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08-13 08:25 來源:中國能源報
編者按:7月3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再次對落后鋼鐵產能發“緊箍咒”,要求鋼鐵業2011年燒結煙氣排放二氧化硫不超過64.5萬噸,重點大中型企業噸鋼二氧化硫排放量小于1.8千克。
7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2009年節能減排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在肯定“十一五”前三年節能減排成績的同時指出,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仍然突出,第三產業比重偏低,高耗能工業增速較快。從目前進展情況看,“十一五”節能目標完成進度仍落后于時間進度,形勢嚴峻,任務艱巨。同時,工業和信息化部7月31日再次對落后鋼鐵產能發“緊箍咒”,要求鋼鐵業2011年燒結煙氣排放二氧化硫不超過64.5萬噸,重點大中型企業噸鋼二氧化硫排放量小于1.8千克。長期以來,高耗能一直困擾著我國的工業領域。當前,我國的一些行業中的許多企業,高耗能的問題非常突出,不僅浪費了能源和資源,而且產生了大量的廢物,污染環境。究竟造成高耗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工業節能的癥結究竟在哪里?記者帶著這些問題走訪了相關專家。
節能降耗刻不容緩
“像鋼鐵、冶金、水泥、建材、化工等行業,許多企業原有的工藝、技術和裝備比較落后。近年來,又在這種落后的基礎上擴大生產規模,追求增加產量,使得高耗能的問題更加突出。”清華大學工程技術診斷中心主任段占庭教授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說。除此之外,企業自身不重視節能工作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大部分高耗能企業仍以經濟效益和盈利水平作為首要目標,仍以擴大規模和占據市場為主要動力。相對于其巨大的收益,企業集團的老總不愿意去承擔一定的風險進行必要的技術改造的現象也普遍存在。
2002-2008年大中型鋼鐵企業能源消費量及噸鋼綜合能耗變化情況
能源消耗總量/億tce
噸鋼綜合能耗/kgce/噸鋼
2009年三月份出臺的《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計劃》中規定,到2011年重點大中型企業噸鋼綜合能耗不超過620千克標煤(國際先進水平為610千克標煤/噸),二次能源基本實現100%回收利用,冶金渣近100%利用。以及本次的工信部對鋼鐵企業的排放要求對中國鋼鐵企業無疑是巨大的挑戰,但同時也是一個化動力為競爭力的良好契機。
“中國現在工業占第一位,而不可能把服務業放在第一位,”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潘家華認為,“第一,我們還沒有那么高的技術水平去和發達國家競爭服務業;第二,我們需要一些高耗能產品來滿足資本密集型的工業化進程,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等基礎性設施建設,哪一塊磚哪一根鋼材離得了能源和碳密集型的原材料工業?況且服務業首先要有服務對象,產業還沒發展起來,對誰服務呢?”受發展階段的制約,產業必然有其特定的結構比例。“所以中國的工業節能應立足于我國當前經濟發展階段的現實,而不能照搬美國和歐洲發達國家的所走過的老路,像他們那樣進行產業調整、主要靠產業升級來降低能耗。” 段占庭教授強調。
要以自主創新為主
毫無疑問,通過宏觀調控可以促進工業節能,但是不能僅僅將工業節能寄托在宏觀進行產業調整和產業升級上。以鋼鐵行業為例,節能減排的主要措施包括淘汰落后生產力、實行設備大型化、推廣和應用重點節能技術。其中技術節能在整個工業節能中所起的作用要占70%以上。
靠節能減排一年賺300萬歐元的張家港雙獅精細化工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的技術在國內是第一的。”雙獅精化一直以來堅持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巧妙地在各個生產流程中編織出一個又一個循環鏈,充分提高能源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生產能力擴大一倍的同時,能源、資源利用率提高60%,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降低40%,廢水為零排放。
“工業節能不但要注意當前一些比較容易的節能措施,如余熱回收,或采用調能電機解決‘大馬拉小車’問題等等,不同行業節能的重點也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需要深入對生產過程進行能量分析,著眼于改進和提高能源的轉化和利用效率,以真正做到能源的合理利用。”段占庭教授從專業角度解釋。同時,開闊思維是工業技術改革的啟動點。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循環經濟發展處負責人的曾表示,鋼鐵企業應該成為循環經濟的一支生力軍。現代鋼鐵企業不僅具有鋼鐵產品制造功能,而且還應具有清潔能源轉換、非金屬代謝物資源化和社會廢棄物處理消納的功能。
段占庭教授認為,工業節能要在吸收消化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以自主創新為主,加強企業和高校的科研合作,形成自主的創新機制,才是工業節能應該走的一條真正有效的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道路。
截止2007年底,中國完全采用自主創新的技術并建成的的75t/h-160t/h干法熄焦裝置共54套,鋼鐵企業內焦化廠干熄焦率由2005年的不足30%提高到45%以上。大力推廣的轉爐煤氣回收干法除塵技術,可回收余能達35kgce/t鋼水左右。繼寶鋼之后目前已有萊鋼、包鋼、太鋼等企業的20余家轉爐實現了干法除塵回收。“除此之外,煤調濕技術、高爐爐頂壓力發電技術以及我國正在開發的IGCC等新的發電技術都將為工業節能提供最具潛力的科技支持。”段占庭教授滿懷希望的告訴記者。
事實上,大部分節能技術和措施是可以產生額外經濟效益的,能夠有助于提高企業盈利水平和提升企業競爭力。通過節能技術的投入所取得的經濟效益已成為企業利潤的重要來源,節能減排正成為除擴大市場規模外,推動企業發展的另一重要一極,創造了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管理創新不可忽視
管理創新是先進的技術和裝備得以發揮應有效果的保證。《2009年節能減排工作安排》在強調著力抓好重點領域節能減排的同時,重提深入開展重點耗能行業能效水平對標活動。企業能效對標管理就是一種科學規范的能源管理辦法,企業為了提高能效水平與國際國內的同行業先進企業能效進行對比分析,確定標桿,通過管理和技術措施,達到標桿或更高能效水平。在投入資金開展工藝裝備的升級改造,推動節能減排技術的運用的同時建立節能管理的組織機構,制訂嚴格的設備維護、巡檢等制度,實施節能指標責任考核和獎懲制度是企業取長補短,促進自身節能發展的有效手段。
目前,除水泥行業、鋼鐵行業、氯堿行業燒堿和有色金屬行業外,其他行業的能效對標指南和對標方案還待進一步完善。中國化工節能技術協會副理事長張覲桐表示,對標管理是一個從現狀分析、選定標桿、最佳實踐到持續改進的循序漸進的閉環過程。企業不需要一開始就向最高的標桿看齊,可以先選擇現實的標桿,完成超越后,再確立新的標桿,保持動態的比較。這樣無論是哪一類企業都可以積極參與到能效對標活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