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12-10 09:12 來源:國家電網報
編者語:印度《金融快報》近日刊發消息稱,印度正考慮對進口中國電力設備設限。分析人士認為,印度電力發展因此受到的負面影響,將大于中國電力設備制造企業。
運載中國電力產品的遠洋貨輪正駛向世界各地,印度不是唯一終點。
預 測
設限將阻礙印度電力發展
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原理是,貿易能使每一個人的狀況更好。同樣,健康、可持續的電力設備貿易能使中國、印度兩大經濟體的相關產業更快發展。印度一旦對來自中國的電力設備實施限制措施,肯定有損雙方利益。而且,根據當前的情況看,印度的損失要遠遠大于中國。
統計資料顯示,2008年我國出口印度的電力設備價值80億美元,而同一年我國電力設備的出口總額在600億美元左右。印度設限后,可能會對中國產品在印度市場的拓展造成一定影響,但總體來看,對企業出口的影響不會太大。
與此相反,設限卻會對印度本國的電力發展造成極大影響。
目前印度每年電力產出與需求之間的缺口為9%至13%,電力短缺已成為阻礙印度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原因。為此,印度政府制定了一個規模龐大的電力發展計劃。根據印度政府此前設定的目標,在2008年~2012年,印度計劃建造裝機容量達7800萬千瓦的電廠,預計總投資高達1000億美元。與此同時,根據印度重工業部的數據,印度電力設備年生產能力為700萬千瓦。這意味著印度的電力設備產能缺口在一半以上。如果沒有來自中國的進口設備,那么印度解決電力短缺的難度就會加大,最終對印度經濟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印度企業購買中國電力設備的另一個原因是,中方的交貨速度比印度本土企業快得多。中國生產商可在18個月內交付一家400萬千瓦電廠建設所需的電力設備,這比印度廠商的交貨時間最多提前30%。
為電力企業提供第三方擔保認證服務的勞氏船級社發表報告稱,中國制造商正在為印度生產價值70億~80億美元的電力設備。勞氏船級社負責中印業務發展的副總裁科利納斯瓦米表示:“印方需求巨大,而中方供應充足,這創造了巨大的貿易機會。”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統計,在印度政府的電力發展計劃中,中國制造商提供了大約四分之一的設備。印度電力部門的官員認為,除非國內供應商、大幅提高供應能力,否則限制電力設備進口是不理智的決定,這樣既會導致電力用戶交納更高的關稅,也會使得電力部門增加電能供給的目標無法實現。
新 聞
印度擬對中國電力設備進口設限
商務部網站11月28日轉載印度《金融快報》的消息稱,印度政府正考慮通過相關法律手段,限制進口來自中國的電力設備,同時,幫助印度重型電機公司提高市場份額。目前,印度政府已開始搜集相關數據。
印度計劃委員會建立了一個高級小組來分析進口中國電力設備的影響,并就應采取的行動提出建議。一位重工業部高級官員透露,印度政府正篩查數據以確定中國及其他國家進口產品的影響。
印度政府可能采取保障措施來限制進口。保障措施調查有著更大的自由裁量權,只需證明進口產品“短期內激增”即可采取措施。但是,印度政府如果采取保障措施,將會一同禁止其他國家的進口產品。
因此,印度《金融快報》認為,如果印度政府只想限制中國進口產品,那么它很可能將采用更加細化的手段。不過,具體措施的確定并不容易。如果印度政府的措施被上訴至印度高等法院,而法院認定其不合理,那么將使印度政府陷入被動。
印度重型電機公司是由印度政府支持的國有電力設備供應商,印度的電力設備主要由該公司生產。由于公司體制及繳納各種稅費的原因,印度重型電機公司提供的產品比中國進口產品貴10%~15%。
分 析
印度為何要限制中國設備進口?
通信和電力設備市場是近幾年中國企業在印度拓展最快的領域,然而,當前印度某些機構和商家不斷要求出臺限制措施。對中國設備設限無疑會增添中國企業的風險和成本,然而這樣做真的有利于印度商業和經濟發展嗎?
筆者從一些中資通信企業了解到,從技術角度而言,設備生產需滿足國際和國家標準,設備售出后由電信運營商負責監管。如果存在安全隱患,運營商責任很大。
中國電力設備在印度也有類似的高增長故事,且更直接地面對印度本土企業的競爭,主要是印度重型電機公司。印度政府此前給予印度重型電機公司以政策優惠和壟斷地位,但缺乏競爭導致這家國營企業生產能力有限,不具備價格優勢。印度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正是印度自身政策和企業生產能力有限,使得上一個五年計劃新增電力目標的一半都沒完成。
因此,印度本土企業不愿與中國企業進行市場競爭,才是設限論調出現的真正原因。
事實上,這并不是印度首次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力設備進行限制。今年7月底,印度工商協會向財政部提交的一份報告稱,由于中國電力設備生產商享受出口鼓勵措施,因此價格低廉,所以要求限制進口中國電力設備。
此外,在2008年,該國政府也曾對中國電力設備出臺強制性條款。這些強制性條款包括:中國電力設備供應商須在印度建立配件和服務中心,以便在設備出現故障時及時搶修;進口的中國電力設備必須附帶英文的技術標準和檢測流程說明書;印度業主根據印度中央電力委員會制定的統一標準,對進口設備的質量和性能進行監督等。
國內檢驗檢疫部門就上述條款曾給出專門建議。建議包括:相關企業在制定市場策略時加快調整步伐,強化質量安全的控制,提高設備生產能力和出口電力設備的性能指標,嚴防故障率,把好出廠檢驗關;多渠道收集掌握印度的相關技術準入標準,及時了解印度本土的統一標準,在生產檢驗過程中發現問題時,應及時與有關部門溝通,避免因產品質量不符印度標準,造成企業經濟損失。
案 例
北京電力設備總廠:多元化發展海外市場降低風險
2009年2月,北京電力設備總廠中標印度凱萊2×60萬千瓦電廠項目16臺ZGM133G-II型磨煤機,以及印度米特電廠1×60萬千瓦電廠項目8臺ZGM133G-I型磨煤機,這是金融危機爆發后,該廠最大的一項出口訂單。
印度市場是北京電力設備總廠的一個重要海外市場,每年的出口金額較大。不過,早在布局企業“走出去”戰略時,北京電力設備總廠就已經開始執行海外市場多元化和產品種類多樣化的策略。細分市場,注重市場結構優化,搶占電力高端市場和經濟發達地區市場,鞏固和擴大冶金、建材、煤化工等非電行業市場,就是該廠降低風險的重要舉措。
以2008年為例,設備總廠新增進出口合同額達6億元人民幣,出口訂單在新增訂貨總量的比重為15%,產品覆蓋范圍則包括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印尼、俄羅斯等51個國家和地區。其中,與日本川崎工程公司、智利博卡米納電廠、巴基斯坦庫哈特水泥廠等簽訂了磨煤機產品訂單,與土耳其、馬來西亞、墨西哥、波蘭、意大利、俄羅斯等國簽訂SVC電抗器產品訂單,與印度、斯里蘭卡、尼日利亞等簽訂封閉母線產品訂單。
北京電力設備總廠廠長毛鳳福說:“我們將繼續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自營出口和‘借船出海’相結合,進一步擴大海外市場出口規模和比重,不斷擴展在全球范圍的市場布局。”
鏈 接
印度電力設備產業現狀
根據印度重工業部的數據,印度電力設備年生產能力為700萬千瓦,其中主要生產能力集中在印度重型電機公司。
印度重型電機公司在2007至2008財年的總收入為2150億盧比(約合54億美元),其中1592億盧比(約40億美元)來自電力行業。目前,該公司年產發電設備能力為600萬千瓦,計劃到2012年擴大到年產1500萬千瓦發電設備的規模。該企業主要生產50萬千瓦的渦輪機、鍋爐和發電機,也可生產66萬千瓦規模的超臨界蒸汽輪機和26萬千瓦以下的燃氣渦輪。
此外,印度還能生產從0.5千伏安到2.5萬千伏安的絕大部分類型變壓器(低損耗、低噪聲的變壓器正在研發中)和各種類型的開關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