劇升溫,涌進了山西人的視野,成為人們談論的一個熱門話題。
在不久前召開的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張寶順在講話中用千余字的篇幅,從培育低碳產業、推廣低碳生產、倡導低碳消費、加強節能減排、增加森林碳匯等5個方面,提出了發展低碳經濟的方向和要求,描繪了山西低碳經濟的發展“路線圖”。最近省內還成立了首個低碳研究機構,舉辦了低碳經濟高峰論壇。
與低碳經濟相對應的是高碳排放的高碳經濟。工業革命以來,特別是近幾十年來,人類向地球大氣中排放了過量的二氧化碳等粒子,使地球越來越熱,形成了“溫室效應”。
地球大氣中的水蒸汽、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等粒子,它們的存在本來是有益于地球環境的,如果沒有它們,地球的表面溫度將大幅下降至零攝氏度以下。它們吸收太陽輻射并使地球變暖,使之成為宜于動植物包括人類生長的星球。不幸的是,當人類大量砍伐樹木,使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逐步減少;當石化燃料燃燒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成倍增長,地球就太“悶熱”了。于是大旱大澇、龍卷風等極端天氣隨之出現了,氣溫升高使冰山消融海平面上升,冰山消融還有可能使史前致命病毒重新復活……
要遏制氣候變暖,拯救地球家園,人類就必須減少碳排放,走低碳經濟之路。有人把低碳經濟說成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應該不算夸張。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實施低碳經濟必將對世界經濟格局、人類生活方式、社會發展進步產生深遠影響。
全球變暖所帶來的影響是世界性的。因此,需要世界各國攜手面對,特別是發達國家應該承擔起理應承擔的責任。然而,不久前召開的哥本哈根國際氣候峰會并沒有達到人們的預期。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對氣候變化可以說非常重視,不僅將低排放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而且不遺余力地推進調整經濟結構、發展循環經濟、開展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等工作。在此基礎上,我國政府于2009年11月25日宣布,到2020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緊接著在2009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又提出要開展低碳經濟試點。
化學常識告訴我們,一噸純炭完全燃燒將生成三噸以上二氧化碳。我省是煤炭資源大省,無可置疑是典型的高碳經濟省份。煤炭以及與此密切相關聯的主導產業,多數是高耗能高排碳產業。尤其是火電,是排放二氧化碳的最大行業。我省在占全國1/70的土地上生產著1/16的火電。煤炭是我國儲藏量最大的能源,在未來幾十年的能源結構中,它的主體地位恐怕還不能被其他能源所替代。從“全國一盤棋”考慮,我省也不大可能大幅度地減少煤炭開采利用。因此,就必須在高碳的低碳化利用和清潔利用上做文章,通過技術創新,改變開采方式、燃燒方式,減少二氧化碳等廢棄物的排放。近年來,我省大力推進經濟轉型、淘汰落后產能、加強污染整治、實施全民義務植樹造林,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工作都是在做低碳經濟的事。同時,我省正在建設或規劃建設以低碳為特征的能源、工業、建筑、交通體系,有序推廣煤層氣、天然氣、焦爐煤氣、煤制氣“四氣”產業一體化、集約化發展;倡導和推廣余熱再利用等循環經濟。同時在發展風力發電、推廣使用可再生能源汽車等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和嘗試。
由于低碳經濟與調整經濟結構的方向和路徑基本一致,待我省轉型成功之時,也就是低碳經濟有大發展之時。當然,嚴格地說,低碳經濟比產業結構調整的內涵更廣,實施的難度更大,面對的任務也更為艱巨。因此,必須看清低碳經濟對我省經濟發展產生的約束性影響,以及蘊涵的機遇,從而把發展低碳經濟和綠色經濟作為戰略取向,及早加以謀劃,不斷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