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06-19 17:10 來源:中國電子報
編者語: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在鞍山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鋼鐵行業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典型經驗座談會,政府官員、相關企業負責人、業界專家就我國鋼鐵行業走兩化融合道路進行了深入探討。
開展企業兩化融合水平評估,培育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的信息化企業,制定和完善鋼鐵行業信息化的標準規范體系,已成為鋼鐵行業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化和蔓延,我國鋼鐵產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沖擊和考驗。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2月,我國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行業由去年同期贏利255億元轉為虧損7.7億元。重點鋼鐵企業自去年10月起連續6個月出現虧損,今年1-4月,已虧損52億元。在此形勢下,走新型的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道路、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已成為廣大鋼鐵企業的迫切需求。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在鞍山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鋼鐵行業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典型經驗座談會。與會專家認為,開展企業兩化融合水平評估,培育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的信息化企業,制定和完善鋼鐵行業信息化的標準規范體系,已成為鋼鐵行業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
三大模式推進深度融合
綜觀我國鋼鐵行業的信息化發展過程,無論是在上世紀90年代后期鋼鐵工業發展的困難時期,還是在新世紀以來我國鋼鐵工業快速擴張的時期,我國鋼鐵工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過程,其實就是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和深化的過程。
鋼鐵企業在自身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發展特色的信息化建設模式。這些模式包括:第一,以全程自主開發為主的發展模式。寶鋼、武鋼等鋼鐵企業立足自主開發,不斷探索鋼鐵行業的信息化創新之路,使企業在滿足兩化融合發展深層次需求、實現全面的綜合集成、適應企業需求變化、降低運營成本等方面,表現出強大的優勢。第二,以套件為主、開發為輔的外包主導型模式。首鋼、邯鋼、濟鋼、太鋼等企業選用成熟的ERP(企業資源計劃)套件和MES(制造執行管理系統)軟件來構建企業信息化系統,這些軟件套件吸納了國際先進的管理經驗,對我國鋼鐵企業提升管理水平有一定的引導作用。第三,開發與套件并重的混合發展型模式,鞍鋼、湘鋼等企業的信息化發展采用的就是這種模式。這種模式既能充分考慮本企業的特點,又能充分利用套件在財務管理、設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項目管理等方面積累的成熟經驗。
從當前企業的整體信息化建設狀況來看,廣大鋼鐵企業的信息化發展路徑日益清晰,正向集成應用加速升級,部分企業已步入多業務系統集成應用階段。據寶鋼集團董事會秘書王力介紹,寶鋼在持續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隨著企業信息技術在設備、生產、產銷一體化、企業管理、采購、銷售等環節應用的深化,業務系統的集成應用也在加速。如今該公司已逐步形成了制造過程管理、全局性跨地域、集團化管控等自下而上的多層次、多角度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
企業信息化與生產過程正走向深度融合。如在產銷一體化方面,我國鋼鐵企業緊緊抓住全球鋼鐵行業以生產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轉變的趨勢,圍繞建立產銷一體化的生產體系,推進基礎自動化、流程自動化及生產制造的信息化,提高了鋼鐵制造精益生產水平。據馬鋼股份公司副總經理高海建介紹,與大規模定制生產相適應的產銷一體化管理模式,已成為馬鋼信息化系統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遵循從ERP到高級計劃排程(APS)和高級產線排程(ALS)系統,到MES系統,再到物流管理系統(LES)的公司信息化四級架構。基于此,馬鋼在縱向上初步建立了計劃形成、分解、執行與調整的一體化管理體系;在橫向上初步實現了煉鋼、熱軋和冷軋生產執行計劃的一體化優化排程。
關鍵在于業務流程和企業管理
在國家大力推進兩化融合的背景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如何與自身發展相結合已成為當前關注的重點。鞍山鋼鐵集團總經理助理林瑜認為,鋼鐵業的信息化主要包含生產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兩方面內容,兩者的一體化構成了當代鋼鐵企業信息化的全部內容。其中,生產信息化包括生產裝備的信息化和生產過程的信息化。
林瑜認為,工業裝備是兩化融合的載體,提升企業裝備的數字化水平是構建新型工業化鋼鐵企業的基礎。鋼鐵企業管理信息化的水平與企業的管理水平及裝備水平密切相關,只有當企業管理適應工業化大生產,并且裝備基本實現基礎自動化和過程自動化時,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管理信息化。
武漢鋼鐵集團總工程師傅連春認為,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關鍵在于圍繞業務流程再造和促進企業管理經營模式轉型,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落實到應用領域,就是將先進的管理理論和信息技術的應用,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模式的轉變和流程的再造相融合。此外,兩化融合和信息化本質的內涵是要促進轉型,新模式的出現要求企業生產經營、發展的模式要有所改變。比如在當前發展階段,武鋼的信息化支撐著企業管理、經營、發展模式的轉變,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制定標準是工作重點
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無疑要選準突破口和切入點。在全國鋼鐵行業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典型經驗座談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楊學山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以提升鋼鐵行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結合《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實施,結合技術改造等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重大舉措,繼續抓好鋼鐵行業兩化融合工作。主要包括結合技術改造,提升融合水平;推動發展水平評估,引導企業走科學的兩化融合道路;培育技術支持和服務企業,提高鋼鐵行業信息化支撐能力;制定和完善鋼鐵行業信息化的標準規范體系等方面。
從未來鋼鐵行業兩化融合的發展方向來看,如何建設一批具備專業化信息服務能力和水平的IT企業,已成為鋼鐵行業提高兩化融合質量、效益、水平的一個關鍵因素。對此,上海寶信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吳光宇表示,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兩化融合,是一項需要企業長期面對并付出努力的戰略任務。對于從制造行業中走出來的IT企業來說,面臨的是機遇,也是挑戰。廣大工業軟件和行業解決方案的供應商應與行業內的企業共同分享經驗,齊心協力推進鋼鐵行業兩化融合的進程。
在全國鋼鐵行業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典型經驗座談會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了《大型綜合鋼鐵企業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指標體系》(征求意見稿)。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李世俊表示,中國鋼鐵工業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面對國際金融危機以及我國鋼鐵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必須以國際先進企業為標桿,加強信息化建設。開展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工作,目的是判斷和評估鋼鐵企業信息化的發展階段、發展內容、發展需求、發展水平;找準信息化與鋼鐵工業發展的融合點和切入點;發現、總結、提升和推廣兩化融合典型經驗、典型方法,樹立一批兩化融合典型企業;挖掘出利用信息技術解決鋼鐵產業發展中出現的關鍵問題、突出矛盾和深層次問題;為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技改投融資、技術創新等提供政策依據,推動鋼鐵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提高企業的素質和國際競爭力。
企業觀點
鞍山鋼鐵集團總經理助理林瑜:應充分開發利用信息資源
工業企業是兩化融合的主體,要在企業中促進兩化融合,必須要找準兩化融合的定位——— 緊緊圍繞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為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服務。
鞍鋼的信息化建設是在鞍鋼的主體生產實現了基礎自動化和過程自動化的基礎上,嚴格按照規劃安排,為適應管理的需求而扎扎實實地做起來的。鞍鋼的信息化建設是在實施管理機構改革和業務流程再造的基礎上,通過構建覆蓋產品全制程的物流、工作流、資金流及信息流等高度集成的ERP系統,規范、完善企業管理規制,構造科學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實現管理創新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鋼鐵業的信息化包含生產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兩方面內容,兩者的一體化構成了當代鋼鐵企業信息化的全部內容。其中,生產的信息化包括生產裝備的信息化和生產過程的信息化。鋼鐵企業管理信息化的水平與企業的管理水平及裝備水平密切相關,只有當企業管理適應工業化大生產,并且裝備基本實現基礎自動化和過程自動化時,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管理信息化。
此外,抓住兩化融合的關鍵,要從基礎管理信息化入手。信息資源是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結合點,企業只有充分開發利用信息資源才能實現對生產和管理流程中各要素的高效利用,挖掘其新的商業價值,最大限度地挖掘信息化在生產、技術、管理、經營、戰略決策等領域的潛力和優勢。開發利用信息資源成為企業實現兩化融合的關鍵。
馬鋼股份公司副總經理高海建:搭建產銷一體化管控銜接平臺
馬鋼信息化系統是馬鋼“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項目,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深入應用和企業先進管理思想的引入,為企業管理打造了一個全面集成的管理創新平臺。該系統主要由四級ERP系統與各MES、物流支撐系統(LES)、檢化驗系統(QS)、設備管理系統(MRO)、高級計劃與排程系統(APS&ALS)等多個配套支撐系統相互集成聯動而構成。
從廣度上看,該系統提供了計劃、財務、成本、采購、物流、生產、銷售、技術質量、設備資產等各專業化生產經營業務的集成管理模式;從深度上看,該系統利用接口與網絡信息技術及工業自動化控制技術,通過業務流程驅動將此架構中各系統的操作與控制有機集成起來,使各類信息可以實時準確地傳遞和反饋。由此,馬鋼信息化系統初步實現了股份公司范圍內計劃編制下達到控制執行一體化、產銷一體化、財務與業務一體化、產品技術質量與標準成本管理一體化、質量設計與檢判一體化的管理模式。
為了能以低成本、高效地向客戶提供定制化商品,就需要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相互融合,對資源進行整體優化,力求實現大規模定制化(MassCustomization)的生產。大規模定制對促進我國鋼鐵企業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面臨日益多樣化的產品品種規格需求和日益個性化的訂單要求,馬鋼需要加快市場反應速度,實現低成本運營。為此,馬鋼結合ERP系統建設,引入了高級計劃與產線排程系統(APS&ALS),搭建了客戶需求與產品開發、技術開發及制造協同的產銷一體化管控銜接的信息平臺,實現了從計劃、訂貨、生產準備、生產組織、加工制造直到產品交貨的產銷一體化流程控制及全產線的資源計劃優化,實現了整個生產組織與銷售、物流、財務、成本、技術質量等各項管理活動有機集成的、與大規模定制生產相適應的產銷一體化管理模式。
[page_break]
首鋼總公司總經理助理強偉:兩化融合支撐首鋼搬遷調整
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為首鋼的搬遷調整提供了重要的戰略支撐。首鋼正在進行國內外沒有先例的大型鋼鐵企業的搬遷調整,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首鋼的搬遷調整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鋼鐵產業的地域布局調整,從集中在北京石景山地區向多地域轉移;二是鋼鐵產業的產品結構調整,從長材生產為主向高檔板材和精品長材轉變;三是對正在建設的大型鋼鐵工程項目進行科學管理;四是對傳統礦產資源生產進行改造,最大限度地滿足鋼鐵生產的需求。
實現搬遷調整的目標,如果沒有信息技術的支撐是難以想象的。因此,首鋼必須大力推進信息技術應用,按照板材的生產管理特點,建立全新的管理理念、管理體系、管理手段;按照一業多地、多法人、多元投資主體的特點,建立高效的管控體系;通過信息平臺的有效支撐,實現資源計劃的集中性、各實體運作的靈活性、整體各部分的相互協調性、各實體各專業管理反應的高效性以及各級決策的科學性。
山東鋼鐵濟鋼集團有限公司自動化部部長張元福:推進管控銜接實現系統綜合集成
近年來,濟鋼決策層審時度勢,適時將信息化推進戰略調整為信息化帶動戰略,提出了以全面融合、整體提升為主要內容的“大管控”思路。
在兩化融合上,濟鋼重點強化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與企業經營管理深度融合。以管理流程的持續改進和信息數據分析挖掘為手段,規范管理流程,全面掌控運行實績,不斷提高運營水平,實現企業高效運作,為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決策支撐。二是與生產過程深度融合。利用信息化技術,加強工藝設備的過程控制,實現管理信息系統與過程控制系統在各領域的互聯互通,提高產線管控水平和勞動效率,實現整體貫通,為提升企業整體集約化管控水平發揮重要作用。
信息化帶動戰略實施以來,濟鋼的市場信息化、檢化驗信息管理系統、智能化遠程集中計量、能源管控中心、路企直通等一批信息化項目陸續上線運行,形成了以信息化為脈絡,以產銷一體化、財務業務一體化和管控一體化為主要內容的生產運營集成管控模式。
在此方面,濟鋼有如下三個方面體會:第一,濟鋼在信息化戰略實施之初,建立了統一領導、專業管理、責權明晰、協同推進的信息化戰略管理模式。其中,決策層的高度重視是信息化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的根本保證。第二,管理制度的配套實施是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手段。第三,信息化建設始終與企業整體發展戰略同頻共振,是信息化工作的價值所在。
太鋼自動化公司副總工程師何建平:信息化促企業節能減排
太鋼近幾年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走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的道路,先后實施了信息化系統、能源數據采集信息系統、能源環境監控中心等信息系統。
太鋼信息化項目是國內鋼鐵企業信息化實施范圍廣、流程復雜、同步實施項目多、技術難度大的項目。太鋼信息化按五級架構搭建,實現了ERP系統、MES系統、計質量系統、OA(辦公自動化)系統、硬件集成、網絡建設、機房建設、門禁管理系統等的穩定運行,陸續進行了數據挖掘、功能優化,完成了數據倉庫(BW)、設備管理(PM)、礦業公司整體ERP和計質量系統等項目。
在太鋼,節能環保和自動化、信息化已形成相互連接、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關系。在各種節能技術和措施中,先進的控制技術和現代的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最基本的配置,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在信息系統的有效融合和推進下,2008年太鋼實現了節約3.5萬噸標煤,噸鋼綜合能耗、噸鋼新水消耗、噸鋼煙粉塵排放量、噸鋼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分別降低了3.6%、20.8%、17.3%、11.1%。
寶鋼集團董事會秘書王力:將兩化融合理念落到實處
推進兩化融合應牢牢掌握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長遠出發,將推進兩化融合的重點放在促進工業發展上。寶鋼在兩化融合方面的體會是,要將兩化融合的理念落到實處,轉化為具體的信息化應用目標。
自建廠以來,寶鋼從適應外部環境變化和自身發展的需要出發,在建設鋼鐵產品生產線的同時完成了工藝設備和過程控制的自動化,實現了從各過程控制系統到公司級管理信息系統的無縫集成,實現了“集中一貫”的管理模式與管理手段的高效整合。
縱觀寶鋼的發展,每一個階段的管理創新,都離不開信息化建設的支撐。同時,在持續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寶鋼進行了信息技術領域產業化能力的孵化和培育。
寶鋼一直堅持信息化與工程同步的理念,堅持信息化創新與企業管理創新同步并支撐管理創新的原則,形成了信息化與工業化相互促進、相互支撐的局面,為鋼鐵行業探索了一條從現場到市場、從制造到經營管理,逐步發展、逐步提高的兩化融合新道路。
武漢鋼鐵集團總工程師傅連春:兩化融合助推管理創新
面對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挑戰,中國經濟保持持續增長的重要途徑,在于加速推進工業化進程,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落實到應用領域,就是將先進的管理理論和信息技術的應用,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模式的轉變和流程的再造相融合。
武鋼在信息系統自主開發和集成創新過程中,通過技術人員、業務管理人員和信息化專家共同研究信息化促進工業化發展的新模式,共完成230多個業務流程的分析、設計、重組和優化,建立了全流程管控的編碼體系,實現了業務過程管理的規范化和透明化。
近幾年,武鋼集團業務不斷拓展,信息化建設也在同步推進。公司信息化管理始終堅持信息化業務驅動的原則,讓業務管理部門負責,共同探討信息化應用與業務的有效融合。只有加大業務與IT的融合,根據業務經營模式和發展的需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管理體制創新,才能真正實現信息化推動業務的發展,推動產品研發模式和設計理念的創新、產品制造模式和制造方法的創新、企業業務模式和業務流程的創新,將兩化融合的理念真正落到實處。
兩化融合和信息化本質的內涵是要促進轉型,新模式的出現要求企業生產經營、發展的模式也要隨之改變。在當前發展階段,武鋼信息化支撐著企業管理、經營、發展模式的轉變,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也得到了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