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06-30 09:51

龍源集團江蘇如東二期特許權一期擴建項目機艙
6月28日,隨著江蘇如東二期特許權一期擴建4.95萬千瓦項目正式投產發電,龍源電力集團公司風電總裝機突破300萬千瓦,繼續保持中國風電領跑者地位,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五。與此同時,龍源集團今年累計向千家萬戶發送綠色風電超過32億千瓦時。龍源集團以在新能源開發領域的驕人業績為科學發展觀做出了生動詮釋。
當前,新能源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國際上,許多國家把發展新能源產業作為應對金融危機的重要砝碼,作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在國內,中國政府把發展新能源提高到了戰略高度。李克強副總理指出,新能源產業正孕育著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為新能源產業發展帶來了機遇,要把發展新能源作為應對危機的重要舉措。
在新能源的花園中,有一枝美麗的奇葩——風電。風電資源豐富,利用技術成熟,是目前最具規模化和商業化前景的可再生能源產業。近20年,全球風電一直以每年超過30%的速度高速增長,
龍源電力集團公司一直致力于發展風電等新能源事業,走出了一條迅速發展的風電之路,走出了一條符合新一輪技術革命方向的發展道路,走出了一條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經營道路。
2009年6月28日,成為龍源集團風電發展之路上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日子。隨著江蘇如東二期特許權一期擴建4.95萬千瓦風電項目的投產,龍源集團風電總裝機突破300萬千瓦!300萬千瓦的風電裝機,占全國風電容量的25%,龍源繼續保持了全國風電領跑者地位。
2008年,龍源集團風電發電近40億千瓦時,以占全國四分之一的裝機支撐了三分之一的發電量。截至2009年6月28日,龍源風電發電量達到32億千瓦時,大致可滿足一個中等發達城市一年的居民用電。這些電量與火力發電相比,相當于節約標準煤117.72萬噸,節水911.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07.23萬噸,減排二氧化硫1.77萬噸。
龍源集團以在新能源開發領域的驕人業績,為科學發展觀做出了生動詮釋。
統籌規劃,科學發展
在發展風電過程中,龍源公司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牢把握發展第一要務,加快開發建設力度。
2006年投產容量近40萬千瓦,2007年9月風電總裝機突破100萬千瓦大關,2008年當年新增裝機容量120萬千瓦,總裝機達到263萬千瓦,占全國風電總裝機容量約四分之一。目前公司風電儲備容量達到2000萬千瓦。龍源風電建設裝機容量、發展規模、儲備容量等均實現跨越式增長,保持了國內風電領跑者地位。
龍源集團總經理謝長軍介紹說,龍源堅持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風電開發基本思路,以建設全國六大風電基地為總體目標,制定三年開發計劃、中長期發展規劃,科學指導項目前期工作,并對開發計劃實施動態管理。目前,龍源在全國17個省(區)有風電項目,形成了新疆、甘肅、內蒙古、河北、東北和東南沿海六大風電基地。
龍源高度重視項目前期風能資源測量、評估工作。對全國主要風電開發區域進行風資源詳細勘測;組建了風資源詳細勘測專業隊伍,統一負責公司所有測風塔的選址、采購、安裝、運行維護、測風數據月分析和年評估報告編制等工作,使公司及時掌握全國各區域測風塔運行的第一手資料。目前,龍源集團有超過400座測風塔在全國各地運行。
龍源集團已經吹響進軍海上的號角。在確保陸地風電開發領先地位的前提下,龍源將積極探索近海風電開發,尤其是積極發展前景廣闊的江蘇沿海潮間帶風電開發。目前,龍源集團已在江蘇沿海儲備200萬千瓦的潮間帶風電資源。其中,首期潮間帶3萬千瓦試驗風電場項目正在進行設計、招標等工作,將為今后龍源大規模開發潮間帶風電場奠定基礎。
敢為人先,勇于領先
龍源追求的不僅僅是規模領先,而且是規模、管理、技術與效益有機統一的領先。
2658臺,是龍源集團截至2008年底在全國運行的風電機組數量。這些機組分布于新疆、甘肅、內蒙古、河北、黑龍江、吉林、遼寧、江蘇、浙江、福建、廣東11個省區。
如何讓風電機組發揮最大效益?龍源集團深入開展風電機組運行優化分析工作,挖掘不同機型潛力。制定了限出力情況下風電場運行模式的若干指導意見,最大限度減少發電損失。
這些都是含金量非常高的數字:2008年,龍源公司風電發電量近40億千瓦時,以占全國1/4的風電機組裝機容量支撐了全國1/3的風電發電量。全年風電場平均發電利用小時數超過2300小時,綜合廠用電率為4.22%,風電場機組平均可用系數為96.35%。
龍源集團堅持積極探索風電等新能源開發與建設規律,加強項目的前期論證與優化設計,著力降低工程造價,控制運營成本和管理費用,不斷提高風電項目的盈利水平。
組建龍源(北京)碳資產管理技術有限公司,積極進行協調和溝通,加快CDM項目審批進程。截至2009年5月,已簽訂了74個項目,總裝機340萬千瓦,截至2012年總減排量2800萬噸。
2009年,龍源集團提出了“兩化四先”中心任務。即實施集團化、國際化戰略,追求戰略領先、管理領先、技術領先和效益領先。通過“兩化四先”的推進,進一步增強集團管控能力,開拓國際新能源市場,提高戰略運籌水平、科技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企業管理水平升級。
“我們努力將龍源建成國際上最成功的風電企業之一。”謝長軍充滿信心。
專業專注,擔當大任
在風電裝機規模高速發展的同時,龍源集團堅持對產業鏈上、下游業務進行持續積極的探索。
目前,龍源集團已經初步形成了風電十大技術、服務支持系統。據介紹,這十大系統分別是:可再生能源發展研究,風電前期開發技術服務,風電工程咨詢設計,風電工程及設備采購管理,風電場運行監控,風電場檢修、技術服務,風電場備品備件管理,清潔能源機制開發服務,風電職業技術培訓和風電行業公共服務等。
精細管理、優化鏈條,顯著體現著龍源的專業優勢。在前期工作上,樹立超前意識,提高工作質量,拓寬發展空間;在風電設計上,大力開展設計優化;在設備采購上,實施打捆招標,堅持規范運作,優化工作程序,有效降低和控制工程造價;在工程建設上,統籌調配資源,實現閉環管理;在生產運營上,加強安全、經濟運行管理,提高檢修維護能力,實施后評估工作,提高經濟效益和科學管理水平。
龍源加強風電專業隊伍建設,著力打造一流的勘測設計隊伍、一流的工程建設隊伍和一流的運營維護隊伍。積極開展風電人才培訓,多層次培養風電專業人才,在幾十個風電項目開發建設中鍛煉人才,培育了一支技術過硬、作風扎實的風電專業技術與管理隊伍。
發揮集團規模化優勢,采取集中打捆招標的方式采購主設備,努力降低設備造價。成立招標中心,對建設項目從設計、監理、設備、施工進行全范圍招標,批量采購風機、塔筒、法蘭、主變、箱變等大型設備。近年通過打捆招標累計節省采購成本約5.4億元,使風電場平均單位千瓦造價降低200元。
搶抓機遇,加快發展
在當前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大好機遇面前,龍源集團又將如何開創科學發展的新局面?
經過長時間的蓄勢,作為最重要可再生能源的太陽能發電近年開始加速發展。2008年全球市場需求總量為594.8萬千瓦,比2007年的282.6萬千瓦增幅達110%。
中國也已經具備大規模發展光伏發電的基礎。近年來,光伏市場發生較大變化,造價大幅下降,技術不斷成熟。同時,國家政策也給予了大力扶持。這些表明,光伏產業有可能像風電一樣,成為大規模穩定的成熟的新能源。
龍源集團敏銳地把握了這一趨勢,果斷選擇太陽能發電作為新能源產業布局的又一重點。
2008年,龍源集團就開始布局光伏市場,掌握了光伏行業開發運作模式及國家各項政策法規,積極開展國內外與光伏有關的市場調研工作,并加快啟動國內光伏發電市場開發的有關工作。組建了專業設計咨詢公司,掌握了光伏資源分析、設備選型、整體設計等關鍵技術。
近期,龍源公司考察了我國光伏資源最豐富及較豐富地區,對全國光伏資源98個輻射站進行了初步發電量測算和經濟評估,率先掌握了全國光伏資源重點分布區域及發電量的各項指標,并已對重點光伏地區做出細致規劃與部署,并以此為依據,加快了資源儲備進度。
2009年5月5日,龍源集團與青海格爾木市政府簽訂了《青海省格爾木20萬千瓦大型荒漠并網光伏電站投資協議書》,為國內目前最大的光伏發電項目,標志著龍源集團正式進軍光伏發電投資建設領域。
5月31日,龍源集團與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人民政府簽署光伏發電項目開發協議。根據協議,龍源集團擬在翁牛特旗分期投資建設總裝機規模約30萬千瓦的大型荒漠光伏發電基地。
截至目前,龍源集團已在我國光伏資源豐富地區共簽約光伏項目6個,容量80萬千瓦。
同時,龍源集團將以既有優勢為依托,積極跟蹤生物質發電,重視發展潮汐發電,積極探索地熱發電,形成新能源產業全面開花的發展格局。
龍源集團通過建設江蘇東海生物質發電項目,積累了生物質發電建設運營經驗,鍛煉了專業技術隊伍。今后公司將積極跟蹤國內外生物質發電技術與國家產業政策,不斷提高和完善自身設備技術水平,待時機成熟時,加大生物質能發電項目開發力度。
隨著潮汐發電技術的逐漸成熟,潮汐資源開發已經具備大力發展的經濟和技術條件。為此,龍源公司通過前期調研和分析研究,確定了加快發展潮汐能的目標及任務。
我國地熱能豐富區域主要在西藏。龍源集團把在西藏地區發展地熱發電項目作為重點工作,力爭實現新的突破。6月9日,龍源西藏新能源有限公司在西藏自治區正式注冊成立。該公司的成立,標志著龍源集團在西藏地區的新能源發展進入一個全新時期。
作為這艘新能源大船的領航人,謝長軍告訴記者,龍源集團將加快發展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積極推進生物質發電、潮汐發電和地熱發電,力爭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努力建設“國內領先、國際知名”新能源發電企業集團,助推我國新能源事業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