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07-30 12:00 來源:濟南日報
如果說有一個產業是國家政策積極引導、提供資金重點扶持的,那無疑就是新能源產業。2009年,一場轟轟烈烈的“淘金”熱潮拉開大幕,眾多有實力的國企民企紛紛聚焦新能源,希望能在這個國家政策及財力重點支持的產業分一杯羹。
問題就在這里。當所有的關注都聚集在一個領域,相應的規劃、制度又不完善時,一個顯而易見的結果就是一哄而上,過剩和浪費將接踵而來。
有媒體用“史無前例”形容今年政府在新能源領域的扶持力度。除了政策和稅收等方面的優惠外,國家在新能源方面的補貼投入也相當可觀。中國電監會預測,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總投資預計將達4.5萬億元,可拉動全社會總投資9萬億元。投資拉動消費,又是投資新能源領域,如此切合時代主題且體面的淘金領域,被大力追捧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不過拉動多少社會總投資可不是誰能說了算的。
事實上,沒有人能夠精確測算出新能源產業的拉動作用。這一方面取決于這個產業投資及回報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取決于投資的有效程度,即多少投資是有效投資、多少是重復或無效投資?由于目前國家在新能源產業政策及法規建設方面還有不少空白,對新能源產業的規模、布局、管理都缺少經驗,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將很難規避重復建設及產能過剩等問題。以風力發電為例,目前國內五大發電集團中的四家已明確表態將風力發電作為下一步發展重點。國家能源局的資料顯示,到2020年,中國風電的新增裝機容量約為1億千瓦,總投資達9000億元。目前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已超過1200兆瓦,是世界第四風電大國。如果算上太陽能、生物等新能源的發電量,再加上目前的水電、火電、核電,屆時布局及產能過剩的問題怕要大大超出目前所能估計的程度。
任何一項產業都不能孤立發展,新能源產業也不例外,它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取決于與中國中長期發展規劃結合的程度。結合度越高,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越有的放矢。從現在到2020年,中國的經濟怎樣布局、經濟發展需要多少能源?這些都應該有個大體準確的規劃和預測,然后才談得上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前幾天溫家寶總理在吉林一家風電技術公司考察,曾就風電問題發表過意見,要求國家“研究能源發展的布局和比重,制定能源發展總體規劃”,電力行業總裝機容量要“和市場相適應”,防止發電設備產能過剩,尤其提到了風電發展的規模要合理、不能一哄而起。總理的意見顯示了政府在發展新能源產業方面的擔心,在一個國家優先扶持、補貼優厚、利潤可觀的行業,沒有規劃和限制的發展是自殺式發展。過去幾十年間,那種“大投資、先建設、后過剩、再調整”的覆轍蹈得不少了,不能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新能源產業正在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核心產業,目前所欠的似乎是一個規劃和標準的問題。據說國家正在著手制訂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目前框架已經搭好了,只欠標準體系。沒有標準的框架經常形同虛設,希望這個關系到“國家未來經濟增長核心產業”的新能源產業規劃及標準能夠盡早出臺,至少要在企業“一哄而起”的投資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