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10-30 14:38 來源:《裝備制造》
中國近年來原油產量一直在18500噸左右徘徊,近10年的原油產量增長率也一直沒有超過4%,從這個角度上可以說中國石油工業是一個“老產業”,加上國際上“石油枯竭論”的盛行,石油工業多少顯露出一些暮氣。
然而,石油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給石油工業帶來了一抹亮色。在全國各地舉辦的大大小小的裝備制造業展覽上,石油裝備越來越多地成為引人注目的亮點,國內石油裝備制造企業作為石油工業新的一極迅速崛起已經越發明顯。 提起石油,人們都熟悉的形象是廣闊無垠的荒野上,星星點點的抽油機在上下擺動,把粘稠的原油從地下抽出來,這就是被形象地稱為“磕頭機”的游梁式抽油機。據統計,中國目前保有的“磕頭機”數量大約有30萬臺,隨著石油的日漸稀缺,磕頭機的數量也會慢慢下降。 典型的例子是大慶油田,目前占據全國石油產量1/3的大慶油田從2004年開始的7年內計劃年均削減原油產量約7%,到2010年降到3000萬噸級水平。為了保持穩產,大慶油田從開采技術和計劃減產等多方面延緩石油資源枯竭帶來的壓力。
為了油田未來的發展,大慶油田開始千方百計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石油裝備制造成為理所當然的選擇。2009年中,大慶成立了裝備制造集團,固定資產原值6.45億元,占地面積400萬平方米,其中絕大部分是后備建設用地。大慶裝備制造工業園區的區長遍訪全國各地,為園區招攬企業。
當磕頭機不再磕頭的時候,大慶會是什么樣子?
根據《裝備制造》記者統計,從1998年的16100.00萬噸到2007年的18631.82萬噸,最近十年來國內石油產量年均增速只有區區1.5%。相比之下,設備投資的變化程度則要大得多。由于公開統計數據沒有專門統計石油勘探開發等裝備的細目,記者只統計了全國工業產品產量中的“采礦設備”和“石化設備”兩項數據。
最近十年,“采礦設備”和“石化設備”兩項的年均增長率分別為54.2%和34.3%,這樣雙位數的增長,顯然是大慶選擇裝備制造作為戰略接續產業的主要理由之一。大慶油田裝備制造集團的目標是從現在起的5年后達到100億元的銷售收入,如果上述設備產量的年均增長率繼續保持下去,是很有可能實現的。
隨著對石油裝備投資的企業數量的增多,石油裝備已經開始和機床、發電設備等傳統裝備制造行業一樣,引起各界的關注。根據石油商報的報道,“十一五”期間國內石化裝備投入年均將達300億元,石油工程建設裝備投入超過千億元,巨大的蛋糕引來了企業的激烈爭奪。
將于今年10月份在北京召開的第十屆北京國際石油裝備展展位暴增四成,達到了驚人的1200家企業,這樣的規模通常只會在中小企業為主的行業才能見到,足以說明石油裝備制造業的吸引力之大。
另外,制造石油裝備需要消耗大量的金屬原材料,需要熟練的技術工人和足夠的制造技術積累,世界上同時具備這些條件的國家并不多,中國顯然是其中最具有競爭力的國家之一。
中石油裝備制造大家庭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在這場產業大變革中,不失時機地推出了整合旗下裝備制造企業品牌的戰略舉措。
在最近召開的第一屆中國(盤錦)國際石油裝備與稠油技術博覽會上,中石油旗下的裝備制造企業首次以統一的品牌和形象標識參展,低調推出了中石油系統裝備制造統一品牌的戰略。
本次展會位于國內第三大油田遼河油田總部遼寧省盤錦市,這里還是遼寧省重點建設的“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中的一環,在這座因石油而生的新城市推出裝備制造統一的品牌形象,中石油的選擇耐人尋味。
中石油集團副總經理李新華致詞時表示,中石油系統裝備制造企業已經具備很強的實力,部分企業甚至已經達到了國際頂尖的水平,談到這一點時,他特別提到了寶雞石油機械、天津渤海石油裝備、濟南柴油機等幾家企業。
中石油裝備制造大家庭首次以統一形象標識亮相,并沒有引來其他同行的特別關注。當記者采訪浙江某制造防爆燈具的中小企業負責人時,對方表示中石油統一裝備制造品牌并沒有給自己帶來不利影響,因為自己已經成為中石油采購的入網企業,只要遵守采購標準就不會有問題。
相比之下,還是當地的石油裝備制造企業更加熱情。遼河油田和盤錦當地的石油裝備制造企業紛紛參展,其中不乏擁有獨門專利的新產品。在當地海城市石油機械制造公司的展位上,記者就見到了聲稱比傳統“磕頭機”節能70%的新型抽油機。這些富有進取精神的中小企業勢必會成為未來中石油裝備制造分公司的有力競爭對手。
中國石油工業新極
中石油統一裝備制造品牌的戰略舉措對業界的影響究竟會怎樣?這是人們都關注的問題。中石油如今除了傳統的勘探、采油、運輸和銷售石油產品的定位之外,又多了裝備制造,雖然目前整合的力度和效果都還不甚清晰,但毫無疑問未來裝備制造會成為一大支柱產業。
據中石油內部人士介紹,中石油本次統一裝備制造品牌已經持續超過半年,此間一直低調運作,沒有對外界透露任何消息,目前時機成熟才開始對外公布。經過記者多方了解,具體的整合與調整措施還沒有正式推出,中石油系統內的直屬和分公司所屬裝備制造企業如何整合還是未知數。
近年來,國家鼓勵國內企業做強做大,走出國門開拓國際市場。從這一戰略來看,統一品牌后的中石油系統在國際市場上縱橫捭闔的空間將會明顯增大。相比之下,在同屬能源范疇的核電領域“國家隊”級的企業已經很多,諸如阿海琺、東芝、三菱等公司都具備了強大的工程建設和裝備制造能力,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都非常強大。
通過統一裝備制造品牌,中石油集團一樣能夠獲得相同的效果,中國石油工業新的一極在不久的將來必將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