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08-20 15:00 來源:四川日報
當前,保增長中調結構,加快結構調整保增長,是推動主導產業盡快做大做強的根本之策。在轉變發展方式的征程中,我們既面臨難得機遇,又必須正視在產業層次、經濟結構、自主創新等方面不容忽視的問題。為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我省產業界如何再鼓干勁、再添措施、再求突破?
13日,“清潔技術與新能源裝備制造國際示范城市”的稱號花落德陽。而在成綿高速公路旁,“綠色動力造福人類”的招貼早就為人熟睹。
看到這個招貼,人們立即想到風能發電。因為生產風電設備的企業、創造“東汽精神”的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就在德陽。
我省的風電設備制造在全國屬于第一輪“起跑”,當前產能規模列全國第二。“1至7月,公司生產風機808臺,全年可達1400臺,產值150億元。”8月12日,東汽風電事業部總經理張生平告訴記者。
前有標兵,后有追兵,這是我省風電產業面臨的現狀;以什么姿勢加速跑,盡快實現領跑,是我省風電產業面對的課題。
風機生產起步不凡:
4年走完歐美同行30多年發展歷程
2005年,東汽獲得總裝風機資格。這一機會來之不易。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我國就提出“以風力發電機訂單為籌碼,以合作方式引進技術”的方式組建風機“國家隊”。但是,到2004年,風電設備依然幾乎全部依靠從丹麥、德國等國家進口。
缺乏技術、前景不明朗,許多企業不敢貿然上馬。東汽有熟知歐洲風電發展情況的留德博士許正威,于是果斷拿下了別人不要或不敢要的風機生產權。
抓住了機會,東汽風機起步不凡:與德國Repower開展技術合作,總裝風機。產量從2006年的45臺起,擴大到今年的上千臺。論規模,東汽4年完成了歐美同行30多年的發展歷程;論配套,上百家企業圍繞主機生產占總裝量60%的零配件;論市場,我省風機已擁有國內30%的市場占有率;論技術,從組裝到創新,研發出“極寒”風機——適應我國西北、東北等地最低氣溫零下45攝氏度,并抗沙塵的風機。
當前,新能源迎來加速跑的新機遇——
5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細則》,風電成為新一輪能源發展的關鍵之一。
7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完善風力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在全國劃分四類風能資源區,相應制定風電標桿上網電價。
我省企業能否順勢而為,實現跨越發展?
調整振興加速領跑:
期待3年實現200億元銷售收入目標
我國風電市場有多大?省經委重裝處處長鐘開華介紹,根據調整后的新能源規劃,2020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達1.5億千瓦,而2008年才1200萬千瓦,未來幾年每年有近千億元的市場容量。#h
加速跑,企業面對兩方面困境:未掌握核心技術和連接電網困難;國內有70多家同行業競爭。
企業攻堅,政府支持。省政府8月初原則通過了我省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行動計劃,其中將大力發展大型清潔高效發電成套設備,風電設備是重點之一。圍繞國家近期開工建設大型風場建設工程,以東汽、東電為龍頭,以整機生產和關鍵零部件為重點,研制變頻裝置、增速齒輪箱、雙饋式發電機、直驅式發電機、各類承軸、液壓系統和潤滑成套等產品,逐漸打破技術瓶頸。
如何從國內群雄逐鹿中脫穎而出?業內人士認為,一是利用重裝設備的技術沉淀,掌握并提升核心技術;二是鼓勵更多有實力的企業進入,培育和壯大產業集群;三是搶占市場。以東汽為代表的風機生產企業表示:“過去我們跟跑,拼速度?,F在要領跑,拼規模?!彼氖潜M快形成完整產品鏈,從過去單一的1.5兆瓦擴展到1.0兆瓦,2.5兆瓦,形成系列產品,無論風場大小都可以用。
在新一輪風能產業競跑中,我省2011年產出2300臺兆瓦級風機、200億銷售收入的目標,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