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12-02 11:01 來源:《環球財經》
洛杉磯資產管理公司總裁瑪里琳·科恩(Marilyn Cohen)曾經是美國通用電氣(GE)的忠實擁護者,但是進入2009年3月以來,她不再相信伊梅爾特和龐大的GE集團。
她把持有通用電氣的債券盡數拋空。并稱:“通用電氣現在就像是一個麻風病患者,令所有人都不敢靠近。”
讓科恩這么做的原因是,她認為通用電氣破產迫在眉睫。“看起來不太可能,但我們已經看過太多不可能的事情最終卻發生了。”
要命的利息
科恩的擔心并非沒有根據。
2009年7月17日有消息稱,通用電氣負債5180億美元,而它的凈有形資產僅為170億美元。據此計算,其資產負債率高達3000%,這是一個駭人的數據。同時,這意味著如果資產基礎價值下降3.3%,那么其全部有形資產將變為:0!
2009年第二季度,擁有170億美元資產的GE,運營收益僅僅為200萬美元。如果自由市場調整它的借貸成本,這一丁點兒收益將會蕩然無存。
除了負債,債務的利息費用是插進GE心臟的一把短刀。
2009年第二季度, GE在有美國政府做擔保的情況下,支付了430億美元的利息費用。
2008年,GE扣除利息和稅款前的總收益為450億美元。這些收益中有330億美元用于維持企業運轉。剩下的120億美元遠不足以支付其債務利息。
設想一下,如果你的貸款利息吞掉了九成稅前盈余,想避免破產,可能嗎?
錢從哪里來?
償還負債利息,找到運營所需的足夠融資,以及管理好在金融業務上的風險敞口,成為“救火隊員”——GE歷史上第九任CEO杰夫·伊梅爾特(Jeff Immelt)火燒眉毛的事。只要能融到資問題就能解決。但錢從哪來?
華爾街肯定不會幫忙,救急不救貧是這個冷酷的金融世界通行的法則,很多年前GE就已經是華爾街的“棄兒”了。
“他們總是吹毛求疵”,2008年GE第一季度財報公布后,伊梅爾特抱怨華爾街道,“現在惟一的不足就是公司規模過大,但我真的不認為通用電氣已經大到無法駕馭。”
GE的融資渠道只有兩種:從商業票據市場工具獲得融資,但最多只有980億美元。除此之外,美聯儲推出的臨時流動性擔保工具,可讓GE消費者金融業務釋放1320億美元。
2008年10月2日,通用電氣同意接受條件苛刻的巴菲特執掌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30億美元投資換取GE永久優先股。同日,GE決定增發120億美元的股票,高盛、摩根大通、花旗、美國銀行、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銀行6家承銷商瓜分了數億美元的傭金。
同年阿聯酋穆巴達拉開發公司宣布,以市價購入30億美元的通用電氣股份,成為通用電氣十大股東之一,但30億美元對于GE來說是只是杯水車薪。
即便是融到資,GE首先考慮的也是還債,因為GE一貫采用的是舉新債還舊債的低成本融資策略。
誰會為GE買單?
在資本市場融資還不足以解決問題,開源節流和變賣資產就成為擺在GE面前的惟一出路。
目前,在GE的四大支柱業務中,金融、醫療保健以及媒體業務均未走出衰退,只有能源基建業務還在保持增長。
華爾街的分析師則認為,通用電氣現在的規模和結構與投資者的興趣不一致,建議GE剝離NBC環球和消費者金融兩塊業務。
2008年,GE消費者金融(GE Money)資產2090億美元,利潤7.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6%;房地產業務資產890億美元,在美國全國房地產價格跳水30%以上的情況下,這一塊業務利潤大幅下滑62%。
2009年10月,伊梅爾特稱,通用電氣正在考慮通過IPO或尋找另一家合作伙伴的方式來分拆NBC環球。
問題在于,誰來買單?
早在2008年一季度,就已經傳出了想要出售或者分拆GE家電業務的想法,“他們可能會出售工廠給中國的海爾,如果海爾找到融資伙伴的話。另外,他們也有可能重新評估這一項資產,在2009年二季度的時候賣掉整塊業務。”分析師Heymann曾這樣分析道。但這塊業務至今仍待字閨中。
摩根士丹利的ScottR.Davis在分析報告中指出:“GE金融業務中的CDS(按揭證券化)業務還是一個隱憂。投資者不會回到GE的股票上,直到他們能夠穩定這一塊業務為止。”
知情人士說,“其實一直有傳聞GE MONEY想要出售部分業務的。之前他們已經出售了在日本的業務。然后他們用英國和西班牙的業務換取了意大利銀行的股份。所以GE MONEY現在僅有北美的業務,但是壓力仍然很大。”
目前,GE惟一傳出的利好是,2009年10月3日宣布康卡斯特(Comcast)正在與其協商創立一家合資公司,該合資公司將納入NBC環球,雙方已就NBC環球的資產價值達成共識,雙方同意給予NBC環球的估值大約為300億美元。知情人士稱,這項交易可能需要一年時間才能得到美國監管部門的批準。
致命的“由產而融”模式
想了解GE何以會一敗涂地,首先必須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通用電氣。
在GE傳奇人物有“全球第一CEO”之稱的韋爾奇任職20年里,從整個GE利潤構成可以看出,工業一直占據著GE利潤的主要部分。GE賴以生存的手段是依賴GE的實體業務(GE Industrial,GE產業)在全球大范圍地收購。當時,股東資金的2/3到了GE產業。其盈利方式是:從金融業獲得收入增長;依靠降低工業成本提高利潤率,從工業獲得利潤增長;工業使GE獲得AAA評級,幫助金融業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率;金融業提供現金流,保證GE大規模收購,實現增長和回報目標。
但到后來,GE賴以成名的制造業,如飛機引擎、機車、設備以及燈泡等,已經萎縮到了只占總收入的一小部分。GE主要涉獵服務業,尤其是最有利可圖的金融業。盡管普通大眾仍認為GE是一家偉大的制造公司,但事實上,在財富500強中,GE被歸屬為多樣化金融公司,且是該行業中迄今最大的公司。緊跟其后的是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
GE的這種現狀已經持續了好多年,它的巨額利潤中的一半來自子公司GE資本公司。GE資本在擁有29年GE工作經驗的老臣邁克爾·尼爾的領導下,涉及幾乎所有的金融服務領域,從歐洲汽車貸款到佛羅里達的商業地產投資。如果你使用沃爾瑪或Lowe’s的信用卡,其實是在與GE資本打交道。公司擁有1800架商業飛機,出租給225家航空公司。直到去年,它還在從事次貸業務。
對通用電氣而言,GE資本不僅僅是一個重要的利潤源,它們之間更是共生關系,GE資本為通用電氣的客戶提供融資,用以購買GE的工業產品。GE資本所提供的貸款利率之低,令其他競爭對手根本無法企及。
這樣一來,你會明白,當2007年的次貸危機轉化成2008年的金融海嘯時,GE的麻煩該有多大!
保命的評級
讓GE雪上加霜的,是喪失賴以維護其投資者信心的“AAA評級”。因為金融行業屬于高負債行業,其資本回報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資金成本,而資金成本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的信用評級。
通用電氣幫助子公司GE資本維持可信賴的盈利和有形資產,確保子公司能夠獲得AAA信用評級,這一評級對GE的成功至關重要。過去的10年,GE恰恰憑借自己的3A信貸評級從商業票據市場廉價借款,然后通過信用卡應收款等工具以高得多的利率貸出去。
3A評級使得GE資本在全球市場中融資且成本低于其他業務單一的金融公司。據EVA咨詢顧問公司計算,摩根士丹利的資金成本約為10.6%,花旗為8.4%。即使是巴菲特的伯克夏·哈撒韋公司,其資金成本也達到8%,而GE的只有7.3%,這無疑為其帶來了巨大的價格優勢。
這些金融戰略在1995~2008年債務融資盛行時代是行得通的,但是現在不復有效。穆迪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宣稱,出于對于GE未來業績的擔心,正在對GE的評級進行“重新審視”,將有可能將GE現在享有的“AAA”評級下調至“AA”評級。
中國成為“諾亞方舟”?
當財務公司對母公司的利潤達到六成時,這也意味著如今的GE實業救不了整個GE。
存亡關頭,伊梅爾特將挽救的希望放在了中國。
2009年11月15日和17日,GE分別與中航工業、神華集團、南車集團以及中國鐵道部達成了合作協議,合作方向直指航空、能源和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領域。
18日,廣東經濟發展國際咨詢會前夕,GE還宣布了一系列與廣東方面的合作項目,包括與廣州本地科研機構合作開發新能源技術,建立GE在中國首個地區級的采購中心,及啟用華南區總部。
這些“聯姻”的背后,伊梅爾特最應感謝的人,應該是同期在中國訪問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而中國則暫時成為GE的諾亞方舟。
自10月中期以來GE股價表現一直不佳,但前不久,兩家機構Bernstein Research和美國投資公司Oppenheimer 將其股票評級從“同步大市”調升至“跑贏大市”。而就在奧巴馬訪華前的11月6日,一個普通的周五,GE尾盤跳漲6.4%,個中玄妙,盡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