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02-05 09:33 來源:電子商情
2008年,雖然移動通信卡出貨量將超過去年,但是由于身份證市場逐步成熟,發卡量急劇減少,進而拖累了整個市場的增長,受此影響,中國智能卡市場整體銷量出現了五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應用方面,移動通信卡仍是中國智能卡市場最大的應用領域,這種情況將長期存在。在非電信領域,交通卡和社保卡仍處于持續放量階段,其中社保卡放量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CPU卡市場銷售額比例的增長。
2004-2008年中國智能卡市場規模
2008年移動通信卡終結“老三樣”產品結構
在過去的幾年,以SIM卡、UIM卡、PIM卡為代表的移動通信卡一直是電信應用的主流產品,其中廣泛用于G網的SIM卡產品長期占據了市場主流地位,2008年,中國電信領域進行重組,中國聯通C網整體并入中國電信,中國電信原有的小靈通用戶開始逐步向CDMA用戶進行轉變,但由于中國C網用戶在上半年出現萎縮,因此小靈通用戶加入C網也不會使UIM卡的出貨量出現大幅增加。
與2007年相比,中國移動通信卡市場變化最大的就是增加了用于TD網絡的USIM卡。由于中國3G網絡仍處于試用期間,目前全國僅有為數不多的城市開始提供3G網絡服務,盡管USIM卡整體出貨量很小,但卻打破了中國移動通信卡市場持續了多年的“老三樣”產品結構。
身份證市場給本土廠商的商機與挑戰并存
自從2004年3月29日第二代智能卡身份證換發工作正式啟動以來,截止到2008年9月,身份證的發卡量已經達到7.5億張,二代身份證的推廣應用順應了社會信息化建設的潮流,這項工程不但為過去兩年快速發展的中國智能卡市場注入了活力,同時也為中國智能卡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平臺,使得中國本土 IC卡設計、制造以及封裝企業都獲得了巨大的商機。以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大唐微電子、中電華大、同方微電子以及上海華虹為例,得益于身份證項目,這些企業在過去兩年銷售額普遍都獲得了快速增長。同樣對于智能卡模塊封裝企業,大唐微電子、上海長豐智能卡、中電智能卡、山鋁電子等廠商也受益匪淺。此外,身份證項目的推廣也為中國本土智能卡讀寫機具廠商帶來難得商機。
雖然身份證智能卡項目的推廣使中國智能卡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廠商收益盆滿缽滿,但隨著市場的成熟,以身份證項目為支撐業務的許多企業受到影響,有的銷售額甚至出現下滑。可見,身份證項目為中國本土企業贏得商機的同時也使他們面臨新的挑戰。
未來智能卡技術趨向:工藝更領先,功能更豐富
如今,手機已經不再是單一的通話工具,隨著數據業務功能和多媒體功能的不斷增強,用戶對手機的存儲能力的要求也日益增加。智能卡作為運營商提供各類業務的平臺對手機用戶非常重要。隨著卡容量的增加,運營商可以把更多的制定化服務集成到其中。用Flash技術制造智能卡,在進一步擴大容量、提高速度、降低成本和功耗上與原有的EEPROM存儲單元技術相比具有明顯優勢,Flash技術已經成為智能卡芯片制造的主流技術。在芯片制造工藝方面,0.13微米已經成為主流,更小尺寸的工藝也開始導入智能卡芯片,例如:Intel和Infineon聯合開發的高密度SIM卡解決方案中,其NOR Flash的制造工藝已經達65納米和45納米。
在智能卡技術和應用領域上已經日漸成熟的今天,如果沒有復合型的產品和整體的系統集成方案,僅僅依靠功能單一的智能卡技術已經很難在市場上站穩腳跟,而開發集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產品也成為各大廠商的重頭戲。功能整合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其一是集移動支付與智能卡為一體的整合。手機是智能卡應用的最大載體,而移動支付應用是也手機支付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這兩者結合不僅有助于智能卡作為電子貨幣的快速發展,同時也為卡廠商帶來了新的市場機會,因此,也受到了卡廠商的推崇。其二是集安防和辦公自動化為一體的整合。隨著智能卡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展,廠商基于身份識別和企業應用的需求,開始將身份識別和自動化管理整合在一起,以方便企業信息化的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