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08-20 16:07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中國能源結構主要以煤炭為主,而目前中國煤炭發電平均效率只有35%,如果使用更多的先進技術,這一效率有望提高到50%甚至更高。”馬德認為,在化石能源占主要比重的今天,提高傳統能源效率和發展可再生能源同等重要。
“201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將達105.99億噸油當量,2020年達128.89億噸油當量,2025年達136.50億噸油當量,年均增長率為1.2%。”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數據這樣顯示。這一態勢使得全球新能源的投資迅速增長:2006年為709億美元,2007年約為850億美元。亞洲、中東和中南美洲等能源消費占世界總量比例持續增長的地區,更是對新能源不吝投資。同時,全球許多領域的領先企業都在關注新能源的發展。近日西門子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羅旭德(Peter Loescher)預測:“經濟低迷結束時,政府將在基礎設施和能源環保項目與技術方面投入巨資,從而激發新一波全球工業化浪潮。”他認為,西門子將從政府擴大綠色科技支出的計劃中獲益。
羅旭德一直認為,可再生能源是西門子的一個關鍵增長領域。今年6月初西門子以約25%的股份加入BGZ股份公司未來能源公司(BGZ AG),這是一家位于德國胡蘇姆(Husum),致力于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質能電站等再生能源發展的公司。毋庸置疑的是,西門子的業務正在向能源環保方向傾斜。而在中國,西門子中國首家風機設備制造廠——西門子風力發電葉片(上海)有限公司5月剛剛破土動工,正式進軍中國風電市場。西門子東北亞區首席執行官、西門子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郝睿強的期望是:在2011年把風機設備制造產能翻三番,成為世界前三大風機制造企業。今年2月,西門子再次追加在華投資13.5億元,主要用于在未來3年內擴大在可替代能源領域的生產規模。此前,西門子已在2006年底承諾將100萬元在華中期投資中的50萬元,投入與節能環保相關的技術創新領域。西門子中國“到2010年,西門子在華訂單40%來自與節能環保相關的業務結合”的整體目標從未變過。“中國是西門子在全球范圍內僅次于德國和美國的市場。”羅旭德一直這么強調。由此,對中國的追加投資也就不足為奇了。
那么,西門子對中國能源市場做何判斷,是否會一股腦兒地將資金和精力砸向新能源?近日本刊記者采訪了西門子東北亞區能源業務領域總裁、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能源業務領域總裁馬德(Andreas Matthe),他認為,實現可持續能源供應一方面要優化能源結構,風能等新能源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固然重要,而且會和已有的發電廠平行發展,但同時,在整個能源轉換鏈,包括能源的生產、傳輸和消費過程中,能源效率的提高也非常重要,因為煤炭等傳統能源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占中國能源較大比重。
三聯生活周刊:全球未來能源發展的趨勢是怎樣的,能源生產結構又會發生怎樣的改變?
馬德:2008年全球能源發展中,化石能源在整個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占68%,包括天然氣、石油和煤炭;核能占13%;水力發電占15%;還有3%是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生物質能和太陽能等)。預計在今后20年,能源消費將會增長,能源生產也會增長,而能源生產結構也會改變。化石能源當然還是主力,但是比重會從68%下降到60%;核能的情況大概還是不變。總體來說,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將會從3%上升到14%。
三聯生活周刊:您怎樣看中國現在的能源發展現狀?
馬德:中國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費和生產國,特別是中國近幾年在能源方面的發展已經帶來極大的挑戰。在過去的幾年中,每年能源消費都在急劇增長,比如2001至2004年,能源消費每年的增長超過10%。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主要是以煤炭為主,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GOP能耗是他們的4倍,這與中國的工業結構相關,也與中國能源生產結構相關。中國未來能源發展趨勢和全球發展趨勢類似,化石能源特別是煤炭還是會占主要的比重,之后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的比重將會上升。要實現可持續的能源供應,合理的能源結構特別重要。
三聯生活周刊:那對中國來說,可以采用哪些手段來實現可持續的能源供應?
馬德:首先,最基本的這些電力應該是來自于高效、環保的燃煤發電廠、核電站以及水電站。同時,我們還需要一些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熱和太陽能光伏發電。此外還要有針對高峰用電時期的解決方案,例如燃氣聯合循環發電廠,此類電廠啟動快,可以保證電力供應。在我看來,實現可持續能源的供應主要有三點:首先是優化能源的結構,要平衡好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以及其他能源形式等等的組成;其次是在整個能源轉換鏈,包括能源的生產、傳輸和消費過程中,提高能源效率;最后就是智能電網,也就是在整個能源的生產、傳輸和使用方面實現智能化的管理。
三聯生活周刊:剛才您提到,雖然中國近幾年新能源發展迅速,但因化石能源等傳統能源在未來很長時間內仍將占中國能源較大比重,所以不能忽視對傳統能源能效的提高,西門子對此開發了哪些應用?
馬德:我舉部分領域我們的應用來說明。在石油與天然氣領域,包括石油天然氣開采、運輸和加工過程中,例如海上鉆井平臺、煉油以及管道傳輸方面,通過使用我們的電氣產品,可以將效率提高到50%。我們同時可以提高發電廠效率,我們的聯合循環電廠效率可達創紀錄的60%,或者是對現有燃煤電廠進行升級改造以提高效率。在火力發電領域,1992年我們將燃煤電廠效率提高至約42%,現在已經達到約47%,我們的目標是將燃煤電廠效率提高到50%以上。而天然氣聯合循環發電廠的效率從1992年的52%提高到了60%以上,將來還要進一步提高到63%。在電力傳輸方面,使用我們的特高壓傳輸系統,可以大大提高電力傳輸電網的輸電效率。
三聯生活周刊:在新能源開發和提高能源效率這兩方面,西門子的側重點在哪里?
馬德:我認為兩方面都要重視。一方面我們要重視可再生能源,包括水力發電、風能以及核能;另一方面,中國現在大概有70%的能源都來自于燃煤電廠,同時煤炭供應量還是可以保證的,在中國不可能完全脫離煤電,因此在中國未來煤電還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提高燃煤電廠的效率以及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對于中國以及對于世界,都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政府也非常重視燃煤電廠,大力發展大型燃煤發電機組,例如百萬千瓦級機組,同時關閉一些小火電。這樣做,一方面提高了效率,一方面也更利于環保。而且在煤炭發電的效率提高方面潛力很大,現在的平均效率可能是35%,如果使用更多的先進技術,效率很有可能會被提升到50%甚至更高。提高煤炭發電的效率,特別是幫助現有的發電廠提高他們的效率,可以說是我們提高整體能源效率非常便捷而且迅速的途徑。
三聯生活周刊:有分析師表示,風電的前景好過太陽能,因為其發電和建設成本要低三到四成。西門子有什么具體的關于風電的案例?
馬德:海上風電擁有非常大的潛力,尤其在北海和波羅的海區域,裝機潛力達到約70吉瓦,而現在,僅建設了1.5%的項目。西門子是海上風電的領軍人物,參與了眾多海上風場項目的建設。西門子近期獲得重大訂單,參與建設位于英國附近的世界最大海上風場項目,該風場將安裝175臺西門子3.6兆瓦風電機組,裝機容量為630兆瓦,還有可能被擴展到1000兆瓦。也就是說,建成后可以滿足大倫敦地區約75萬個家庭的用電需求,這相當于大倫敦地區家庭總數的1/4。
三聯生活周刊:中國風能市場對西門子意味著什么?
馬德:中國已經是全球第四大風能市場,而且還將繼續高速發展,并且有很多大項目正在籌備和建設。而說到海上風力發電,為保證風電場的正常運行,風電設備的可靠性和效率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在陸地上的風電場,如有什么故障,可以開著車進入檢測,但是在海上,不可能輕易把一艘船開到海上檢修你的設備,比如說當風浪高達10米時。因此,海上風力發電設備的質量和可靠性特別重要,所以,我們的客戶希望找到擁有最先進技術、最豐富經驗以及最高質量的供應商。剛才我也談到,我們是海上風力發電領域的領導者,因此我們非常希望能參與中國的海上風力發電項目。
三聯生活周刊:今年5月西門子風力發電葉片有限公司在上海奠基,這個工廠什么時候投入生產?它在西門子全球風電鏈條上又將起怎樣的作用?外資在中國風能的發展空間有多大?
馬德:我們對這家工廠的初期投資為5.81億元,計劃在2010年下半年正式投入運營,借此加強西門子在中國風能領域的業務。在整個風電設備領域,我們的制造廠遍布世界,在丹麥、美國都有自己的工廠。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二大風電設備市場,我們在中國建廠,不僅希望為中國客戶提供中國制造的產品,而且將來還會出口到亞洲其他地區。需要強調的是,上海制造廠使用的技術、產品的質量和標準,與其他地區的工廠是一樣的。
在風能市場,本土公司占了很大的比例,為60%~70%。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產品的技術和質量。客戶肯定是要選擇最優質、最可靠的解決方案,以及最優質的標準和質量,所以他們希望找一個擁有全球經驗的合作伙伴,在這方面,我們有非常強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