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09-27 16:42 來源:武進網
2009中國·常州軌道交通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國際論壇開幕
世界經濟仍未走出全球金融危機的陰影,但中國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卻在本土產業發展政策的推動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9月27日,2009中國·常州軌道交通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國際論壇在武進假日酒店隆重開幕,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以實現軌道交通裝備技術與產業的創新飛躍,
這次論壇由常州市人民政府、西南交通大學、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主辦,常州市科技局、武進區人民政府承辦。中鐵建副總裁夏國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西南交通大學副校長蔣葛夫,工程院院士、南瑞繼保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國榮,中國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總工程師張新寧、美國駐上海領事館商務領事哈國瑞及市、區領導沈瑞卿、孫永明、徐偉南、張建新等出席了論壇,副市長王成斌主持論壇開幕式。
“中國高速鐵路電氣化科技產業園”落戶武進
同時,應邀出席本屆論壇的還有近40位國內外專家、學者,省內60多家軌道交通骨干企業,部分省外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企業,部分軌道交通地鐵運行管理公司代表。
市委常委、區委書記沈瑞卿在開幕式上致辭說,常州是長三角地區重要的制造業基地,軌道交通產業已成為我市先進裝備制造業中的特色產業之一。近年來,我們堅持以技術創新為先導,實施“高起點、高技術、高水平”戰略,走“國際化、標準化、信息化、自動化、專業化”道路,實現了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從局部制造向整體開發、個別制造向集成開發的跨越。2003年,我市被科技部批準為國家火炬計劃軌道交通車輛及部件產業基地。2007年又被商務部和科技部聯合認定為“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去年,全市軌道交通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50億元。到2011年,將力爭實現銷售收入400億元,成為全國重要的軌道交通車輛產業化基地。
沈瑞卿指出,武進作為常州的“金南翼”,憑借長三角地理中心的區位優勢、國際花園成市的一流生態、現代化新城區的完善功能和“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縣(區)”的產業基礎,成為了“創業人居兩相宜”的發展熱土。近年來,在軌道交通的發展上,更是彰顯了武進的實力,體現了常州的水平。全區現有軌道交通相關合作配套企業百余家,涌現出了今創集團、常牽中心、銘隆交通設備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業。目前,全區已基本形成了技術領先、配套完整、協作緊密的軌道交通產業鏈。相信,武進的軌道交通產業完全有能力、有條件、有優勢實現超常規發展。
開幕式上,西南交通大學常州軌道交通研究院舉行了揭牌儀式。同時,“中國高速鐵路電氣化科技產業園”也正式落戶武進。
論壇開幕后,近40位國內外專家、學者,江蘇省內60多家軌道交通骨干企業、部分省外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企業、部分軌道交通地鐵運行管理公司的代表,圍繞國家宏觀經濟態勢與軌道交通產業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
論壇交流過程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衛華、江蘇省軌道交通協會會長陳篤等專家、學者分別作了《宏觀經濟態勢與產業發展格局》、《中國高速列車創新研究》、《2008年度江蘇省軌道交通產業發展報告》等專題報告,緊緊圍繞軌道交通這個產業的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探討。
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張建新就武進軌道交通產業發展情況作《武進區軌道交通產業發展規劃報告》,他介紹說,武進區的軌道交通企業在常州軌道交通車輛及部件產業基地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科技部批準的國家火炬計劃常州軌道交通車輛及部件產業基地的主要生產基地,2009年初被江蘇省列為首批30個重點扶持的特色產業基地,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軌道交通產業研發、配套、制造產業鏈。全區擁有軌道交通產業生產企業40余家,資產總量超過80億元,擁有各類設備總量40億元,從業員工達2萬余人,其中各類工程技術人員超過2000人。2008年,全區軌道交通產業實現銷售收入40億元,其中銷售超億元企業2家。
張建新表示,軌道交通是今后一階段國家投資拉動的重點產業,武進將充分利用發揮現有軌道交通生產企業的優勢,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根據國家關于軌道交通產品國產化的發展方針,結合城市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的特點,以提高市場競爭力為中心,以技術領先和擴大產能為支撐,開拓市場,強化市場地位;積極引進和消化國外先進技術,重視科技創新,培育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按照“提升關鍵零部件、優化整合產業鏈、突破整車制造、拓展國際市場”的思路,重點發展城市軌道交通C型車整車系列產品、軌道交通車輛關鍵零部件、軌道交通地面關鍵設備、軌道交通信息控制系統、關鍵零部件,開發生產大功率重機車內裝飾、車內電器、屏蔽門、接觸網、補償裝置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