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08-12 10:54 來源:解放日報
今年中國車市的連續逆市上揚,無疑對國內汽車產業帶來巨大影響。
上半年車市的關鍵詞一直是:熱銷、創歷史新高、等待提車,等等。這一局面幾乎讓所有的國內主流車企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產能不足的問題再次凸顯。于是,擴產成了眾多車企目前的首要任務。
近期,東風日產、長安汽車相繼公布建立新工廠的計劃。幾乎同時,上海大眾、一汽大眾、一汽豐田也宣布,利用現有生產基地逐步擴大產能。
業內人士透露,這些企業在完成產能擴張的同時,也藉此加快戰略布局,努力實現企業轉型。
車企擴產 動作頻頻
近日,東風日產宣布,將斥資50億元在廣州花都擴建新工廠。新工廠計劃于2012年建成投產,最大產能為年產24萬輛,連同目前花都工廠36萬輛的年生產能力,東風日產在花都的產能將增至60萬輛,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汽車制造基地。新工廠建成后,東風日產將形成70萬輛的年產能。
長安汽車近期也公布其建廠擴產計劃。6月2日,長安汽車投資25億元的微車基地在重慶江北魚嘴動工建設,預計2012年一期建成投產后,產能將達30萬輛。7月2日,長安汽車投資20億元的河北基地擴能工程奠基,該基地現有產能為20萬輛,2010年一期竣工后產能將達40萬輛,全部完成建設后,最終產能將擴充到50萬輛。
此外,一部分車企則相繼提高原有工廠產能。上海大眾就決定擴建其在南京的工廠,擴產后的南京工廠產能將從6萬輛一口氣提升至20萬輛左右,項目完工后,上海大眾的產能將突破100萬輛。一汽大眾也沒“閑著”,隨著總投資達87億元的成都工廠擴建項目啟動,到2012年,一汽大眾成都工廠產能將達到15萬輛,到2014年,產量將突破35萬輛。
豐田汽車今年也加快了擴產的步伐。據悉,一汽豐田的第四個轎車基地———長春豐越工廠改擴建項目年底即將完工。屆時,一汽豐田產能將再增10萬輛。廣汽豐田方面,隨著漢蘭達的下線,重新設計的廣汽豐田第二生產線正式投產,廣汽豐田的整體產能也借此擴充至36萬輛。
東風本田、一汽轎車、海馬汽車等企業,其工廠擴建項目也在緊鑼密鼓地實施之中。集體擴產成為今年車市新景象。
市場需求 催生擴產
國內汽車企業近期競相擴產,一方面是車企受到了上半年中國車市的刺激,另一方面也是車企對中國車市的長期看好。
中國車市上半年一枝獨秀,呈現逐月拉升趨勢,穩坐全球汽車市場的頭把交椅,累計銷量達609.88萬輛,連續四個月上百萬輛水平,創歷史記錄。從企業層面看,一汽大眾、上海大眾、上海通用、北京現代、東風日產等主流汽車廠商上半年銷量驚人、競相創歷史新高,個別廠商銷量同比增長達50%以上。
反觀國際市場,仍沒有走出陰霾。上半年,美國市場銷量約為480萬輛,同比下降了35%。日本汽車市場的半年“成績單”也堪憂,銷售僅126.47萬輛,同比下降21.5%。此外英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汽車市場都出現兩位數的下滑,俄羅斯汽車市場甚至下降49%。
中國車市在全球范圍內領跑,讓中國市場相繼成為單一車企在全球范圍內的最大市場。目前,中國是日產汽車、大眾汽車和現代起亞汽車的全球最大市場,通用的全球第二大市場、本田全球第三大市場、豐田的第四大市場。
中國業務正成為跨國車企“會生金蛋的雞”。雖然中國市場已足夠大,但其潛能仍未完全發揮。國家出臺的購置稅優惠、汽車下鄉、汽車以舊換新等政策效應仍未全面顯現效力。下半年,隨著這些政策全面深入落實,車市將維持增長態勢。
“今年我們已經一天19小時開工,但仍供不應求,因此下半年中國車市肯定會保持上揚趨勢?!睎|風日產總經理大谷俊明的言論代表了多數汽車廠商的觀點。上海大眾、上海通用、北京現代、一汽大眾、長安福特、東風日產等多家廠家的高層,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一致看好今年下半年車市。
今年市場銷售曲線的不斷上揚,也讓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兩度調高年產銷量的預估,預計今年產銷將超過1100萬輛。而根據3月出臺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細則》的目標,未來3年銷售增長平均要求達10%,這意味著未來三年的汽車產銷總量預計將超過3600萬輛,市場之巨令各大跨國車企興奮得有些眩暈。
面對現在如此火爆的市場、將來如此之巨的市場容量,誰能不心動!建立新工廠、擴大產能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競相擴產 各打“算盤”
表面上是國內車企的競相擴產,實際上各家企業各自打著自己的“算盤”。
產能吃緊讓東風日產大傷腦筋,也是他們眼下急于解決的問題。每次和東風日產高層交流,都能感受到他們的喜悅,也能體會到產能瓶頸對他們的困擾。
“東風日產的員工都放棄周末休息,加緊生產,但還是難以滿足市場需求。7月份我們就還有3萬臺車的訂單無法及時交貨,一些車型需要排隊,提前一個月預定才可能拿到車子?!睎|風日產副總經理任勇坦言,今年車市的熱銷使得東風日產的產能顯得捉襟見肘,已很難滿足未來的市場需要。
目前,東風日產的產能利用率達到100%。這意味著它已沒有能力滿足今后市場的發展。由此,擴產計劃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除了解決當下難題外,選擇今年擴充產能也是不少企業長遠戰略的一種表現。今年我國車市第一次成為全球最大市場,這時,加快戰略布局顯得尤為重要。
以大眾為例,根據其2018戰略:中國已經成為大眾汽車集團全球最重要的市場,從2008年至2010年間,大眾汽車集團計劃在華投資24億歐元,進一步提升中國市場的戰略地位。大眾預計2018年在中國實現銷量翻番,年銷售達200萬輛,約占其全球市場總額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其中,一汽大眾、上海大眾各完成100萬輛的銷量。這意味著,上海大眾、一汽大眾必須在未來10年內,抓住機遇提升產能,才能達到其制訂的長期目標。
另一方面,隨著新工廠的建成,部分車企將完成轉型。長安汽車“新藍圖”顯示:未來3年內,長安汽車將基于中級車、經濟型車和微型轎車3大平臺,推出10款自主品牌轎車車型。從這份藍圖可以看到,長安汽車將逐漸把生產中心從微車移向轎車。
此外,還有不少車企抓住擴產契機,導入最新生產線,進而提高自身技術實力和產品質量。日前,長春一汽奧迪方面傳來消息,其全數字化生產線已經完成。“從平臺上講,新工廠完全可以滿足奧迪所有車型的生產,”一汽奧迪工作人員透露,“為了縮短將來推新車的準備時間,奧迪已做好充分的技術準備,新工廠完全可以實現4種不同車型的混線生產。該生產線的投入也將確保奧迪能在第一時間引入適合中國市場的車型。”
伴隨國內汽車銷量節節攀升,預計下半年將會有更多車企踏上擴產征途。顯然,各大車企已經意識到,要想跟上中國車市的高速發展,自身的腳步必須走得更快。誰能率先在這個充滿誘惑和挑戰的市場上完成布局,誰就能在未來搶占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