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08-03 09:29 來源: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報8月1日訊 “中國機電產品近25年保持30%高速增長的時期,將一去不復返。”7月30日上午,商務部機電和科技產業司司長張驥說。
機電產品已連續15年保持中國第一大出口商品地位,對中國出口的貢獻接近60%。機電出口對中國出口的恢復至關重要。
不過,張驥并沒有過于悲觀。他說:“雖然不會是30%,但是我個人認為肯定中國機電出口的增速仍會高于GDP,高于世界貿易的平均水平,也要高于中國外貿出口的平均水平。”
1985年-2008年,中國機電產品的年平均增速高達30.9%。但在內外因共同作用下,2008年年底機電出口開始出現負增長。
今年上半年,機電產品的出口下降了21.1%。從大類商品看,主要出口商品跌幅均超過兩位數。
張驥分析說,從內生力量和外生力量兩方面來看,機電產品出口的高增長都不可持續。
從內生力量方面看,2002年開始,中國機電產品的出口逐年保持1億美元的增量,中國現在的機電出口僅次于德國。如果按此增量計算,5年之后,中國的機電出口量將達到德國的2.6倍,美國的3.2倍和日本的4.4倍。
“這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張驥說,“而且,國內在粗放式增長這一塊兒,該增長的基本都增長了,下一步的增量要靠結構調整。”
從外生力量方面來看,國際上轉移過來的訂單也不足以支持如此高速的增長,還會有很多問題伴隨產生。包括環境問題、土地問題,同時也有貿易摩擦的問題、外匯順差問題。
“最近五年,歐美金融擴張帶來的需求將回落到正常水平,需求的回落會傳遞給第三世界和新興經濟體,石油、礦產資源的價格將回落到正常水平。同時,國際上轉移進來的訂單還會下降。因為,這些發達國家也都越來越意識到,自身發展實體經濟,發展制造業的重要性。”張驥說。
不過,張驥并沒有過于悲觀,他認為,中國的機電出口比較優勢依然明顯,并仍然能夠保持一個相對比較高的速度。
第一,從世界范圍來看,機電產品的需求仍然較高,目前機電產品占世界貨物貿易的30%。另外,中國的比較優勢仍然存在。商務部調查顯示,一些轉移到越南等國的訂單正在回歸。最后,雖然在總量和金額上有所下降,但是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在國際上的市場份額仍在擴大。
張驥的信心,還來自于中國政府對機電產品出口的支持政策,目前70%機電產品的出口退稅已經實現全征全退,“421”專項保駕護航的效果也在逐步顯現。
“421”專項,即“大型成套設備出口融資保險專項資金安排”。入圍這一專項的企業能享受到以打包形式加快貸款審批程序、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對其提供保費分期付款服務等數項優惠。
張驥說:“這實際上是通過保險的介入,讓各種銀行參與進來。”
國際上的企業仍然有購買設備的需求,但手頭資金不足,中國機電出口企業可以延長國外采購商的還款期限。而由此造成的國內出口企業流動資金不足,就可以通過“421”專項拿到銀行的貸款應急。
“這應該算是賣方信貸的變形。”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博客)說。
據商務部的統計,目前向商務部遞交納入“421”專項申請的項目數量已經達到391個,其中,已簽訂的合同金額為1028億美元,涉及企業71家。
據悉,“421”專項原定目標是,為截止到3月末匯總到機電商會的已經與外商簽訂合同的總計421億美元出口金額,提供金融支持和利率優惠。
不過,5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六項穩定外需政策措施之后,“421專項”明顯提速,并迅速超過了最初為421億美元合同金額提供支持的額度。
從目前的統計來看,這項政策的效果非常明顯,除了上述已經簽訂的1028億美元的合同以外,仍有1000億美元的合同在談。
商務部相關官員表示:“421專項是一個長期的政策,合同金額有可能繼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