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壓電網水火互濟資源配置優勢初步顯現
http://www.kblhh.cn 2009-07-07 10:03 來源:國家電網
1000千伏晉東南-荊門-南陽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自2009年1月6日正式投入商業運行以來,經受了2月份暴風雪和3-6月多次大風雷雨等惡劣氣象條件的考驗,始終保持平穩運行,截至6月30日,已安全運行176天。半年來,示范工程充分發揮大范圍長距離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有力促進了北方煤炭資源和南方水電資源的合理利用,累計實現南水北火互濟電量43.2億千瓦時,使華北、華中電網形成較為堅強的聯系,取得了互為備用、錯峰調峰、水火互濟、減少棄水量、優化能源資源配置、提高電能經濟社會效益、優化終端能源消費結構等方面的顯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枯水期間,特高壓電網以低于湖北省新建火電機組平均上網電價41.17元/兆瓦時的價格,累計從煤炭大省山西省向華中電網送電33.14億千瓦時,日最大電力199.48萬千瓦;南方汛期,特高壓電網改從華中地區向華北地區輸送清潔水電,截至6月30日,累計輸送電能10.06億千瓦時,日最大電力183.00萬千瓦。特高壓試驗示范工程實踐充分展現了特高壓優化資源配置的優勢:一是緩解了公路鐵路輸煤壓力。按山西省調電廠2009年上半年平均供電煤耗355克/千瓦時折算,33.14億千瓦時的“北電南送”電量相當于通過特高壓電網由山西向華中地區輸送原煤2.94萬個車皮,就地轉化原煤176.47萬噸。二是促進了山西富余電量的消納。受金融危機影響,山西省今年1-5月份全省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13.95%,但同期發電量同比僅下降5.63%,有效提高了火電機組利用小時數。三是促進了節能減排。10.06億千瓦時“南電北送”電量相當于節約標煤35.7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86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