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02-05 14:46 來源:中國機械資訊網
工業和信息化部2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08年1—12月,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183億元,同比增長61.2%;實現利潤總額283.4億元,同比增長50.5%。2008年全國造船完工量288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2.2%,占世界市場份額由2007年的22.9%提高到29.5%;新接訂單和手持船舶訂單分別為5818萬載重噸和20460萬載重噸,占世界市場的37.7%和35.5%。
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2008年,面對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和船舶市場的復雜變化,以及鋼材等原材料價格急劇波動、人民幣匯率升值等各種嚴峻挑戰,船舶工業積極應對,不僅經濟總量和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船舶出口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1—12月船舶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2122億元,同比增長56.1%。
這位負責人表示,目前國務院已將船舶工業列為重點產業,研究制定“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引導船舶企業積極化解風險,確保持續平穩較快發展,為建設世界造船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船舶產業振興或獲出口退稅扶持
船舶產業振興規劃如箭在弦。記者3日獲悉,船舶規劃草案正上報國務院,或本周過會。據悉,除加強金融信貸支持和重點扶植“國輪國造”等內容外,或許在出口退稅方面也有所扶持。
據記者多方了解,加強金融信貸支持和重點扶植“國輪國造”是振興規劃草案的兩大重點。另外,草案中還對促進內需施以“濃墨重筆”,即可能會鼓勵需求方“拆舊船,定新船”。
除此上述內容之外,昨天記者又了解到,考慮到我國船舶產業為出口型產業,草案在出口退稅方面或有優惠政策,但具體內容尚未知曉。有專家指出,目前船舶產業突出困難是新接訂單量急速下滑,以及融資難等問題,出口退稅扶持政策確有利于緩解造船企業的資金壓力。
此前一位船企老板向上海證券報表示,造船業周期性強,前期投資大,由于接不到新訂單,預付款減少,船廠普遍出現現金流下降現象。
“由于沒有資金流入,而此前的訂單還要繼續生產,導致造船企業手上的資金越來越少。”該船企老板說。
記者還從浙江、福建等造船重省了解到,自去年四季度以來,船舶產業出口受阻、國外船東棄船現象增加等勢頭越發明顯。
需要指出的是,我國是僅次于韓、日的世界第三大造船國,作為技術、勞動力、資金、以及風險密集的船舶產業,其興衰對我國經濟有相當影響。
為此,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曾建議,政府主管部門加強政策引導和協調,聯合航運、船檢等行業和部門,制定出臺扶持政策,推動出臺老舊船舶和低質量船舶更新的規定。同時,加大對優勢企業的支持力度,引導有限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鼓勵技術先進、管理規范、資金雄厚的企業兼并重組。船舶協會還建議,國有政策性銀行要加大對在建船舶抵押速效與船舶保函銀團管理模式的研究力度,區別對待、扶優扶強,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據悉,針對船舶產業面臨的困難,相關部門在制定船舶產業振興規劃時,既突出眼前,又著眼長遠,并參考了已出臺的《船舶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船舶工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預計對于產業的復蘇帶來強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