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09-28 10:52 來源:《ARC洞察》
編者按:市場對制造商實現可持續制造的壓力正逐步加大。實現“可持續性”要求設立一套復雜的、貫穿整個企業的協調響應機制。實時、集成、協同的制造方法可以幫助企業設立合適的目標,并得以實現。
關鍵詞
可持續制造、協同制造、實時、能源管理、綠色制造、氣候變化、碳追蹤
概述
制造商無法再忽略越來越嚴峻的資源限制和氣候變化的問題,市場和客戶也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這些問題,并開始改變行為,包括購買行為。因此,制造商需要改變他們對環境管理的思維方式。許多制造商將在整個制造與供應鏈中實施財務和社會責任計劃,而協同制造將加速這一進程。
向企業可持續制造發展
現在工廠的設計規劃僅考慮如何以一定的質量和速度生產某種特定類型的產品,其內在的運營成本核算沒有反映出最新的要求,例如原設計參數可能沒有考慮工廠的碳排放量。雖然可能已經考慮了能源消耗問題,但是許多老的工廠在設計時認為能源成本是保持不變。在可持續性戰略中,需要將現有工廠內在的能源、碳排放、廢棄物和水資源負擔作為考慮因素。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通過運營改進就能夠實現新目標,而在另一些情況下,則可能需要更換新的、更高效的生產設備,甚至重新建造整個工廠,還有許多制造商可能需要完成一張很長的整改清單,但都僅涉及微小改進。
向可持續制造模式發展可能要求在整個企業中實施重大變更,這涉及企業戰略和規劃、生產運營、設計和工程、供應鏈管理以及設別管理。許多制造商將采用一種自上而下的方式,由高級經理來設置可持續性目標,然后將其交給工程師和工廠操作員來制訂和實施具體計劃。而另一些制造商將采用一種更具協同性的方法來設置目標和制訂預算,以確保預期投資和結果的一致性。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應對過程實施實時監督,以確保企業目標的實現。
實施可持續制造將要求新的功能和更多的協作
ARC的協同制造管理模式(CMM)在離散制造業和流程制造業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接受,它可以幫助企業確定新的可持續性發展要求所帶來的影響。
協同制造
ARC從三個方面審視制造業中的協作,而每一個又可分為從內部或外部角度來考慮:
*產品/流程生命周期:與客戶和零件供應商協作設計產品;為產品設計和優化制造流程。
*供應鏈:在生產中及生產外管理材料、部件和庫存流程。制造商與上游供應商(如:庫存控制、先后順序安排)和下游供應商或運輸物流服務單位協作。
*企業運營:從業務系統到分配生產工廠或外包生產工廠,協作管理制造工廠的計劃安排、優先級設置和定購流程。
在過去幾年中,很大程度上由于競爭環境變得越來越動態化和全球化,制造業看到了許多與協作相關的行為。新技術的出現提供了實現更高效溝通和更卓越表現的可能性。實時信息可以在整個企業和供應與設計鏈中得到共享。目標可以實時設置,績效指標可以實時監控,這使制造商能夠更好地響應客戶需求,更敏捷地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八年前,“供應鏈”曾是一個熱門協作領域。五年前,我們看到大家對“P2B”(從工廠到商務)集成很感興趣,即如何與業務系統共享工廠數據,反之亦然。后來,人們對提高設計系統和工廠生產系統之間的協作的興趣越來越濃厚。這些仍然都很重要,但是制造商需要將協同推向更高的層次,以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限制的外部環境,以及關于減少和追蹤碳排放的規定。那些已實施協同技術和方案的制造商已經做好了邁出下一步的一切準備。
可持續制造要求更多的內部和外部協作
結束語
市場對制造商實現可持續制造的壓力正逐步加大。實現“可持續性”要求設立一套復雜的、貫穿整個企業的協調響應機制。實時、集成、協同的制造方法可以幫助企業設立合適的目標,并得以實現。
承擔企業可持續性戰略目標的制訂、實施和監督的部門應設立富有挑戰性的短期、中期及長期環保目標。這些目標將因企業所處行業、經營范圍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不同,但或許都應包括有關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節約資源及管理化學品的目標。范圍應覆蓋整個經營、制造和產品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和零件的采購、設計、制造、使用、處置和回收。
或許采用部門分離和孤立組織模式也能實現可持續性制造目標,但是一種同步協同的模式將可實現快速的問題界定,持續的改進和更好的決策。
由來自于生產運營、產品設計和供應鏈部門的代表共同組成一個職能交叉的團隊,這個團隊具備制訂、實施和監督可持續性計劃和方案的最佳條件。除了有關方案本身的信息外,這些隊伍將需要關于能源、廢棄物、排放及類似方面的實時信息。已經擁有協同技術和方案的制造商將能夠利用這一切,大步走在通向可持續性的道路上。
(注:本文為ARC授權中華工控網發布。原文發表于《ARC洞察》2008-43M期,《ARC洞察》由美國ARC顧問集團出版,版權歸ARC所有,未經ARC的事先書面許可,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傳播或復制其中的任何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