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10-14 09:39 來源:科技日報
風電、多晶硅等新能源產業出現產能過剩,讓人十分揪心。據媒體報道,截至今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蘇、浙江等20多個省有近50家公司正建設、擴建和籌建多晶硅生產線,總建設規模逾10萬噸,相當于全球多晶硅年需求量的兩倍。
產能過剩說白了就是重復建設、重復生產,在粗放型經濟時代,這已不是新鮮的話題。直到現在,很多傳統產業還因為這一問題舉步維艱。深刻的教訓本應足以讓我們提高警惕,但在利潤驅使下,政府、企業、老板又迷失了方向,走上了老路。
“投資少、賺錢快”似乎是相關企業的共識,但對于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卻無人問津。據媒體報道,目前我國硅提純、風機設備關鍵零部件的技術仍然靠進口,而這些技術已被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少數企業壟斷。由于沒有核心技術,國內的太陽能企業只能在下游的電池片、電池組件等環節進行生產。而我國所謂的多晶硅等新能源產業,其實還是處在技術含量低、低水平重復建設的階段,處在產業鏈的下游。因此,在需求有限的前提下,過多、盲目地在產業的某一環節進行投入和生產必然導致產能過剩。
作為企業,可以為利潤拼得你死我活,但是不能沒有長遠的規劃和對產業未來走向的把握,特別是研發能力的提升;作為政府,更應該在產業發展之初,就從政策層面做好引導和指導,設置準入的相關制度,而不是一味地放手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