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10-14 09:42 來源:瞭望東方周刊
編者語:老鄉用夸張的語氣向外來者介紹著旋轉的風車:“那可是錢啊!轉一圈就是兩毛錢,你數數看,一天它要轉多少圈”
金融危機陰霾未散,世界各國已經展開了一場關于新能源的競爭。
美國奧巴馬政府將發展新能源擺在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在其經濟刺激計劃中,涉及新能源的部分高達500億美元。
中國有超過一半的省份在打造新能源基地,風機歡快旋轉,太陽能板密集鋪排。
這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第四次工業革命,其意義和影響甚至超越前三次,“綠色經濟”是其標簽。
“在今后50年到100年,全球經濟將面臨從工業文明走向生態文明的轉變,如果中國還沉溺于傳統工業文明的思維,那樣的發展是沒有前途的。”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許健民說。
認清了發展道路,但中國新能源仍處在“跑馬圈風”的初級階段,而傳統能源與新能源的博弈也在不斷升級。
下好全國能源“一盤棋”,關系著未來的“中國動力”。
“大風歌”
驅車西行在甘肅酒泉蒼茫的戈壁上,碧空黃沙于目力所窮處相接,黃與藍的天地大幕間是排列整齊的白色風車,沙場秋點兵的陣勢。
走近方知這些白色的風機塔是龐然大物,塔筒高40米,葉片旋轉直徑50米,猶似擎天巨臂,在戈壁亙古吹拂的勁風中,永動機般轉不停,轉動產生的電能通過主控室、升壓站進入輸送電網,一直送到800公里外的蘭州。
在30平方公里的戈壁上,200臺白色風機塔沿東西風向排列,蔚為壯觀。
這里是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境內,在這座中國古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外,一輛輛載重卡車來回穿梭,車輪卷起漫天塵土,一處大型風電場正在建設中。工地上“建設陸上三峽”的標語,闡釋著這項工程的性質和規模。
酒泉風電基地是中國乃至世界首個千萬千瓦級連片開發、并網運行的風電基地。這一工程預計總投資可達1200多億元,將成為國家繼西氣東輸、西油東輸、西電東送、青藏鐵路之后西部大開發的又一標志性工程。
按照規劃,2020年酒泉市風電裝機規模將達到2000萬千瓦。而三峽電站總裝機容量為2250萬千瓦。
而承載了這項大工程主體的瓜州縣僅是一個人口4萬的小城,地勢平緩、覆蓋大片礫石,頗有四兩撥千斤的氣勢。
風,曾被視為這里的自然災害,“風吹石頭跑,地上不長草”。
風,現在成了寶貴資源。當地老鄉用夸張的語氣向外來者介紹旋轉的風車:“那可是錢啊!轉一圈就是兩毛錢,你數數看,一天它要轉多少圈?”
酒泉風能資源富集。瓜州縣被稱為“世界風庫”,年均風速3.7米/每秒,相當于一年365天每天都在吹著四五級大風。
據氣象部門評估,酒泉市年有效風速達6300小時以上,年滿負荷發電2300小時左右,風能資源總儲量1.5億千瓦。酒泉理論上可建成風車覆蓋的“白色森林”近1萬平方公里,占酒泉全市總面積的5.15%。
酒泉試驗風電場的選址和測風工作,啟動于14年前,今年4月,經國家核準,一期工程總裝機380萬千瓦,總投資380億元。
8月8日,酒泉風電基地一期工程全面開工建設,計劃2010年底全部建成。規劃到2015年,酒泉風電基地總裝機達到1271萬千瓦,形成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
今后7年內,將形成年均170多億元的投資,并有力地拉動當地金融、保險、餐飲、娛樂業等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預計可新增5000多個就業崗位。
“太陽頌”
“追風”、“逐日”,新能源腳步不歇。
8月28日,全國首個大型并網光伏電站也告開工。地點在瓜州向西100多公里的敦煌,古絲綢之路上的另一座歷史名城。
敦煌10兆瓦太陽能光伏發電工程,是河西走廊發展清潔能源的一個大手筆。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北緯40度、東經94度的內陸地區,大氣透明度高,日照時間長,可以開發利用適合太陽能發電且條件非常優越的荒漠面積達5000平方公里,潛在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1.36億千瓦,年發電量可達2000多億千瓦時。
甘肅省是國內最早研究、開發利用太陽能的省份之一,中國第一個專門的太陽能研究機構、第一棟太陽房、第一個太陽灶都建在蘭州。
2008年12月19日,中國第一個荒漠化并網型光伏電站---大唐武威太陽能電站,在地處騰格里沙漠邊緣的武威市城東科技示范園區建成投產。2300塊太陽能電池板擺放在一大片沙礫地上,接受陽光普照。
敦煌10兆瓦光伏電站初步選址在敦煌市七里鎮215國道北側,距敦煌市區13公里,占地10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03億元,設計總裝機容量10兆瓦,年均發電1637萬千瓦時,計劃2010年10月31日前建成投入運行。建成后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光伏電站。
而敦煌,更有志于打造成為千萬千瓦級“大漠太陽城”和中國第一個“零排放”城市。
未來的古絲路,將是一片更廣闊的黑色的太陽能電池板的海洋,與白色的大風車形成“白帆黑水”的奇異圖景。
“煤變油”
從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向東南方向驅車半個多小時,即可到達正在建設中的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
寧東能源化工基地位于寧夏東部毛烏素沙漠西南邊緣地帶,過去游牧人只看到了地上的草,沒看到地下的寶。寧東現已探明煤炭儲量達273億噸,相當于東北三省全部探明儲量的總和,屬于全國罕見的整裝煤田。
寧東現已成為中國批準建設的13個億噸級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并被列為國家建設的6個大型煤炭基地和7個煤化工基地之一,是我國能源建設史上迄今為止一次開工規模最大的煤電化工項目群。
銀川市常務副市長梁積裕稱,這個寧夏的“一號工程”于2003年上馬,計劃用17年時間、投資約3000億元,2020年建成后將成為亞洲最大的煤化工基地。
[page_break]
那時,寧東基地的煤炭生產能力將達到1億噸;火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600萬千瓦左右,外送電600萬千瓦;煤化工產成品生產能力達到2000萬噸以上。
寧夏自治區發改委官員預測,到那時,寧東基地GDP將達到1350億,而寧夏2007年GDP是834億,相當于再造一個寧夏。
面對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我國采取了相應的對策,其中重要一條是將煤炭轉化成甲醇、二甲醚、合成油品等潔凈液體燃料。
2009年是我國煤制天然氣、煤層氣產業發展最為重要的一年,隨著國家石化振興規劃的出臺,煤制天然氣、煤層氣產業被列入國家重點支持的產業名單。
隨著煤炭從粗放型掠奪式開采到目前的精細化清潔化發展,傳統能源在寧東將以嶄新面目出現。
寧東建設能源化工基地優勢獨特,項目中心距離黃河僅30千米,輸水路程較短,此外,基地項目區有較為完善的公路網,基地建設不占現有耕地。
寧夏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寧東開發不但新增產業工人約3萬人,而且將帶動寧夏沿黃(黃河)城市帶新增就業崗位80萬個,可以吸納南部山區、中部干旱帶人口轉移定居50萬人。這將有利于全區經濟和人口向沿黃城市帶集聚。
“一盤棋”
新能源與傳統能源也存在博弈。
“風電并網”這個讓業內苦惱的問題,就折射出傳統能源網絡對新能源的排斥。中國風電協會副理事長施鵬飛說,風電不像火電、水電比較穩定,時有時無,且電量小,很難上網。
國家電監會近日公布的風電發展調研報告顯示,目前全國風電場普遍經營困難,甚至虧損,還有近1/3的風電機組處于閑置狀態。
對此,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解釋說:“由于石化能源廣泛應用于生產和生活已有100多年歷史,而新能源的真正發展尚不過十來年,在系統集成應用上,面臨來自傳統石化能源技術的嚴重壁壘。”
中科院廣州分院院長、廣州新能源研究所所長陳勇認為,博弈也有人為層面上的,缺乏全國能源“一盤棋”的考慮,必然導致可再生能源與傳統能源的人為割裂和全局性失調。
在國際上,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也是個難題,一些學者稱此為“能源轉換的鴻溝”。
目前,中國可再生能源在全國能耗總值中僅占0.5%。
從世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與發展趨勢看,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發展最快,產業前景最好。風電和太陽能被中國視為基于國情的選擇,現階段更偏向于后者,主要在于成本考慮。
據中國風能協會介紹,中國計劃在2020年之前建成7個總裝機容量約為1.2億千瓦的風電基地。這些基地將分別位于甘肅省酒泉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東西部、河北省和江蘇省。
業內人士估計,隨著光伏成本降低和儲能技術的發展,太陽能將在2030年之后成為主流,因為它比風能更穩定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