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02-16 14:23 來源:經理日報
一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正全球蔓延,并威脅著中國經濟。事態并未因新年的到來而減弱,中小型企業的生存或增長速度放緩、或企業利潤倒掛、或生存舉步維艱。面對這樣的一場經濟災難,大陸希望集團總裁陳斌近日專門發表《企業的陷阱和預警機制》一文,出招民企如何躲避這場經濟危機,針對民營企業在金融危機下如何存活和發展,闡述了自己獨特的見解。
大陸希望集團總裁陳斌
金融危機:暴露企業容易誤入的陷阱
陳斌認為,這場經濟危機導致不少中小企業倒閉的同時,暴露了一般企業容易誤入的四個陷阱。
第一種,也是最常見的一種:順。從創業到發展,如果非常地順利,便會導致企業領導人過度的自信與理想化,認為做企業也不過如此。但事實卻并非如此,企業成功以后,一旦以自我為中心,失去客觀立場,就容易意氣用事,盲目擴張,這便會讓企業走上失敗的道路。其次,中國幾千年受儒家思想影響,重情。但就是因為這個情字,把企業導入了非常被動的境地,這是企業容易誤入的第二種陷阱。第三,市場,它是很大很廣,但卻是有限的。不可盲目地去相信市場的無限性,不然,企業就會逐漸走向衰敗。第四,就是過度相信財務報表。財務報表是一定要看的,但絕對不可過于相信。如果完全依據財務報表,便會作出錯誤的判斷。
出招民企避陷阱:不能盲目做大 公私分明
面對企業的種種危機,陳斌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企業的良性發展是依靠利潤推動規模,而不是通過擴大規模來推動利潤的增長。”陳先生如此說道。所以,一些小企業不能一味地與大企業相比,盲目地去追求做大做強,應該腳踏實地地去做事。在企業里,有老師,有同學,甚至有親戚,必須要照顧好這些人,但又想讓企業發展,這是個難題。陳斌先生所領導的希望集團是個典型的家族企業,不可避免地,肯定有下屬是自己的長輩,但陳先生并不會因為這層關系就對他們格外寬待,他說:“在一次為辦公樓的裝修中,我的一位長輩就因為違反相關規定,被我辭退了。”所以,在企業里,領導人不能帶太多私人感情進去,一定要公私分明。
企業隨時都面臨著陷阱和危機,所以,陳先生提出,一個企業,不管大小,一定要建立起預警機制。防患于未然,建立靈敏迅捷、行之有效的危機預警機制有助于企業即時捕捉各種危機征兆,并為企業的戰略制定、策略選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