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07-15 15:04 來源:英大網
甘肅省一風電場
中國風力發電發展迅速
2009年7月8日~10日,第六屆亞洲風能大會暨國際風能設備展覽會在北京召開,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445家企業展出了最新產品與技術。
在這次會議上,政府、相關專家乃至風電設備生產企業代表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經歷跨越式發展的階段后,中國風電裝備投資已經呈現過熱勢頭。
風電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在國際金融危機大背景下,2009年1~5月份,我國建成風力發電機組134萬千瓦,呈現正增長。風電設備的高增長速度,不僅大大高于其他裝備的增長速度,也遠遠大于國際風電發展速度。”風電裝備制造業大會一開始,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司長張相木就宣布了風電設備2009年上半年取得的輝煌成績。
在當天的會議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主任高虎表示,據估計,到2020年,中國風能裝機容量有望突破1億千瓦,屆時將成為全球風能開發第一大國。而在2007年國家發改委出臺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對于2020年風電裝機容量的遠期規劃還是3000萬千瓦。政府的大力支持,正使中國風電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資料顯示,《可再生能源法》等一系列產業扶持政策的出臺,促使我國風電產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05年我國風電裝機總量為126萬千瓦,到2006年年底為260萬千瓦。到2007年年底,裝機總量為590萬千瓦,比2006年又增長了126%。2007年當年新增風機330萬千瓦,又比過去21年的總和還要多,并超額20%,實現了原定到2010年500萬千瓦的目標。到2008年,我國裝機容量約為1215.3萬千瓦,累計裝機增長達106%。
“連續兩年內,風電場在百萬千瓦級上翻番充分表明,我國風電建設從2005年開始進入了跨越式發展的軌道,目前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風電市場。即便如此,我國風能市場整體開發程度還不高。”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在接受采訪時指出。
施鵬飛介紹說,綜合來看,我國可開發的風能潛力巨大,陸上加海上的總量有7億~12億千瓦,而到2008年,已裝機量僅為可開發量的1%左右。在未來能源結構中,風電完全可以成為重要組成部分。
特高壓可有效提升風電輸送能力
亞洲開發銀行地區和可持續發展顧問田軍第二個在會上發言。
在回顧了中國大力發展風電,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問題后,田軍著重指出,中國的風電發展與歐美地區的風電發展存在很大的不同,中國風電資源與負荷中心相距很遠,大多處于電網的終端位置,資源的特殊地理分布,給中國風電的入網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田軍判斷,中國發展風電,已經不再是前兩年主要取決于中國制造業發展,而是取決于電網的發展。田軍由此得出結論,從大規模來看,中國必須走大風電加特高壓,實現風電的遠距離傳輸之路;從小規模來看,中國必須重視小規模的分散用戶,開發出適合其使用的風電設備。
高虎在發言中支持了田軍的判斷。高虎認為,中國風能的分布呈現“一片一線”的特點:一片主要是指中國的三北地區——東北、華北以及西北的廣闊地區,一線則是指以江蘇沿海為代表的東部沿海地區。從國家發改委已經形成的發展規劃來看,中國將在內蒙古、新疆、甘肅、吉林、河北、江蘇等地進行集中開發建設,從而形成7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而這些地區恰恰大都是電網的薄弱環節。
因歷史欠賬原因導致的電網建設不足和并網技術等難題,導致2008年中國1.2億千瓦裝機容量中,僅有8千萬千瓦接入電網,近1/3的風電設備處于閑置或半閑置狀態。
轉機隨著中國大規模開展特高壓電網建設正逐步到來。
2009年1月16日,中國首個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全面建成。與此同時,四川—上海±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示范工程正在緊張施工,我國特高壓電網建設的大幕正全面拉開。根據國家電網公司的相關規劃,預計2009到2010年,特高壓電網投資將達到830億元左右,其中特高壓交流570億元,特高壓直流260億元,到“十二五”初期,將初步建成“兩縱兩橫”特高壓骨干電網。
今年7月初,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到內蒙古考察時表示,風電是清潔能源,國家電網公司大力支持。他希望大家解放思想,共同努力,促進新能源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劉振亞當天還視察了未來內蒙古錫盟—上海西特高壓輸變電工程的一個站址,該工程可行性研究已經于3月開始。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趙雙連明確表示,如果該工程能夠啟動,將極大地提高蒙東電力輸送能力,促進煤炭資源、風力資源的集約化開發,帶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