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08-03 09:56 來源:21世紀經濟報
多晶硅疾進:一個西部城市的千億宏圖
在當地政府的推動下,一個西部新能源基地,正在醞釀。
地處成都、川南和攀西三大經濟區結合部的四川樂山,正試圖通過打造三條產業鏈——太陽能光伏硅材料產業鏈、電子級硅材料產業鏈、硅化工循環利用產業鏈。
據來自樂山市政府的資料顯示,2008年,樂山電子及硅材料產業集群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9.6億元,同比增長40%,其中,多晶硅產量1180噸。
“截至6月底,全市已形成年產多晶硅4500噸的生產能力,居全國第一。”7月28日,在接受本報采訪時,樂山市市委書記姜曉亭表示。而至2009年底,樂山的多晶硅產能或將擴張至7500噸。
不過,2008年至今,全球多晶硅價格已經經歷了一場持續暴跌。最高時,價格為300-400萬元/噸,現在僅約60萬元/噸,全國很多地方都出現項目投資暫緩、開工推遲等情況。
樂山也不例外。2009年,當地緩建的多晶硅產能,高達約1.5萬噸。
但姜曉亭稱,到目前為止,樂山的多晶硅企業還沒有一家出現金融風險。“我很看好樂山多晶硅的前景,我們也從沒有動搖過發展多晶硅及光伏產業的信心。”
目標1000億
2009年4月下旬,科技部下發“關于同意在樂山建立‘國家硅材料開發與副產物利用產業化基地’”的文件。這是科技部在國內多晶硅生產城市中批準的唯一的一家國家級基地。
7月13日,樂山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了《樂山市硅材料及光伏產業發展規劃》和《關于建設“樂山(國家)硅材料開發與副產物利用產業化基地”的工作方案》。
該“工作方案”披露的建設目標之一便是,到2013年,硅材料及綜合利用相關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
方案還稱,將設立基地建設專項產業引導基金,積極推動硅材料企業的戰略性調整與重組,優先支持硅材料企業在境內外上市、發行債券等,鼓勵國內外風險投資機構參與對樂山市硅材料企業的投資。
看上去,作為中國多晶硅研究開發和產業化“發祥地”的樂山,志在必得。
姜曉亭對本報記者稱,之所以提出打造三條產業鏈,樂山有三大優勢,“一是技術,在若干技術點上還是全國第一;二是已形成產量有一定的產業聚集效應;三是循環利用走在全國前列。寧可不生產,也要把污染問題解決好,這是我們對企業一以貫之的要求。”
據記者掌握的資料顯示,樂山的太陽能光伏硅材料產業鏈,目前有25個項目,總投資達到409億元,投資企業包括永祥、新光硅業、東汽峨半、拓日新能(新天源)、樂電天威等;電子級硅材料產業鏈樂山目前有6個項目,總投資達到40億元;硅化工循環利用產業鏈有10個項目,總投資達到101億元左右。
而據本報記者了解,2009年11月,樂電天威的3000噸多晶硅產能也將投產,屆時,樂山將形成7500噸多晶硅和360兆瓦太陽能電池的生產能力。
樂山的“長短”
姜曉亭很清楚樂山的“長”與“短”。
就太陽能光伏硅材料產業鏈而言,“樂山其實并不適合建太陽能發電站,效益不大,因為日照時間短,陰天居多;相反,四川的攀西地區就特別適合搞。另外,樂山的航運目前還沒有完全打通,太陽能光伏板及組件是個易碎品,就遇到了運輸問題”。
而多晶硅及光伏產業的高端人才流失,一度是姜曉亭心中的痛。
“那段時間,正是多晶硅價格飛漲、各地投資你追我趕之時,一會兒聽說這個跑了,一會兒聽說那個被挖了,眼睜睜看著人來人往。”姜曉亭表示,“不敢說全國所有項目,但至少一半項目,可以說有樂山人才的身影”。
讓姜曉亭欣慰的是,隨著多晶硅技術壟斷的打破,很多人重新選擇“回歸”,“國家級基地的稱號,是個金字招牌,雖然不一定能享受到多少政策支持,但可以藉此引起更多產業、技術、人才、資本的聚集”。
而對于多晶硅及光伏產業的下一步發展,政治經濟學專業出身的姜曉亭,也像一個工業專家一樣時刻關注著。“市場需求我要關心,科技進步我也要了解,循環利用更是不能不熟悉。”
他特別提出,“現在的關鍵是,國家必須出臺政策來支撐產業發展,最好是用電價政策”。
在多晶硅價格暴跌后,目前,其生產成本中的一半是電價,“樂電天威的聯合模式,此時此刻體現出了特別的意義,樂電解決電力供應、成本降低問題,天威解決市場、出路問題”。
而市場問題,亦是姜曉亭重點關注的。
在他看來,最重要的是提高太陽能上網電價。“有利潤空間了,大家就想去投資。至于具體是通過財政補貼,還是不同電價的差價平衡,這是技術問題。如果太陽能建設進入高潮,多晶硅就會進入發展高潮”。
爭奪產業鏈
不過,對樂山來說,1000億目前還只是一個“目標”。
雖然太陽能產業至今仍處于行業低谷,但各地政府對其的爭奪,卻越發激烈。比如,原本沒有光伏產業的陜西省,2009年初已將光伏產業列為該省“一號工程”,半年后,其已擁有了8個光伏產業園區。
而四川內部的競爭同樣火熱。眉山、成都、新津等地的多晶硅項目均在加快推進;甘孜州利用電價優勢,引進了年產10萬噸工業硅和1萬噸太陽能級光伏硅項目等。
7月20日,在樂山市委工作會議上,姜曉亭直言,“目前,受光照條件、運輸方式、電價成本、技術擴散等因素的制約和影響,樂山在硅材料產業上的先發優勢,已經非常有限”。
姜曉亭表示,他曾聽到一位西部城市的市長如此表述,“那市長說,未來的多晶硅必將是他所在城市的天下,因為那兒煤多,發電成本低”。
“但這位市長偏偏就沒有說,那個地方有無鹽鹵資源、鹽堿化工。殊不知,如果沒有這些配套,副產物又如何解決?原料長途運輸可不可能?”在蔣曉亭看來,如果產業不配套,“上馬項目要千萬慎重,不能‘單兵突擊’”。
他特別強調說,“不要簡單地以為有了技術、前端的工業硅,就可以搞多晶硅項目。一定要把環保、循環利用問題解決好,要有發展配套產業的條件,這既是對產業發展負責,也是對生態保護負責”。
而在認識到樂山的“長”和“短”之后,走出樂山、尋求合作,已經成為姜曉亭的考慮,比如,與“日照充足”的攀西地區合作太陽能發電站。
“最近,我正準備與攀西的領導溝通交流,但這個問題的最終解決取決于他們。”在姜曉亭看來,攀西地區的優勢是陽光,樂山優勢是技術、產業聚集、循環經濟模式以及配套的氯堿化工、鹽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