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12-04 14:23 來源:中國工業報
由中國齒輪專業協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機械科學研究總院聯合發起,中國工業報社協助組織,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積極推動的中國汽車自動變速總成創新聯盟成立大會于11月28日在北京隆重舉行。該聯盟由18家理事單位和17家成員單位聯合構建。
科技部政策法規司巡視員李新男、科技部高新司能源與交通處孫鴻航、中國齒輪專業協會名譽會長王聲堂、中國齒輪專業協會秘書長李盛其、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董建平、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副總工程師王金友、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裝備部部長陳長年、住建部科技委城市車輛專家委員會主任李世豪、中國工業報社社長陳衛、中國工業報社總編輯楊青以及業界主要汽車變速器企業、科研院所和大學的領導出席了會議。
中國齒輪專業協會名譽會長王聲堂表示,通過聯盟的組織實施,將形成一批自主創新自動變速箱產品,替代進口產品,形成自主的自動變速總成產業。聯盟的目標是爭取三年后形成年產100萬臺,五年后形成年產300萬臺的生產能力,形成合理的產業布局,達到年銷售收入300億元,利稅近60億元的產業規模。每年可為國家節約燃油30億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20萬噸。給上下游產業帶來約1000億元/年的增加值,帶動上下游產業新增就業50萬人。
據介紹,從今年開始中國汽車的產、銷量躍居世界第一,這意味著汽車工業的未來不僅關系著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且也影響著世界汽車制造技術的走向。作為正在崛起的汽車大國,我們應該對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負責。“十二五”是我國從大國向強國轉變的重要時刻,如果未來我們依然有70%以上的核心技術依賴進口(汽車95%以上的生產線依賴進口),這樣的局面不能改變的話,我們依然只是汽車大國而不是汽車強國。目前,作為汽車產業的關鍵部件———汽車自動變速總成主要依賴進口,正處于產業化導入的關鍵時期。
為此,中國汽車自動變速總成創新聯盟的組建將能有效解決該產業集中度分散、技術領域原始創新匱乏、共性技術供給不足、核心競爭力受制于人的突出問題,引領產業的技術進步,加快創新成果的大規模商業化。該聯盟,無論從聯盟的目標設立,到運作方式,到相關各方利益關系的處理等,都將為其它領域的產學研結合創新工作提供有益的經驗。
通過聯盟形成共性合作、個性競爭的合作平臺,推動變速器總成產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使單一手動變速器占主導的市場格局轉變為手動和自動變速器各占約50%的市場格局。并將以性價比優于進口變速器的優勢快速提升市場占有率至60%以上。使自動變速箱制造技術和裝備對外依存度從現在的70%降到30%,提升我國汽車工業整體競爭實力,保證國家汽車產業安全。
科技部領導指出,在很多方面,我們是大國但不是強國,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同樣如此。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要走自主創新之路,要獲得核心技術,要突破國外的壟斷與封鎖,就不能單打獨斗,必須把行業里的資源集中起來,才能形成合力。通過聯盟這種具有“契約”約束的關系,集中國內的優勢資源,明確各自的權利和責任,明確技術攻關方向進行有序地發展,進而形成中國自動變速總成自主創新能力。
科技部領導進一步指出,我國長期以來在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中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企業尚未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產學研結合松散,圍繞產業技術創新鏈持續穩定的合作不夠,創新資源分散重復,布局失衡,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缺乏全面有效的支撐服務等,導致科技與經濟結合不夠緊密,迫切需要采取系統措施集中加以解決。
有鑒于此,2008年12月,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國務院國資委、全國總工會和國家開發銀行成立了推進產學研結合工作協調指導小組,把推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試點工作確定為一項重點任務,共同研究和推動我國產學研結合工作。通過提升產學研結合的組織化和制度化程度,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將有效解決我國產業集中度分散、技術領域原始創新匱乏、共性技術供給不足、核心競爭力受制于人的突出問題,這項工作對于我國實施科技創新戰略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
據悉,為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今年7月,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國務院國資委、全國總工會和國家開發銀行聯合發布了《國家技術創新工程總體實施方案》,著力推進產學研緊密結合,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有效的支撐服務,促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
實施方案明確指出,國家將通過科技計劃委托聯盟組織實施國家和地方的重大技術創新項目;依托聯盟探索國家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的相關政策。科技部將以引導、構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為重要抓手,推動國家技術創新工程的總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