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br id="zkazv"></nobr>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阿V,肥臀浪妇太爽了快点再快点,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手机,国产精品无码a∨麻豆,久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al
      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指定宣傳媒體
      新聞詳情

      追蹤新中國電力的輝煌記憶

      http://www.kblhh.cn 2009-10-09 09:49 來源:國家電網報

        編者語:以新中國成立的60年為起點,向前拉開更長的歷史卷軸。從1882年開始,中國電力工業已經走過了127年歷程。在歷史的坐標上,這段歷程被清晰地劃分成兩個階段:舊中國的67年,電力工業步履蹣跚,新中國的60年,電力工業大步前進,快速發展,造就一段傳奇。  新中國成立的60年中,中國電力工業實現了巨大的跨越。這些故事不僅展現電力工業自身的發展奇跡,更成為新中國60年非凡巨變的一個縮影。  

      煙臺龍口火電廠外景。

      2006年12月12日,寧夏銀川東750千伏變電站開工建設。

        2009年1月6日,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正式投入運行。

        1981年,平武輸變電工程投運。圖為湖北超高壓輸變電公司員工在平武線所經漢江中山口大跨越鐵塔上進行檢修。

        上世紀80年代,電視開始進入千家萬戶。

        1962年6月24日,周恩來總理視察豐滿發電廠。

        內蒙古輝騰錫勒風力發電場。

        1949年10月1日, 17歲的士兵楊玉增作為開國大典閱兵式中的一員,雄赳赳地在天安門前走過。在他的記憶里,秋天的北京,天色很快暗了下來,天安門城樓上的燈光突然照亮,一串紅橙色的燈下面,巨大的探照燈光射向全場,人們手里舉的紙燈、紗燈也都點亮了,廣場上燈光閃閃,好像陣陣波浪。

        其實直到這一年的6月,跟隨部隊進駐天津塘沽區的楊玉增,才第一次見到電燈。回憶起60年前的一幕, 楊玉增還是忍俊不禁,“以前一直生活在農村,沒見過電燈,到了塘沽后見到了這玩意兒,很好奇,就去戳弄它,結果一不小心觸電了,把我嚇了一大跳。”

        根據記載,在60年前的1949年,全國的發電量按人均計算,一年的生活用電不足一千瓦時。

        我們的故事,就從這里開始……

        電燈的主人

        雖然參加了開國大典,但楊玉增并不知道,在開國大典上負責升旗裝置的總工程師是一個叫林志遠的電力工程師。1949年,電動升旗是當時中國人幾乎不知道的一項技術。只有個別人從外國畫報上見過。按照開國大典的要求,升旗儀式和奏國歌必須同步進行,工程師們在天安門城樓西南角安裝了電鈕,電線從這里鉆進天安門城樓前的馬路,然后架高一直延伸到旗桿處。大理石基座里裝有總開關,還有土造的計時器,以此來控制升旗的時間和速度。

        開國大典總指揮聶榮臻詳細詢問了電源保證工作,在冀北電力公司北平分公司工作的徐博文,對北平的電力供應情況非常了解。他向聶榮臻匯報說:“我們采取了雙電源的供電,沒有問題。”徐博文多年與電打交道,十分有把握。“如果雙電源同時故障,怎么辦?”聶榮臻又問了一句。徐博文一時語塞。聶榮臻說:“我們一定要考慮周到,有備無患,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徐博文的語塞并不讓人意外,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只有6475千米,變電容量346萬千伏安,其中110千伏340千米、7萬千伏安,154千伏832千米、50萬千伏安,220千伏765千米、33萬千伏安。部分城市和廣大農村仍然尚未通電,中國的電力在百廢待興的狀態中艱難起步。

        由于經歷長期的軍閥割據和戰爭創傷,上世紀50年代我國仍沒有統一的電壓標準,一度出現22千伏到154千伏各個電壓等級“混戰”的局面。直到1959年,為改變電壓龐雜無序的狀況,國家頒布電力系統的統一標準《額定電壓》,自此,我國電力系統才終于有了自己的標準。

        資料顯示,至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我國成型的電網僅有兩個:東北地區形成了我國最大的154千伏、220千伏超高壓電網,網內發電設備容量64.6萬千瓦;京津唐地區形成了77千伏電網,發電設備容量25.9萬千瓦。

        燈光對新中國來說,是如此的重要和稀缺。1950年2月,燃料工業部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電業會議,正式通過決議案,確定1950年的基本方針與任務是“保證安全發供電,并準備有重點地建設兩三年內工業生產所需的電源設備”。

        當這段往事成為歷史,我們才能發現,百余年的中國電業發展史,以新中國的成立為一個重大轉折點。對比中國電力工業誕生的1882年,第一盞電燈在上海黃浦江畔點亮時,上海道臺為這種不可思議的光源憂心忡忡,他聲稱“電燈有患”,潛藏著焚屋傷人而無法救援的危險,下令禁止全體上海人使用電燈,并正式照會英國領事館,希望外國僑民也停止使用這種危險的玩具。

        著名文化學者朱大可,在《都市照明體系的歷史解讀》里寫道,這是鄉村社會權力代表的一次無力的抗爭。他要捍衛數千年的帝國鄉村經驗。而感官對光明的渴望一旦獲得解放,就變得勢不可當。似乎沒有人理會道臺先生的勸諭,到了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上海電燈數量已經多達88201盞,遍及主要的商業街道和租界居民住宅。電燈徹底打開了通往夜生活的道路。道臺早已化為塵土,而他的子孫們則成了電燈的主人。

        生活在上個世紀50年代的人們,大都記得一幅叫《合作社里裝電燈》的宣傳畫。新中國發展對電力的迫切需要和推動,使電力工業得以舉步發展。

        電力的速度

        曾在“和平”號空間站上執行航天攝影任務的美國宇航員杰瑞,在其所著《太空漂流記》中描述,從太空中遙望地球,光亮度強而集中的城市、島嶼、居住點十分顯眼,人類文明的形狀被一圈燈光很好地勾勒出來。

        煤油燈下的中國,是60年前的記憶。

        從1953年開始中國編制并執行國民經濟發展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計劃中為電力工業規定的指標為:1957年發電量為159億千瓦時,5年內新增發電容量205萬千瓦。為完成這個指標,在電力建設方面作了相應安排,限額以上建設工程共107個,其中電廠92個(含火電76個,水電16個),設計發電容量376萬千瓦,加上限額以下的建設工程,全部設計發電容量為406萬千瓦。5年內要求建成投產電廠54個,發電容量174萬千瓦,加上限額以下的工程,共增加發電容量205萬千瓦。

        1954年,新中國發行的特8經濟建設郵票中的東北自動化發電廠,是當時全國最大的火力發電廠,其裝機容量也僅為28.85萬千瓦,但它的建成對滿足我國經濟建設需要發揮了作用。同年1月27日,新中國第一條220千伏輸電線路建成,全長370千米,共有鐵塔900多基,將東北松花江上充足的電力輸送到東北南部,為此國家發行特12郵票一枚作為紀念。這枚名字叫做《新建二十二萬伏超高壓送電線路(一九五四)》的郵票,在深藍色的背景上,描繪了中國東北原野上的220千伏輸電線路鐵塔。

        這條松東李線路的建成投運,將豐滿水電站強大的電力輸送到沈陽、鞍山、撫順、本溪等工業基地,有力地促進了國家“一五”計劃的全面完成。

        原電力工業部部長史大楨1958年時還在遼寧發電廠任電氣分場工程師,此時的遼寧發電廠還在運行5萬千瓦的發電機。史大楨回憶,東北電網是中國最早的電網之一,但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出現500千伏輸電線路。

        史大楨說:“從過去的小機組、小電網,到現在的大機組、大電網,尤其是特高壓時代的來臨,使中國的電力工業在世界上處于領先水平。”

        1949年全國發電設備容量僅為184.86萬千瓦,年發電量43.10億千瓦時,分別居世界第二十一位和第二十五位。此后60年的新中國電業史,百事俱興,發展迅速,雖也有波折和失誤,但年均增長速度仍列世界前茅。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民經濟以年均9.98%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電力需求增長迅猛。1978年到1995年期間,全國性缺電局面嚴重,企業開工不足,居民生活用電不能保證,制約了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通過電力投資體制改革以及國家政策的引導,電力工業加快了發展速度。

        從1996年起,電力供需緊張形勢逐步緩解。至1998年末全國發電設備容量為2.7億千瓦,年發電量11670億千瓦時,均已躍居世界第二位。

        21世紀初,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電力需求進一步高速增長,電力供應短缺狀況再度出現,2002年下半年開始逐漸發展成全國性、持續性缺電局面。2004年全國先后有26個省級電網拉閘限電,全國最大電力缺口達4000多萬千瓦。在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有力推動下,電力建設發展速度大大加快。從2004年到2007年,電力裝機年均增長達到16.4%,僅用了不到四年時間,就扭轉了電力供應

        緊張局面。到2007年,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電力供需基本平衡,實現了電力工業的飛躍發展。截至2008年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已經達到了7.93億千瓦,即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媒體報道的筆墨充滿感慨,不到6年的時間,中國電力裝機連續實現4億千瓦、5億千瓦、6億千瓦、7億千瓦、8億千瓦五次大的標志性跨越。

        這是世界電力建設史上絕無僅有的“速度之最”。

      [page_break]

        改革的思路

        回顧電力工業60年走過的改革歷程,大致經歷了集資辦電、政企分開、廠網分開等幾個關鍵步驟。每一次改革都是一次生產力的解放,都激發了行業的活力。60年間,一個龐大的電力巨人,完成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體制,到一個以市場為導向的電力體制新格局的重大轉變。

        中國電力工業改革,最早是為解決缺電的難題而開始的。北京市電力公司員工付燕明的電力記憶里,有這樣一段故事:“差不多上世紀70年代末的時候,用電容量永遠跟不上居民用電量的增長。大伙兒最鬧心的事兒,就是停電,不是供電局拉閘限電,就是小區配電室出故障,幾乎是三天兩頭地停電,讓大家工作非常被動。那時候每家都離不開手電筒和蠟燭。”。

        老北京人都還記得,很多年前,城區里企業職工的公休時間不一致,周三崇文,周四宣武,周五西城……這不是職工們不喜歡扎堆兒休假,而是迫不得已,北京電力供應不足,只好分區停電。即便實行這樣的分區停電和錯峰用電管制,北京市仍無法避免拉閘限電。

        當時的中國已經經歷了十幾年的長期缺電局面,各省(區)市大城市的企業經常停三開四,拉閘限電。經電力部調查,1978年全國缺電1000萬千瓦,缺電原因就是缺乏投資。此時,電力行業一直實行集中統一的計劃管理體制,投資主體單一,運行機制僵化,投資不足,效率低下,難以滿足國民經濟對電力的需求,導致長期嚴重缺電局面,成為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

        在此情況下,1981年山東龍口電廠一期2臺10萬千瓦機組開工建設,總投資2.05億元。中央和地方各出部分資金,中央投資從國家計劃內解決,地方投資從地方全民企業、鄉鎮企業、生產大隊分年集資。

        龍口電廠開工成為中國電力工業發展史上具有開創意義的一件大事,《李鵬電力日記》里曾經提到龍口電廠:“……下午和晚間,在車上作了總結。概括起來有三條:一、集資辦電是個好形式,是今后發展我國電力事業的一條重要途徑。山東龍口電廠20個月建成兩臺10萬千瓦機組的經驗值得推廣……”

        龍口電廠集資辦電的突破,為我國電力工業發展闖出了一條新路。為了適應國民經濟蓬勃發展的新局面,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推動了電力投資體制改革,通過集資辦電、利用外資辦電、征收每千瓦時2分錢電力建設資金交由地方政府辦電等措施,充分調動中央、地方及各方面辦電的積極性,吸引了大量非中央政府投資主體進行電力投資,獨立發電企業規模迅速擴大,農村小水電迅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電力工業快速發展。

        在電力投資體制改革和電價制度改革的同時,電力工業按照“政企分開、省為實體、聯合電網、統一調度、集資辦電”和“因地因網制宜”的發展改革思路,逐步推進政企分開等各項改革,電力企業從政企合一逐步過渡到不再承擔政府行政管理職能。

        從2002年年底起,電力改革進一步推進,這一年實施了廠網分開,初步形成了電力體制新格局,進一步提升和發揮了市場機制的推動作用。發電側競爭態勢初步形成,極大地激發了企業發展活力和動力,促進了電力建設快速發展,使2002年下半年起再次出現的電力嚴重短缺局面用了不到四年的時間就迅速得以扭轉。

        正是不斷解放思想,電力工業始終堅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逐步加強電力市場建設,通過不斷深化改革為發展提供強大動力,使電力工業的發展呈現了日新月異的面貌。

        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重返奧運大家庭,在前期過程中負責與中方接洽的洛杉磯奧組委特使查爾斯·李,曾于上世紀70、80十年代數次訪問中國。他回憶起當年的中國之行,至今記憶猶新:“大多數地方晚上都沒有電。從機場到市中心的道路只是一條小馬路。那時,中方帶我參觀了燈泡廠等工廠。”而現在,“北京和上海已經成為世界級的城市。”2008年,查爾斯·李帶領美國隊進駐北京奧運村,他說他很高興能看過當時的中國,因為那樣才有對比,中國的變化實在太大了。

        躍升的質量

        在蘇州供電公司提供的一份檔案上,有這樣的記載:“蘇州辦電始于1897年,蘇綸紗廠3臺直流發電機組投運,掀開蘇州辦電歷史,1949年,蘇州累計供電量僅為1591萬千瓦時。”而2009年的數據顯示,蘇州平均每天的用電量就要2億千瓦時。這樣算來,當時一年發的電才夠現在的蘇州人用兩個小時。

        60年間急速增長的用電量,無疑對供電質量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不斷升級和完善的網架是提升電能質量的重要基礎。

        1978年年底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后,中國電網在原有基礎上很快進入超高壓輸電時代,電網運行也進入高度自動化時期。

        1978年,為滿足武鋼1.7米軋機沖擊負荷大于300萬千瓦的用電要求,加強鄂豫兩省電網聯網,擴大電網容量,國家批準建設我國首個500千伏平武線輸變電工程。至2007年年底,全國500千伏輸電線路總長度近8萬千米。

        2003年9月,中國第一個750千伏輸變電示范工程(蘭州東—青海官亭)在西北開工建設,線路全長140千米。目前,西北已建成750千伏線路14條,總長度2080.19千米,形成大規模“西電東送”的格局。

        2006年8月9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準國家電網公司開工建設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同年8月19日,國家電網公司在山西長治舉行工程奠基儀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正式啟動建設。2009年1月6日,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投運,標志著中國電網發展進入以特高壓為主要特征的新時期。

        在建設輸電網的同時,城鄉電網建設和改造也得到進一步加強。從1998年起,我國開始實施城鄉電網建設和改造工程,極大地擴大了電力供應區域,提高了電氣化水平,降低了損耗,減輕了農民負擔。先后進行了第一、第二期農網建設和改造工程,大幅度提高農村電網設備和運行管理水平,推進農電管理體制改革和城鄉居民用電“同網同價”工作,實施“戶戶通電”工程,大力開展新農村電氣化建設。至2007年年底,國家電網公司實施的“戶戶通電”工程主要任務基本完成,為97.4萬無電戶364萬人送去了光明。    

        電力科技水平是保障電力供應的重要手段,超超臨界機組技術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大型空冷發電機組的開發應用居國際領先地位,并成為世界上大型循環流化床鍋爐應用最多的國家。電網技術跨上新臺階,超高壓交流輸電、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和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試驗示范工程在工程設計、施工、調試和運行維護等各方面的關鍵技術研究取得豐碩成果。在電力技術發展進程中,實現了電力行業與裝備制造行業的良性互動,共同提高了工業科技水平。

        杭州市民方蓮蒂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談她感受的電力。她說:“作為杭州人真的有福,我一輩子不會忘記今年7月22日,我們在‘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西子湖畔看到了幾百年一遇的日全食。那天日全食開始的時間是上午9點34分,而天空最黑的時間是上午9點36分,到上午9點39分日全食結束,整個過程歷時雖然只有5分29秒,但杭州供電企業卻事先做好了一切準備工作,在7月22日上午9點20分后,天空全黑了,但此時,杭州市區的路燈全亮了:西子湖、錢塘江、運河,整個杭州都被照亮了,人們歡呼!那種天地交融之美更使千百位海內外來杭觀賞的游客們流連忘返。”

        如今,國家電網公司建設統一堅強智能電網的提出,又將進一步促進中國電力工業的發展,滿足中國人生活的需要。“統一堅強智能電網”被定位為“特高壓之后電網發展方式的又一次重大變革與創新”。而一種中國式的智能電網,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為基礎,具有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特征,為人們帶來更智能的生活。

        綠色的未來

        北京大學特聘教授任一農,從1959年開始,有過47次進藏經歷。 “上世紀60年代的西藏,很多地方沒有電,而現在,在這里隨處可見的是風電、太陽能發電站等新能源設施。”任一農說,“從阿里到林芝,當地居民用電用水狀況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當地百姓的家里,彩電、冰箱等家用電器隨處可見。”

        在中國電力工業發展的60年中,各類能源協調發展,而新能源的加速發展尤其矚目。

        中國的能源資源特點決定了電力發展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仍將以火電特別是燃煤發電為主,但也必須在不斷優化火電結構的同時,加快水電、核電、氣電和可再生能源發電等清潔能源發電的建設步伐,使水電、核電、氣電和其他能源發電方式的裝機容量比例逐步增加,實現電力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在火電發展的同時,水電建設也相應加快,開發西部水電,“西電東送”三大通道建設的快速發展和電力輸送容量的迅速增加,已成為“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內容和支撐;2004年,全國水電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2007年年底,達到1.48億千瓦,已躍居世界首位;一批大型水電建設項目已經開工建設,將在2010年至“十二五”期間進入新的投產高峰期,發電結構將進一步優化。核電建設政策已從“適度發展”調整為“積極發展”,并確立了核電發展技術路線;至2007年年底,全國核電裝機容量已達885萬千瓦,一批核電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和進入開工準備階段,在建規模已達1195萬千瓦。風電、生物質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開發提速。

        從全球范圍來講,新能源的發展是大勢所趨,從中國的具體國情來看,更是必由之路,目前,我國太陽能和風能已經形成比較成熟的產業鏈和規模化應用,核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也呈現“井噴式”發展。對比傳統能源的龐大市場,新能源必將改變中國能源的產業結構。

        2009年8月8日,我國第一座千萬千瓦級風電示范基地——甘肅酒泉風電基地正式開工建設。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指出,這標志著我國風電建設進入了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

        近幾年,中國水力、核電、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產業均實現了高速增長。2008年,風電裝機已突破1000萬千瓦,居世界第四位;太陽能光伏電池年產量200萬千瓦,占全球產量的30%以上,居世界第一;核電從無到有,投產容量為910萬千瓦,在建裝機容量達2290萬千瓦;水電總裝機容量達1.72億千瓦,居世界第一。

        傳統能源的發展也在為綠色的未來貢獻力量。2007年,我國發電煤耗332克/千瓦時,已接近美國的水平,比我國1977年的446克/千瓦時下降了114克/千瓦時,節約了3.1億噸標煤;電網線損率為6.97%,接近美國2006年6.52%的水平,比我國1977年的10.19%下降了3.22個百分點,節約0.468億噸標煤。僅在能源效率提高方面,2007年我國電力工業節約了3.5億噸標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8.47億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95萬噸,為我國節能減排做出了巨大貢獻。

        讓中國享有一個綠色的未來,是中國電力工業發展現在的走向。

        中國電力工業60年的奮力前行,寫出了60年的傳奇故事,寫出了60年的輝煌歷程。

        

      版權所有 工控網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结果国产精品|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天美麻豆 | 精品少妇av蜜臀av| 性欧美vr高清极品| 日本道不卡一二三区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欧美日韩v| 少妇又紧又色又爽又刺激视频| 鲁丝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韩人妖精品一区二区av|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片| 精品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又黄又刺激又黄又舒服|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国产jlzzjlzz视频免费看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黄色片| 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一本色道久久加勒比综合| 久久被窝亚洲精品爽爽爽|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电影| 一个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熟女| 亚洲一区三区三区成人久|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第二页| 三人成全免费观看电视剧高清|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国产精品自拍三级在线观看| 少妇高清一区二区免费看|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555588| 精品久久精品久久精品九九| 好吊妞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路| 午夜成人无码免费看网站| 日韩有码中文在线观看| 真实国产老熟女无套中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本码视频| 强奷漂亮少妇高潮伦理|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图图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