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05-05 11:37 來源:賽迪顧問
賽迪顧問最新發布了《2008-2009中國精細化工產業發展研究年度報告》,我國精細化工產業經過近二十年來的快速發展,精細化工率穩步提升,形成了科研、生產和應用基本配套的工業體系,但相比日本、美國等精細化工強國,我國依然存在較大差距,同時受此次金融危機的影響,各地精細化工產業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雖然國家推出了以擴大內需、調整供給為主的一系列措施,但金融危機尚未見底,精細化工產業又如何才能在逆市中突圍自救?賽迪顧問認為,我國精細化工產業當前應實施“提升+扎根”的突圍組合拳。
1、三大提升:提升技術競爭力、市場競爭力、品牌競爭力
提升技術競爭力:鑒于精細化工產業對技術要求高的特點,我國應在現有化工產業基礎上發展終端產品就必須培育或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與工藝,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不斷開發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終端產品。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把握市場先機。提升技術競爭力也是實現產業鏈向高端邁進,向終端發展的內在要求。
提升品牌競爭力:品牌競爭力是使企業自身的品牌區別于競爭對手以及行業內其他企業品牌的獨特的能力。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推動了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融合,金融危機的蔓延敲響了中國“貼牌生產”的警鐘。隨著國內企業越來越國際化,跨國企業越來越本土化,企業之間競爭的格局從傳統的產品競爭時代邁入了品牌競爭時代。
中國精細化工產業的發展始終停留在追趕美、日、歐等發達國家的階段,“規模大、品牌弱”是中國精細化工產業最顯著的特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加快以及金融危機的日益蔓延,品牌競爭力越來越凸顯出更為重要的戰略地位。今后,我國精細化工企業應著力推進品牌領導力、品牌市場力、品牌忠誠力、品牌創新力以及品牌生命力建設。
提升市場競爭力:市場競爭力的提升是技術競爭力與品牌競爭力提升的綜合效應。技術競爭力的提升決定了產品的潛在市場,品牌競爭力的提升將該產品的市場潛力充分挖掘,并進一步實現增值。提升市場競爭力的本質就是提升區內核心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進程加快,以及中國國民經濟持續穩步快速發展對精細化工產品強大的市場需求,眾多世界著名跨國公司紛紛來中國投資精細化工產業,搶占市場。投資領域涉及精細化工原料和中間體、催化劑、油品添加劑、塑料和橡膠助劑、紡織/皮革化學品、電子化學品、涂料和膠粘劑等。國內精細化工企業只有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才能頂住跨國企業的市場沖擊,守住國內陣地。
2、三大扎根:扎根人才鏈、服務鏈、產品鏈
扎根人才鏈:目前,人才鏈的不完整是全國各類開發區都存在的普遍問題,尤其是高級技能人才缺位。這源于中國對于人才觀的一種偏見,即高級技工的社會地位和待遇往往不如管理人員。
合理的人才鏈梯隊建設具備空間集聚與時間集聚兩個特征。人才鏈的空間集聚是指各類人才統一分布在一個集中的區域,這取決于當地的教育體制、科技政策、經濟結構及社會文化條件;而人才鏈的時間集聚,主要反映出人才鏈的傳承累積機制,使得各種科技知識、人文知識、管理知識在時間的累積中得以創新、發展。
精細化工產業的發展尤其需要高端人才的支撐。我國需要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人才鏈,一手抓高層次人才培育與引進,一手抓職業技術工人隊伍建設,努力打造滿足產業發展需求的人才高地。同時也要努力營造人才的成長環境,即給人才提供滿意的生活條件、工作條件,更重要的是對各類人才的尊重。
扎根服務鏈:扎根服務鏈是指建設一套完善的幫助精細化工企業發展的配套服務體系,包括基礎服務鏈、創新服務鏈、物流服務鏈等。
基礎服務鏈是指為精細化工企業發展提供必備的電力供應、自來水供應、專用治污設施、銀行、醫院、學校等基礎配套設施以及各類審批等職能服務。
創新服務鏈是指建立健全市場化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通過政府財政資助、貸款貼息和融資擔保等多種途徑,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建立多樣化的風險資本進入和退出機制,擴大對外科技交流與合作,努力形成有利于自主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發展的運行機制和社會氛圍。
物流服務鏈是指引進大物流、大倉儲、大貨代公司,進一步完善區內物流配套功能;以客戶為焦點,積極構建兼具倉儲、運輸、信息、加工、配送、商務、展示等功能的國際供應商基地,為工業企業及商業提供更為完善的物流增值服務。
扎根產品鏈:產品鏈的完善與延伸是精細化工產業發展的趨勢。相比發達國家,我國在精細化工領域發展基礎相對薄弱,主要集中在原料產品的初級加工等產業鏈的中低端層次,能耗高、污染大、附加值低。隨著產業的不斷優化轉型,發展具有高附加值、能耗低、污染少、批量少的精細化工終端產品才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重點。
精細化工產品鏈的扎根,首先要發展產業集群,組建主導產業與配套產業的合理搭配,強化節能環保觀念,實現產品資源的橫向整合與縱向輻射,不搞重復建設,構建良性循環經濟模式,發展綠色精細化工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