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9-02-03 11:36 來源:網絡
貝拉克·奧巴馬于美國時間1月20日在華盛頓正式宣誓就任美國第44任總統。而就在今年新年伊始之時,俄羅斯切斷經烏克蘭輸往歐洲的天然氣,給世界各國能源安全再次敲響警鐘.在俄烏天然氣風波剛剛平息之際上臺的奧巴馬總統將如何實施其美國全新能源政策值得關注.
分析認為,在美國經濟低迷,金融危機消極影響持續存在的情況下,奧巴馬能源政策的實施將會是提振美國經濟的一劑強心針;然而,由于金融危機導致新能源投資資金減少,核能等傳統能源以及風能,太陽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發展面臨瓶頸,奧巴馬的新能源政策能否全面順利展開還有待時間考驗.但節能政策和措施或將成為奧巴馬就職后美國能源政策中的亮點.
美國實體經濟低迷急需"強心針"
奧巴馬20日的就職演講透露出,當前美國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近來公布的一系列數據也都顯示出美國經濟的低迷狀況。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圣誕節過后,美國企業為應對經濟滑坡,削減成本而裁員的勢頭仍然未減.資源領域,美國鋁業公司近日計劃裁員1.5萬人;全球市值最高的油田服務公司斯倫貝謝1月8日稱將在北美裁員約1000名,占當地員工總數的5%;金融服務領域,近日美國銀行表示在完成對美林的收購后將在未來3年裁減3萬—3.5萬個工作崗位.
裁員和失業率上升是美國經濟不景氣的直接表現.此外,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1月2日表示,去年12月美國工廠制造業指數為32.4,是自1980年6月以來的最低水平.標準普爾去年12月30日公布的標普/凱斯-席勒指數顯示,美國20個最大城市的房價去年10月同比下降18%,為歷史最大單月跌幅.房市的持續低迷直接導致美國銀行業經營困難.據統計,由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提供存款擔保的約8300家金融機構去年第三季度宣布整體盈利17億美元,同比大幅減少94%.在這種形勢下,美國正需要一劑強心針以刺激其經濟增長.
奧巴馬能源政策對美國經濟將產生積極影響
作為在金融危機中誕生的總統, 奧巴馬選擇了以新的能源計劃促進美國經濟復蘇和創造就業.開發新能源可帶動美國傳統制造業部門重振旗鼓,利用傳統制造業的基礎設施,人才和技術的同時推動新能源技術的研發和生產;發展新能源還能帶來就業機會.
分析認為,就業率的提高將拉動內需,促進美國民眾消費,從而促進美國零售業,汽車業和房地產市場的回暖.一旦房地產市場回暖,喪失抵押貸款贖回權的人數將大大減少,銀行壞賬數額也將減少,銀行業和金融市場也會慢慢回暖,投資者信心恢復,投資增加.因此,奧巴馬的能源政策一旦實施見效,將對美國經濟產生積極影響.
奧巴馬的能源政策除了發展風能等新能源的內容,還包括刺激就業,發展安全核能以及清潔能源,節能環保,提高能效等.據《美國新能源》報告顯示,奧巴馬的新能源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在未來10年內耗資1500億美元刺激私人投資清潔能源,幫助創造500萬個就業機會;未來10年內節省更多石油消耗,節約石油量要多于目前從中東地區和委內瑞拉進口的石油總量;到2015年前,將有100萬輛美國本土產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投入使用;到2012年,保證美國人所用電能的10%來自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這個比率將達到25%;實施"總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計劃,到205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在1990年水平的基礎上降低80%.
奧巴馬能源政策的內容顯示,如果奧巴馬政府將政策付諸行動,那么依靠新能源政策發展清潔能源和創造就業機會將不是空談.而一旦就業形勢好轉,將給房地產市場,消費信貸,汽車業,投資等方面帶來一系列積極效果,最終幫助美國經濟走出金融危機泥潭.
核能等傳統能源及新能源發展面臨瓶頸
去年以來,國際石油價格的波動,以及俄烏"斗氣"給歐盟國家帶來的災難性影響,使美國更加意識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在石油和天然氣等傳統能源之外,美國開始尋求新的能源出路.盡管奧巴馬在競選中站在發展核能的對立面,但其能源政策也承認,要實現減排環保的目標,不考慮占美國非碳發電70%的核能幾乎不可能,因此應在保證核燃料和廢物安全的前提下發展核能.奧巴馬新能源政策還計劃大力發展可再生的生物燃料能源,風能和太陽能,確保清潔能源的發展和應用.然而,核能及風能等可再生新能源的發展仍面臨許多問題.
首先,盡管核能被看作是一種清潔,零碳排放的能源,但其高成本價格,長建設周期,投資來源的不確定性以及安全隱患也給核能復興籠罩了一層陰影.目前美國有一股核能復興的勢頭,主要原因是有關到2030年美國電能需求將增長30%的預測和迫于全球變暖的壓力.目前已有核電企業向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遞交了18份申請,請求新建28座核反應堆.另外,原先不支持核能的奧巴馬態度也很微妙,畢竟他來自伊利諾伊州,該州45%的發電量都來自核反應堆.
然而,世界上現有在建的核反應堆基本都由政府資助,原因就是發展核能需要耗費巨資.美國佛羅里達州電力照明公司曾計劃在佛羅里達群島沿岸建立一座核電站,結果估計成本竟高達120億到180億美元.另外,由于建設周期長,美國計劃新建的第一批35個核反應堆2016年前幾乎不可能建成.即使奧巴馬就職后采取嚴格立法和措施規范核能發展,核能安全隱患仍然不會消除.反核人士的有利證據之一即1979年3月28日發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三哩島核泄漏事故,這次事故是核能史上第一起爐心融化事故,直接經濟損失達10億美元.
其次,生物燃料,風能,電能等新能源發展也面臨諸多難題,最重要的是金融危機導致對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的投資減少.在金融危機肆虐的2008年,許多風電和太陽能企業的股票大跌就是證明.一位銀行家曾表示,信貸危機將導致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行業面臨294.3億美元的借貸資金不足.
除風電和太陽能等成本較高外,兩者對自然條件的依賴,供電的穩定程度也是要考慮的問題.《華爾街日報》稱,美國共和黨曾指責奧巴馬用稅收限制碳排放的政策,認為這將給美國經濟加重負擔;而現在卻把攻擊點放在碳排放稅收收益用于補助可再生能源開發上.他們認為,碳排放稅不會將收益返還給消費者,民主黨操縱的國會將把稅收補助用于風能和生物燃料等的開發.
有共和黨人稱,太陽能發電依賴炎熱的夏季陽光,用電高峰時還是要靠昂貴的燃氣電機來提供能源.風力發電只能將25%的能量轉化為電能,而且其輸出電量隨時都在改變.現在的電力系統是一個高度協調的裝置,其電壓不能改變哪怕很少的百分點,否則就會導致電力設備無法運轉或者損壞.
另有觀點認為生物燃料也是一場災難,它吞噬掉了30%的糧食作物產量,夷平了大片熱帶雨林,卻只取代了3%的石油需求.尤其是美國生物燃料中的乙醇主要靠玉米生產,而在通脹隱憂未消的時代,糧食作為生物燃料原料不會是長久之計,這也是奧巴馬新能源政策提倡要發展用農作物廢棄物生產下一代生物燃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