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07-09 11:12 來源:《能源》雜志
一項 非洲 太陽能 國際合作項目立項,從肯尼亞到整個非洲將層層推廣。這給早就看中非洲市場的中國太陽能光伏企業帶來了希望。
2009年6月,一則“中國和肯尼亞將合作研發適用于肯尼亞高溫高濕地域條件的小型太陽能光伏系統和熱水系統,并示范推廣到整個非洲地區,共同開發非洲太陽能產品市場”的新聞一發布,立即引起了中國太陽能光伏企業的高度關注。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太陽能中心主任助理、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副所長張蘭英是負責這個項目的專家。她接受《能源》雜志記者采訪時說:“這個項目一是要推廣中國的技術,二是要打開非洲的太陽能市場。我們打算在肯尼亞先建一個辦事處,以此為根據地,向整個非洲慢慢推廣。”
非洲投資網總裁王文明也剛剛從海寧、東莞、深圳考察完回京,他說僅海寧就有200多家太陽能企業,他們看中了非洲市場,但苦于找不到供求信息和客戶。
非洲最大的問題是缺電,肯尼亞屬于非洲經濟比較好的國家,但它的電網覆蓋率卻只有4%,其他偏遠國家的窘境可想而知。“太陽能非常適合非洲發展,非洲的官員也多次向我們表達了他們想與中國合作的訴求。”王文明說。
對于非洲,中國政府一直沒有停止過支援,但是專門針對太陽能光伏立項撥款、專門批準到非洲設立試驗基地還是首次。
從肯尼亞進軍整個非洲
肯尼亞位于非洲東部,赤道橫貫其中部,東非大裂谷縱貫其南北。全境位于熱帶季風區,沿海地區濕熱,全年最低氣溫也在10-14℃。
中國和肯尼亞的太陽能光伏項目就是為解決其獨特的高溫高濕氣候。中國科技部撥付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國際科技合作專項經費264萬元,支持其進行適應性試驗研究,并最終研發出適合非洲邊遠地區使用的戶用和村級光伏系統,適合非洲城鄉地區使用的戶用和大型太陽能熱水器系統。
“這是國家間的合作項目,國家給我們的經費是做啟動資金的,我們要在肯尼亞建一些光伏發電和太陽能熱水器的示范項目。”張蘭英副所長說,肯尼亞非洲辦事機構已經開始籌建。
張蘭英介紹,非洲有獨特的地貌和環境,因為溫度比較高,太陽的光照強度和時間長短與中國不同。地理緯度不同,傾角也就不同;方位不同,放置的朝向就不同。
作為曾經的中國駐非洲官員,王文明不止一次去過肯尼亞,在他眼中,肯尼亞屬于比較干凈的國家,但是資源不多,工業不多,主要靠旅游收入,尤其是“電網覆蓋率太低”。其實,在非洲,肯尼亞并不是個案,而是普遍現象。
“這個項目是三年,不只是肯尼亞,也涉及到其他國家,慢慢推廣。”張蘭英介紹說,“項目雖然是合作的,但非洲畢竟貧窮,主要還是靠中國的技術和產品。”
最近,王文明又去了兩次非洲,他非常看好非洲的太陽能市場,“非洲也希望從中國采購,比如太陽能收音機就非常受歡迎”。
非洲雖然有十幾個比較富裕的國家,比如摩洛哥、納米比亞、毛里求斯、塞舌爾、津巴布韋等。但大多數國家處于貧困中,照明主要依靠煤油燈,取暖和炊事主要用薪柴和木炭,環境污染嚴重。同時,能源相對短缺,然而太陽能資源卻十分豐富,太陽能產品市場尚未開發,潛力巨大。“我們做的小型太陽能光伏系統就是要解決邊遠、貧困地區的供電問題。比如,看病用的疫苗、藥品必須冷凍、冷藏。”張蘭英說。
5月20日,在第十二屆科博會——中國金融高峰會上,祖龍佳集團負責人以太陽能灶為例做了個簡單的計算,非洲目前約有10億人口,如果每個非洲家庭4口人,假設每個非洲家庭購買1臺,而每臺按1000元計算,就是2500億元的市場。這雖是估算,卻足以顯示出非洲市場的潛力。
來自德國的競爭
看中非洲市場的并非只有中國。
“德國也在加強非洲太陽能市場的介入,德國以前跟非洲來往比較多,也有過一些援助,德國有兩個記者還專門跟我去非洲采訪過此事。”王文明說。
據德國《南德意志報》報道,20家德國企業和銀行正策劃在北非建造一座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太陽能電站,其中包括德國西門子公司、德國第二大能源供應商RWE公司、德國最大的私人銀行德意志銀行,項目預計總投資高達4千億歐元,預計10年內建成發電。
據專家估計,這座大型太陽能電站建成后將是人類史上最大的清潔能源項目,將能滿足全歐洲15%的電力需求。實際上,“利用非洲太陽能發電”的想法在德國科技界、企業界和政界很早就已經產生了,只是多年來并未實現。
綠色和平組織的報告稱:2050年,類似的“太陽熱力電站”將能滿足全球四分之一的能源需求。也有專家預計,在撒哈拉沙漠上建成一座面積相當于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太陽能園”,就能滿足全球的能源需求。
“撒哈拉溫度非常高,適合太陽能發電,但開發是非常不易的事情,是否建成還未知。”王文明說。
然而,除了這一重磅級項目,包括德國在內的多數國家考慮更多的是在非洲建廠和把本國產品推廣到非洲的問題。
面對發達國家的優勢產品,張蘭英并不擔心。她說:“雖然歐美國家也在非洲做太陽能,但中國進入非洲市場比歐洲國家的可行性更強一些,因為我們已經針對非洲國家做了很多年的技術培訓,對其發展比較了解。另一方面,非洲國家經濟基礎很差,跟發達國家差距大,發達國家的產品技術可靠度雖好,但價格也非常高,中國的產品相對便宜,就購買能力來講中國產品更適合非洲。并且,我們的產品也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了。”
激活潛在市場困難重重
王文明說他有一次去拉各斯,晚上跟當地官員到處走了走,發現一片漆黑,老百姓家里根本就沒有電和水,生活很困難。只能靠政府提供一些福利,買些照明和飲水設備來解決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問題。
而且,非洲多數國家農村人口的比例超過了80%,有很多小社區、小村莊,亟需太陽能光伏這類小型發電系統。“開礦企業遭遇的停電現象也非常多,現在很多礦都是晚上開,甚至自己發電,因為怕停電而受到影響,比如尼日利亞就經常拉閘。”王文明說。
雖然非洲的巨大需求是有目共睹的,但正如張蘭英所說,“有需求不一定有市場”。
“老百姓自己買不起,就想依靠政府,但非洲本身就很貧窮,政府也沒有太多的錢來重點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只是靠中國的支援是不夠的。”顯然,張蘭英對這個項目有些擔心,至少認為其“難度很大”。
而非洲的態度從近兩年非洲大使們在中國的頻繁活動或許能夠看出端倪。王文明說:“非洲的官員反復跟我們提到希望進行太陽能合作,他們也希望中國政府給予一些支持。因為中國有進出口銀行,如果政府給予支持的話,貿易就是政府間的貿易了。”
雖然困難重重,中國太陽能光伏企業對非洲這個潛在市場還是充滿了憧憬。“我們的項目經理還在江蘇淮陰,當地企業想加盟非洲市場。”非洲投資網的員工為此忙碌著。
王文明透露:“今年11月我們要協助國家部委開展中非科技論壇,12月在埃及舉辦中國創新產品展覽會。非洲非常歡迎高科技、環保節能產業。非洲國家認為用太陽能就是在保護環境。”顯然,在即將進入非洲市場的企業眼中,這些信息都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