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06-05 10:06 來源:《科學時報》
然而這一情況很快將得到改觀。6月3日,“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基地簽約暨授牌儀式”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行。在北京市科委現代服務業促進重大專項“科技條件平臺服務首都建設”的支持下,作為首家首都科技條件平臺,中國科學院研發實驗服務基地正式掛牌成立,并于當日向社會全面開放。
“通過3年建設,中科院研發實驗服務基地將整合中國科學院京區20家研究所總值逾20億元的大型儀器設備納入基地服務目錄,確保納入服務目錄的資源設備開放共享率達到70%~100%;建立良好的市場運營機制,在保證完成科研任務的前提下,基地3年服務企業數量不低于2000家?!痹谑锥伎萍紬l件平臺基地簽約暨授牌儀式上,中科院黨組成員、北京分院黨組書記何巖對基地建設充滿信心。
破除共享藩籬
作為我國科技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中國科學院研究領域齊全,科技條件資源與人才優勢明顯,其所屬研究院所在基礎研究、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新材料研究、計算機技術和微電子技術等方面均具有明顯的綜合研究優勢。
據了解,在北京,中科院的科技力量最為雄厚,學科建設也相對最全,設有科研和支撐機構43家(其中科研院所38家),擁有大型儀器設備的科研院所20家,占中國科學院科研機構總數的40%。
中科院全院擁有大量先進的科學儀器設備,設備總資產額達100多億元。其中北京地區研究所科學儀器設備總資產額約53.6億元,40萬元以上科學儀器設備共2121臺,總資產額達27億元,10萬~40萬元的科學儀器設備共5629臺,總資產額達10億元。
除擁有大量科學儀器設備以外,中科院還擁有大量的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院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中心,占中科院整個實驗室資源的54%。在北京地區的38家科研院所中,擁有以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為代表的4個國家實驗室,以半導體超晶格為代表的3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以先進材料與結構分析為代表的36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包括中國科學院)實驗室中,京區約占總數的一半,科技部及國家發改委批復運行的工程中心中,京區約占總數的42%。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以來上述實驗室(工程中心)共承擔國家“973”項目127項,承擔國家自然基金委項目522項,承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24項。
“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中科院的科技條件資源僅僅為科研服務是不夠,更應該讓科技條件資源為企業技術創新服務。”中科院研發實驗服務基地項目總負責人、中科院北京分院院地合作處處長、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主任李靜坦言,“過去這方面的工作中科院做得相對要少一些?!?/P>
事實上,在推動科技條件資源為企業提供創新服務方面,中科院始終不遺余力。多年來,包括中科院高能所、理化所、微電子所、過程所等在內的眾多中科院研究所都已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企業提供相應服務。
但中科院科技條件資源在為企業提供創新服務方面仍然發力不夠,仍然存在許多實驗室設備閑置而企業又找不到門道的現象?!爸饕款i有三。”李靜分析說,“一是缺乏科技條件資源面向企業開放的激勵機制,二是缺乏有效的專業運營機構,三是缺乏對市場需求的了解?!?/P>
“我們建設這樣一個基地,就是要破除制約中科院科技條件資源面向企業開放的瓶頸,推動中科院科研儀器設備在社會上實現共享?!崩铎o表示。
先行一步
事實上,中科院在推動科研儀器設備面向社會開放、為企業提供創新服務方面的心情是急切的,并已在具體工作中先行一步。
何巖介紹說,今年4月,為幫助我國中小型企業更好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科院決定面向全國高新技術企業免費提供為期一年的分析測試服務,幫助企業調整產品結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以更好地應對金融危機。在這個“中國科學院科研裝備開放服務平臺”上,中科院大型儀器區域中心46個單位1020臺大型儀器設備,面向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免費開放。
為響應中央“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號召,中科院及時推出“應對金融危機、促進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專項行動計劃”,開通該平臺是應對金融危機專項的重要內容。在未來的一年時間里,各類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可以在該平臺上獲得免費分析測試服務,以協助企業解決在產業結構升級、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等過程中所遇到的技術困難。
“中科院研發實驗服務基地建設是對中科院科研裝備服務平臺工作的又一具體支撐和體現?!焙螏r說,中科院研發實驗服務基地作為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在幫助企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增強企業創新能力的過程中,思路更清晰,機制更完善,管理更到位,目標更明確,效果也更顯著。
目前,中科院研發實驗服務基地已經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負責審定基地發展目標、總體發 展規劃和階段性發展計劃,并統籌協調基地工作。在工作領導小組指導下,建立基地專業運營機構。
基地還將設置專業運營機構和專家委員會。據悉,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作為基地的專業運營機構,主要負責基地建設運營、組織、管理、策劃、監督、協調等工作,重點工作在于基地整體形象的推廣、基地運營體系的構架方面。通過積極的市場探索,努力建成具有中國科學院特色的科技條件資源的運營機構。
而專家委員會主要由相關單位科研處負責人及檢測中心或公共實驗平臺負責人擔任,主要負責為基地發展規劃的制定提供咨詢和建議,并對于申報基地各類檢測基金的項目進行評審。
近期,北京分院還將組織召開首批基地成員單位掛牌儀式,給成員單位授牌;同時也將開通基地網站、建立成員單位簡報制度等。
此外,基地建設還將分領域集合各院所行業優勢向市場提供服務,目前根據中科院京區研究所情況,已經建立了軟件中心、材料中心、生物醫藥中心和可持續發展中心四個模塊。專業運營機構主要通過自營、委托代理機構經營兩種方式向市場提供服務。下一步將著力組建一批有運作經驗的運營團隊。
服務于企業創新
李靜介紹說,中科院研發實驗服務基地建設的目標,是要促進中科院科學儀器資源共享,更好地面向企業、面向社會開放,避免儀器資源的重復購置和浪費,提高使用率。通過中科院先進儀器設備和技術開放,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區域經濟發展發揮基礎性、帶動性、保障性的支撐作用。
據了解,中科院研發實驗服務基地將重點圍繞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能源環境等北京市科技重點發展領域,通過構建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與北京市科委專業中心等中介平臺之間的交流工作機制,挖掘企業需求,重點與企業和實驗室單位之間建立良好的運營機制,向企事業單位提供包括檢驗檢測、設計并提供檢測方法、制定標準、檢測報告分析、新材料試制、新菌種培養、藥理測試等多方面在內的綜合服務,進一步提升轉移中心工作能力。
據悉,目前中科院研發實驗服務基地已經能為政府、企業提供各種類型的服務,比如針對中小企業,基地成員可以提供檢測、認證、委托研發、技術轉讓及咨詢培訓等服務;針對大型企業,基地則可提供合作研發、共建工程技術中心、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重大技術難題等服務。
“2009年,基地將完成中科院京區院所的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的調研,并重點選擇其中最有開放條件的12家研究所作為基地建設試點,啟動基地建設工作。”李靜介紹,“通過試點,將12家研究所總值超過14億元的儀器設備納入北京市科委服務目錄,其開放共享率提升至70%~100%,并實現為1000家以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的目標。”
李靜表示,要真正發揮基地的開放效果,必須加強對基地的有效管理和運營。隨著基地的全面啟動,基地在管理和運營過程中,北京分院和北京市科委將發揮其相應的指導和管理職能,通過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加強與專業中心互動,以及引入專業孵化機構和二級運營服務站,充分挖掘企業需求,推動實驗基地面向企業開放。
通過機制體制創新,基地將結合企業需求,聯合相關實驗室,大力促成其聯合共建工程中心、實驗室、大型檢測中心等,并在儀器功能開發、儀器升級改造的合作、拓展科學儀器研究成果的技術轉移、支持企業創新儀器建設等領域加強合作,使中科院有關所和企業成為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