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12-03 11:11 來源: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副總經理
裝備是先進生產力的標志
裝備制造業是增強中國國力,提高振興裝備制造業是增強中國國力,提高國家競爭力的基礎,應當大力的振興裝備制造業。
大家都知道,裝備是生產的手段,是構成生產力的基礎性的要素,從歷史上看,人類每一次大的社會變革,都是由生產力,也就是由生產手段的革新引起和帶動的;從現實看,一個國家是否能夠成為經濟的強國,關鍵在于裝備制造業的能力和技術水平,當今世界的經濟強國,無一不是裝備制造業的強國,比如說美國、德國、日本,還有過去的英國等等。它們這些國家之所以能夠在國際競爭中長期處于優勢地位,就是憑借裝備制造業所奠定的堅實的基礎,一些小國或者說工業化的一些新興國家,能夠跨入發達國家的行列,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在某些裝備制造領域發展起來,而且具有世界先進水平,有領先的水平,比如說瑞士的精密機床、儀器儀表等等,像瑞典的軸承制造,韓國的船舶電子設備等等,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實,都說明裝備制造業強則國力強,裝備制造業弱,則國力衰,你要強兵必須先強武備,你要強國必須先強裝備。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們國家的裝備制造業已經是門類齊全,規模相當大,而且具有一定水平的一個產業體系,成為武裝整個國民經濟的脊梁,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不僅支持了我們國家工業化、城鎮化這個進程的快速發展,而且也為我們國家增強綜合國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為提高國家國際競爭力的一個有力武器,現在中國正處于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加速發展的階段,又面臨著一個全球制造業轉移的歷史的難得機遇,裝備制造業在我們國家本身就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有很大的市場空間。黨的十六大、十七大都提出,這是中國進入小康社會的重要途徑。2006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而且出臺了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振興規劃,為振興裝備制造業作出了部署,而且提出了明確的措施。我們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立下一個大的志向,力爭用不太長的時間,使我國的裝備制造業的總體水平能夠達到國際的先進水平。
自主創新是實現我國裝備制造業振興發展的關鍵
怎么樣來振興我們自己的裝備制造業?就是要走自主創新的路子。這是我們唯一的選擇。在這方面我認為,主要著力做四件事情。
第一,要加強新的制造技術的研發,不斷地用新的技術和裝備來武裝我們自己的裝備制造業企業。如果完全依賴從國外引進技術,幾十年來,我們已經走的這條路子,就是"引進、引進、再引進"這樣的一個循環,不是一個良性的循環,不可能使我們的企業在競爭中贏得主動,也不可能走出持續發展的道路。所以必須毫不動搖地把自主研發、自主創新放在第一位,突出關鍵少數環節,舍得投入,持續地投入力量進行研發,只要堅持,選準方向,假以時日,我們就會得到很大的進步。
第二要注重改進我們的制造工藝。生產工藝落后是我們裝備制造業一個非常大的薄弱環節。在某些領域,我們加工裝備跟國外的發達國家、先進國家相比不落后,甚至很先進,但是在工藝方面,我們落后,我們的差距非常之大。
第三是要加強人員的培訓。特別我這里要強調的是要著力的培養一批職業素養高、專業技能強的一線操作職工,沒有這樣一個隊伍,什么樣好活都干不出來,同樣的裝備,同樣的床子,外國的工人干出來的活和我們自己的工人干出來的活,質量是差別很大的。這一點我認為應該老老實實的承認,我們的工人總體的技工水平,和外國技工水平差距相當大。
第四,就是要重視售后服務。服務其實就是市場,是質量和信譽的保證。如果你沒有良好的售后服務,你不可能有好的信譽,而且售后服務業是我們發現自己的薄弱環節,持續改進,不斷提高自己的一個途徑,同時也是中國企業在本土市場上和外國公司競爭的一個手段。
積極的實施走出去戰略
要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實施跨國的并購,引進技術源頭企業,這是助力我們自主創新的有效途徑。走出去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個是指產品走出去,一個是指投資走出去,就是并購。
依托重點國家建設工程,重大技術,關鍵零部件,吸收再創新,仍然是我們今后一個時期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一個方式,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這種方式的局限性,一方面,對于關鍵的核心的技術是買不到的;第二更重要的是你不可能獲得持續的技術研發和改進的能力,因為你買的是一個技術,這個技術你買過去了,人家又換了,人家又提升了。怎么辦呢?就是你去買技術源頭,買一個有持續的技術研發能力、改進能力,甚至還有市場營銷能力,有管理能力,有工人團隊這樣一個公司,這樣你就可以獲得自主創新的能力。
并購國外的先進技術研發能力的企業,不僅可以系統地獲得國外先進技術及其可持續的研發能力,還可以獲得品牌和營銷的渠道,還可以獲得管理的經驗和管理的能力,還有利于通過員工的交流、實戰、培訓,提升我們自己的技工隊伍。這樣的話,可以實現整個企業的技術水平、制造能力整體的全面提升。
從國家的層面看,通過鼓勵企業并購國外的源頭企業,可以把它的優勢嫁接在我們本土的制造業企業上。這也是我們通用技術集團轉型升級、優先發展裝備制造業的一個基本思路,就是我們在國內找一個適合吸收、消化外國先進企業的基礎平臺,然后在國外找一個我們需要的企業收購過來,嫁接到這個基礎平臺上,這樣就實現了良性結合。
我們認為,這種跨國并購技術源頭企業應該以中小企業為基本保障,在歐洲的裝備制造業領域,很多關鍵技術、零部件和重要的基礎件都是由中小企業提供的。目標太大,吃不下也消化不了。當然在實施并購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要做好大量周密的前期工作,而且要有大量的律師和同行幫助,從多個角度、不同渠道對技術營銷各個方面的價值進行科學的評估,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否則的話風險很大。一旦出了風險誰都救不了你,所以在實施跨國并購的時候,一定要慎而又慎,不能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