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06-05 14:59 來源:北極星電力新聞網
電網企業忙于應付“電荒”,五大發電集團忙于制定信息化規劃,發電企業則由于更換“東家”而暫停了不少信息化項目,只有電力營銷信息化在穩步推進。電力信息化市場徘徊不前的“癥結”在哪里?電力體制改革對電力信息化的影響還要持續多久?
記者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概括了電力信息化市場上的五對“矛盾”:先進的自控系統與滯后的管理系統、復雜的系統與空白的標準、市場的虛火與競爭的無序、繁重的任務與軟弱的組織、規劃的缺失與系統的分裂,并由此認為,這五對“矛盾”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共同產生了電力信息化市場的諸多難題。
我國的發電生產自動化監控系統以及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早已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但是由于電力行業長期壟斷經營、管理體制不斷調整等原因,其管理信息系統卻相對滯后很多。
先進的自控系統與滯后的管理系統
電力信息化包括電力生產、調度自動化和管理信息化兩部分。廠站自動化歷來是電力信息化的重點,大部分水電廠、火力發電廠以及變電站配備了計算機監控系統;相當一部分水電廠在進行改造后還實現了無人值班、少人值守。發電生產自動化監控系統的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生產過程自動化水平。電力調度的自動化水平更是國際領先,目前電力調度自動化的各種系統,如SCADA、AGC以及EMS等已建成,省電力調度機構全部建立了SCADA系統,電網的三級調度100%實現了自動化。華北電力調度局自動化處處長郭子明說,早在20世紀70年代華北電力調度局就用晶體管計算機調度電力,從國產121機到176機,再到176雙機,華北電力調度局全用過,到1978年已經基本實現了電網調度自動化。現在華北電力調度局實時監饣鋇厙⒌縉笠得刻ǚ⒌緇櫚腦誦兇刺緩笸騁壞鞫取?
相比之下,電力行業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要滯后不少。即使在國家電網公司、華能公司這樣的單位,管理信息系統(MIS)的建設也處在初級階段,主要實現了OA、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基本功能。在實施ERP方面,現在只有浙江電力還在繼續堅持由IBM實施的ERP項目外,山東、遼寧、湖北等地的電力公司都暫停了相關的信息化計劃。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電力信息化專家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在于電力行業管理體制的不斷調整。電力生產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套嚴密的流程,比如設備每10天要檢修一次,機組每3個月要大修一次,不論管理體制如何調整,都要按統一的流程進行調度管理,否則就存在安全隱患。而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則受管理體制變革的直接影響。從水電部到電力部再到能源部、國家電力公司、國家電網公司,發電廠今天屬于地方,明天屬于中央,不斷調整的管理體制不但使得電力企業缺乏相對穩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組織機構更重要的是,還使得企業管理者對管理信息系統重視不夠。
北京順義區供電局信息中心負責人抱怨說,剛剛建了MIS管理系統,過不多久,一個命令下來,歸屬變了,企業領導變了,系統就得重新換,企業受不了這種折騰。
造成管理信息系統滯后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電力行業的長期壟斷經營。信息化的動力來自市場競爭的壓力,而電力企業不僅壟斷銷售而且供不應求,只要發電機組在運轉,“印鈔機”就不會停下,有沒有管理信息系統的直接影響不大。這種源動力的“天然不足”,嚴重影響了電力企業對管理信息化的重視。一位IT企業的市場總監說,近幾年雖然一些電力企業也上了一些信息化項目,但往往雷聲大雨點小,因為沒有市場、成本的壓力,提出的需求都是虛的,根本無法操作,甚至只能把信息化當成政績工程。
但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入,電力企業對管理信息系統的需求正變得越來越強烈,主要表現在發電集團需要加強對下屬發電企業的管理、省地縣供電公司需要提高企業效益等。中電普華總經理吳杏平給記者舉例說,目前發電集團迫切需要知道各下屬企業當天的運行情況,但又監測不到每臺機組的運行情況,依靠人為上報數據又經常不可靠,比如停機是計劃停機還是非計劃停機,這都會迫使發電集團加快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步伐。
發電企業不僅需要加強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而且需要把管理信息系統和自控系統整合在一起。但如何實現整合目前還存在爭論:一種觀點認為電廠的MIS可以直接從自控系統內提取數據;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在MIS系統和自控系統之間還應建立CIS系統,CIS系統先從各個零散的自控系統內提取數據,然后對數據整理,再提取部分數據進入MIS系統。
目前我國電力系統各應用系統都根據自身的需要制定了很多編碼體系,但卻無法在全國推廣,很多單位都在搞標準,但誰都說了不算,根源在于用戶需求不足。
復雜的系統與空白的標準
電力信息化標準的空白也是管理信息系統滯后的重要原因。就像一幢大樓,如果各家的裝修風格迥異、線路設置也不對接,就算各家裝修得再完美,整個大樓的管理還是一片混亂。信息化建設也一樣,如果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既無法實現不同單位間的信息共享,又培養不出一流的軟件公司。反過來,如果沒有一流的軟件公司,全行業信息化建設的水平就得不到大幅度提升。
1984年中法合作建設大亞灣核電站,法國派來的第一位專家不是核電專家,也不是建筑專家,而是文件專家,負責編制文件代碼。當時,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派個文件專家來,揚言要把文件專家退回去,但法方堅持標準必須先行。現在,不論是大亞灣核電站還是嶺澳核電站采用的都是那位法國專家編制的文件標準。但像大亞灣核電站這樣的電力企業畢竟是少數。
中電普華總經理吳杏平說,目前電力行業信息化尚未制定統一的信息化標準體系,電力企業內部信息系統的信息編碼、技術標準、規范也不統一;同一個零部件,采購部門一個代碼、庫存部門一個代碼、生產部門一個代碼,甚至名稱都不一樣。據介紹,目前各應用系統根據自身的需要制定了很多編碼體系,有的在網省范圍內使用,有的在地市級電力企業使用,但都無法在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