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11-12 14:42 來源:中國證券報
今年2月下旬訪華時,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曾引用中國古語“勿臨渴而掘井”,來強調美中兩國加強清潔能源和氣候變化領域合作的重要性。近9個月后,在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首次訪華前夕,中美兩國在能源和環保領域的合作已被兩國經貿界寄予厚望。
鑒于上述合作符合兩國當前的需要,觀察人士認為,中美兩國必然不會允許“臨渴掘井”局面的出現,能源與環保合作將成為兩國經貿新的增長點。
與此同時,在哥本哈根全球氣候談判即將于下月召開的背景下,分別作為最大新興經濟體和最大發達經濟體的中美兩國在相關領域開展的合作,也將具有一定的全球意義。
兩國合作已初具成果
10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氣候變化綠皮書》做出具體建議,認為中美兩國可以在清潔煤、提高能效、智能電網、蓄電技術和可再生能源方面優先進行合作。考慮到新能源汽車、節能建筑、碳捕獲和儲存以及生物能源是美國新能源企業準備進入中國市場的主要方向,行業分析人士已將其視為中美能源與環保合作的四大突破領域。
目前,兩國的相關領域合作也不乏實質性成果。7月15日,中國科技部、能源局和美國能源部宣布成立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并將共同投入1500萬美元作為該中心啟動資金。
上述事實表明,中美兩國能源與環保合作目前已兼具實質性與建設性成果。希拉里訪華之旅后,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南?!づ迓逦?、財政部長蒂莫西·蓋特納、商務部長駱家輝、能源部長朱棣文等政要先后出訪中國,雙方均將中美能源與環保合作作為重要議題,因而中美兩國能源與環保合作才有建樹。此外,相關話題也是7月底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重要探討內容。
中美兩國經貿界人士均對奧巴馬訪華后的兩國能源與環保合作前景表示期待,甚至認為奧巴馬的到訪將使兩國相關領域合作升級,成為中美經貿關系新的增長點。其中,對于將新能源作為國內產業升級、改善生態環境重要途徑的中國來講,強化與美國的能源與環保合作,將有助于其實現在“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標。
不過,國內能源領域專家依然保持著冷靜。他們指出,中國擁有巨大的新能源市場,而美國在雙方能源與環保合作上主要優勢是技術,對華吸引力也在于此。因此,美國實際能多大程度上放松對華高技術出口管制措施,某種程度上將決定雙方合作的深度與廣度。
奧巴馬緊抓“新能源稻草”
與中方不同,新能源在能源及環保領域的發展狀況,對于奧巴馬政府的意義更加重大。早在去年競選總統過程中及上任初期,奧巴馬曾針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提出了包括大力發展綠色能源在內的多項目標,并最終獲得民眾及美國國會對其政策的支持。
而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奧巴馬也對發展新能源相關產業的目標進行傾斜:其于今年2月中旬簽署的7870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中,就有“相當一部分”用于發展清潔能源,包括將在未來10年投入1500億美元資助替代能源研究以減少50億噸二氧化碳的排放;承諾要通過新的立法,使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到2050年前比1990年減少80%;以抵稅額度來鼓勵消費者購買節能型汽車等。此外,奧巴馬政府汽車業工作小組在處理“三巨頭”困局時,也力保通用汽車快速完成破產重組,以使其能夠擔當發展美國“綠色汽車”的關鍵角色。
然而,由于奧巴馬政府在創造就業、控制政府財政赤字等方面無法兌現承諾,實現能源與環保領域的發展,就成為其必須要完成的任務——奧巴馬甚至已經表示要讓新能源產業帶動美國經濟復蘇;加之新能源已被廣泛視為新的全球經濟增長點所在,因此,美國同擁有巨大新能源市場的中國開展能源與環保合作的意愿十分強烈。
中美能源和環保合作快速取得進展也有前屆美國政府的功勞:2008年6月18日,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和時任美國財政部長的亨利·保爾森分別作為兩國首腦代表,在美國財政部共同簽署《中美能源環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為兩國相關領域合作奠定了基礎。
現在,在溫室氣體減排話題愈發受到全球關注,特別是可能簽署全球新減排協議的哥本哈根全球氣候談判舉行在即的背景下,中美深化能源和環保合作也有了全球意義。
今年9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行秘書伊沃·德波爾就曾在表示對哥本哈根氣候談判取得成功抱有信心的同時指出,全球新減排協議的出臺要建立在滿足一定政治需求的基礎上,即中國和印度等大的發展中經濟體進行減排,可以讓發達經濟體情愿接受更高的減排比例;同時,擁有了減排目標的發展中經濟體,也會在技術引進和研發等方面投入更大的氣力,有助于技術從發達經濟體向發展中經濟體的轉移,在同時滿足了發達經濟體全球共同承擔減排任務的政治需求。
此前,中國已在9月下旬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提出了自身具體目標,如果中美能源與環保合作能有效促進美國減排技術進入中國,則將為新減排協議的達成奠定規?;A,并為發達經濟體與發展中經濟體在減排領域的合作起到示范作用。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雙方在相關領域的合作,也將促使奧巴馬將更多精力從推動醫保改革轉移到減排事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