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8-11-10 11:45 來源:電氣時代
——電氣時代雜志社副社長 陳大立
一、盤點2007年
1、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綜合國力進一步提升
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249530億元,合3280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4%。
GDP居世界的位次升到第4位,僅次于美國、日本和德國。GDP占世界經濟的份額達到6%。
2007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07367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其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增長21.5%。
2007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7239億元,比上年增長24.8%。 其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投資額達到1610億元,增長44.9%;
電力、熱力的生產與供應業投資額達到7908億元,增長8.7%。
2007年進出口總額21737億美元,增長 23.5%,其中,機電產品出口7102億美元,增長27.6%,占出口額12180億美元的58%。
2007年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截止到2007年末,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748億美元。中國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0%以上,進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是由外資企業創造的。
2、電力行業的發展和調整產生巨大需求
(1)電力產能和消費同步增長
我國2007年發電量達到3255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44%;全社會用電量達到3245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42%;發電裝機容量達到71329萬千瓦,同比增長14.36%。僅2007年就新增發電裝機容量就達10009億多千瓦。
電力基本建設與投資方面,2007年全國共完成電力基本建設投資5492.9億元,其中電源建設投資3041.5億元,電網建設投資2451.4億元。2007年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4.15萬公里,同比增長14.20%。全國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達到32.71萬公里。
2007年生產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18848萬千伏安,使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總容量達到116979萬千伏安。
但由于近年在整個電力基本建設當中,電網建設滯后于電源建設,電網建設已經成為電力發展的瓶頸問題。以2007年為基數的靜態輸電缺口為存量輸電能力的2倍以上。
(2)“上大壓小”,節能降耗目標初步實現
2007年我國關停小火電工作進展順利,超額完成全年任務,節能減排效果明顯。統計顯示,截至2007年12月27日,我國關停小火電機組1438萬千瓦,超額43%完成年初制定的關停1000萬千瓦的目標。2007年全國發電標準煤耗為334克/千瓦時,同比下降9克/千瓦時。這些機組關停后,同等電量都轉由大機組發電,每年將減少原煤消耗1880萬噸,減少SO2排放29萬噸,減少CO2排放3760萬噸。
到2007年,全國水電裝機容量達1.48億千瓦,躍居世界第一;核電進入快速發展期,在建規模達1210萬千瓦;風電裝機增加到600多萬千瓦,光是去年一年的裝機就相當于以前所有年份的發展規模。
3、電氣工業整體繼續保持健康快速發展
“十一五”期間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階段。在國民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宏觀環境中,電氣工業有了快速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2007年,電氣工業面對市場需求的強勁拉動,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穩定增長,整體經濟運行態勢良好。
2007年電氣工業全年實現的新產品產值2761.38億元,同比增長了38.88%,新產品產值率為14.12%。與2006年相比,增長幅度年提高了5.88個百分點,新產品產值率提高了0.75個百分點。
2007年,電氣工業實現出口交貨值共計3447.26億元,同比增長31.59%,增幅比2006年提高了6.8個百分點。
全行業實現利潤總額1100億元,同比增長36.5 %。2007年電氣工業共實現工業增加值5248億元,同比增長38.3%。進出口貿易總額892.17億美元,同比增長25.36%,比2006年低4.025個百分點。其中進口額為393.53美元,同比增長17.56 %(比2006年低4.96個百分點);出口額為498.64億美元,同比增長32.28%(比2006年低4.38個百分點);順差105.11億美元,同比增長149%。
2007年電氣工業經濟運行的特點產銷同步穩定快速增長,規模總量超去年全年,銜接良好。新產品增長迅速,技術創新成效顯著,產品結構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產品產量繼續保持全面增長,經濟效益穩步提高。進出口貿易協調發展,國內產品競爭力提高,順差持續增加。
依靠國外供應的部分關鍵零部件和重要原材料,成為制約電氣工業一些重大裝備制造企業發展的瓶頸;原材料漲價已經影響一些行業的經濟效益;
二、中國電氣工業100強研究
第9屆中國電氣工業100強入圍標準為6.48億元,比上一屆的5.13億元增長了26.27%,西安電力機械制造公司以106.8億元的收入繼續居榜首。
第9屆中國電氣工業100強企業在2007年的產品銷售收入增長24.21%達到1654億元,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0.47%為185.7億元,利潤率為11.23%,比上一屆的9.73%略有上升。
第9屆中國電氣工業100強前10名
61607; 序號 企業名稱 產品銷售收入/千元
61607; 1 西安電力機械制造公司 10680857
61607; 2 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8931223
61607; 3 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5421833
61607; 4 青島變壓器集團有限公司 4455058
61607; 5 大全集團有限公司 4451687
61607; 6 青島漢纜集團有限公司 3907393
61607; 7 保定天威保變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3156269
61607; 8 德力西集團有限公司 3105721
61607; 9 江蘇華鵬變壓器有限公司 3037760
61607; 10 廈門ABB開關有限公司 3004994
61607; 100 四川東方電氣自動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647580
第9屆中國電氣工業100強內外資比較
類型 企業數 產品銷售收入 利潤總額 收入增長 利潤率 利潤增長
/家 /千元 /千元 (%) (%) (%)
內資 61 117024103 10936674 24.94 9.35 50.17
外資 39 48450886 7642334 22.47 15.77 28.59
總計 100 165474989 18579008 24.21 11.23 40.47
在第9屆中國電氣工業100強中,61家內資企業完成產品銷售收入1170億元,增長24.94%;利潤總額109億元,增長50.17%,利潤率為9.35%,比上屆7.59%,提高1.82個百分點。39家外資企業完成產品銷售收入484億元,增長22.47%,利潤總額76億元,增長28.59%,利潤率為15.77%,比上屆15.07%提高0.7個百分點。
2007年內資企業的收入、利潤增長速度明顯高于外資企業,利潤率增長也快于外資企業,差距在進一步縮小。外資企業在大力向中低端市場進軍,內資企業在強力向中高端市場進發,整個市場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競爭將更加激烈。
跨國電氣巨子們在中國市場上的優勢有下降趨勢。ABB、西門子、施耐德電氣3家全球500強企業分別有10、7、5家企業進入100強,比上一屆的25家少了3家。
ABB有10家公司進入第9屆中國電氣工業100強,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了24.46%,利潤總額同比增長了27.58%。分別占100強銷售收入的9.8%,占100強利潤總額的19.11%。
西門子有7家進入第9屆中國電氣工業100強,比上一屆少了2家,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了21%,利潤總額同比增長了27.27%。
施耐德電氣有5家企業進入第9屆中國電氣工業100強,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了19.71%,利潤總額同比增長了19.84%。
[page_break]
另外內資企業正泰和德力西分別有2家企業進入第9屆中國電氣工業100強,收入增長和利潤增長均超過外資企業。
本土電氣品牌的發展在這幾年里令人看好,但總體盈利能力的提升還有點讓人擔心, 這實際上是創新能力有待提高。
正泰2家進入第9屆中國電氣工業100強的企業增長速度較快,產品銷售收入已經超過施耐德電氣5家100強企業的收入,但利潤總額還不到施耐德電氣的1/2,盈利能力的增長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令人高興的是正泰在2007年里產品銷售收入和利潤皆保持了很高速度的增長。
進入本屆100強的16家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以19.95%和43.98%的增長速度發展,整體上稍遜于內資企業平均水平,甚至有3家企業收入出現負增長,有3家企業利潤也出現負增長。但是有些企業表現突出。例如華儀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收入增長了126.86%,利潤總額增長了1581.07%,上海置信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收入增長了68.86%,而利潤總額增長了180.59%,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思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收入增幅均在45%以上,利潤總額增幅均在70%以上。說明上市公司的兩極分化現象比較突出。
江蘇、上海、浙江仍然是中國電氣工業的高地,在第9屆中國電氣工業100強中分別占企業數的53%,產品銷售收入的45.4%,利潤總額的42.22%。山東省有11家企業進入百強,緊緊追趕前3位。
三、中國電氣工業未來發展展望
1、中國宏觀調控政策初顯成效
200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12字方針,作為2008年我國宏觀調控的基調,經過前三個季度的努力,目前已初顯成效。
在從緊的貨幣政策和穩健的財政政策的綜合作用下,從2007年開始,中國宏觀經濟過快的增長開始回落,今年工業增長速度從16%下降到12.8%,物價在8月份回落到4.9%。投資已經回落,貿易順差也開始減少,實際出口增長速度達到10%左右的水平。
在區域結構方面也發生了很好的變化,東部沿海地區如廣東、浙江等地發展速度慢下來了,中西部地區的增長在加快,區域之間的不平衡的矛盾有所減緩。
在產業結構上國家首先限制了高耗能、高污染、資源型的產品出口,同時將出口從勞動密集型、資源型產品轉向高新技術產品。在國內生產中,高技術產品行業在工業里面的比重正在逐漸上升,而高耗能、高污染的鋼鐵、水泥等行業的比重在逐漸下降。雖然調控政策的效果已經顯現,但是國際金融形勢依然比較嚴峻,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下一階段,國家將繼續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增長速度將保持在合理水平。
2、重化工和城鎮化確保電力需求增長
我國經濟長期以來是以工業為主導的經濟結構,而且重工業產值在逐年增加。2007年10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9%,重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4%。隨著宏觀調控力度的加大,這些高耗能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將得到遏制,但為保持宏觀經濟的平穩過渡,專家認為2010年之前,我國高耗能行業在經濟中仍處于重要的地位,電力消費彈性系數仍將高于1。根據電力彈性系數法預測,到2010年,我國用電需求4.6萬億千瓦時,年均增長12.6%。
未來電力需求另一大看點是,我國城鎮化水平在逐年提高。2006年城鎮化率達43.9%,比2000年提高7.68個百分點。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高,我國城鎮居民家庭平均百戶耐用家電擁有量也在逐年上升。
另外,從2000年以來的8年,電網投資一直以圍繞電源點的送端輸電為主,從而導致220kV及以下受端電網以及配電網絡建設嚴重滯后。中國輸電線路缺口巨大,這一缺口將在特高壓試驗線路建成以后,于“十一五”以后逐漸得到彌補。
當然在看到長遠潛在巨大市場需求的同時,我們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看到中國近期還要繼續合理把握財政支出規模,嚴格控制新開工項目,防止投資反彈。控制投資對電力行業影響較大,后續產能擴張急速減緩。根據"十一五"電力規劃,到2010年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8.4億千瓦,那么2009、2010年兩年每年新增發電容量不到7000萬千瓦。
3、節能和環保仍是電力行業未來發展主題
我國以火電為主的電源結構適合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特點,但大量燃煤電廠的存在卻給環境帶來巨大的壓力。
在燃煤發電利用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CO2、 SO2和煙塵等污染性物質。2006年全國火力發電廠煙塵排放量370萬噸、 SO2排放量1350萬噸,其中,電力SO2排放量占全國排放量的52.1%。
為落實“十一五”規劃綱要,到201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和10%,國家要求電力工業從2007-2010四年關停小燃煤機組5000萬千瓦以上,燃油機組700萬千瓦至1000萬千瓦,不再新上小火電項目。為此,每年可節約5000萬噸以上標準煤、減排160萬噸以上SO2 。
節能發電調度和加速關停小火電為水電和大機組高效燃煤機組帶來了機遇,加快關停小火電機組有利于行業提升技術等級。
4、2008年電氣工業經濟運行情況預測
2008年宏觀經濟環境的基本面仍有利于電氣工業經濟的發展,電氣工業將會繼續保持平穩快速增長的態勢。冰雪災害和汶川地震對電氣工業產生一定影響,災后重建工作對電氣工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08年是發電、輸變電設備等重大技術裝備上水平、上臺階的一年,承接訂貨情況良好,經濟仍呈平穩快速發展走勢。發電、輸變電設備的快速發展將拉動電氣工業其他產品發展。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企業成本加大,利潤空間縮小。外貿政策的調整和人民幣升值將成為影響今年出口增速的重要因素。從緊的貨幣政策影響企業的資金供應和資金周轉。
2008年電氣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和主要產品產量的預測:工業總產值24000億元,同比增長23%;工業銷售產值23500億元,同比增長23%;主營業務收入 23000億元,同比增長23%;新產品產值3650 億元,同比增長32%;出口交貨值4400 億元,同比增長28%;利潤總額1380 億元,同比增長 25%;進出口總額1100億美元,同比增長23.5%,其中進口額480億美元、出口額 :620億美元、順差:140億美元。
5、電氣工業整體發展必將從擴張模式走向競爭機制
(1)電氣工業整體發展趨勢必將從擴張模式走向競爭機制
如果再走總量規模擴張的老路,那么國內市場的競爭壓力會進一步加大,利潤點會進一步壓縮,最終喪失企業、產業的活力。所以行業在引導方向上,應該強調整個產業的成績、能力、功能和市場方式等各方面綜合競爭力的提升。
(2)行業的組織體系建立已迫在眉睫
在創新過程中,不同的企業承擔著不同的職能。大企業、大集團在這個行業中要承擔著技術突破、新產品設計、技術標準制定等工作,這是大企業核心能力的體現。中小企業主要負責技術的跟進。大企業技術突破了,新產品出來了,那么要跨區域的協助,把規模做大。大量的中小企業配套協作,同時要承擔產品更新后的技術跟進。目前國內大、中小企業基本上是在同水平上,企業之間沒有高低落差以及縱向協作。所以企業承擔的任務太多,功能不明確,企業特色不突出,大企業沒技術;中小企業實力不夠,發展也很慢。
(3)要瞄準行業的國際水平,實施中國式的技術改造
誰贏得技術,誰就贏得市場,贏得利潤,贏得發展。第一,就是走合作借勢的道路。與國外著名的大公司、具有技術優勢的企業合作,借鑒他們的技術和管理成果。第二,是推進產學研一體化,與國內著名高校、研究機構合作,來加快技術提升。第三,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必須真正地融入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中去,雖然融入過程有時是很痛苦的、艱難的,甚至風險較大的,但是必須要有這種意識。
(4)適應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和品質提升的趨勢
電氣工業與整個經濟生活聯系是非常密切的,與住宅品質、城市化進程、信息化進程和環境保護等都有非常大的聯系。今后發展方向必將是多元化和深入的,比如與信息化發展的聯系,與智能化的聯系,與環保型的聯系,甚至與生活水平的提高、奢侈化的聯系,在這些方面的聯系將更加深入、市場將更加細化,發展空間會更大。
(5)現在這個時代協作比競爭更重要
善于協作,善于尋找協作伙伴,協作對象,協作方式,能大大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和發展能力。這對企業是個新的任務和挑戰。過去只講競爭,研究怎樣壓垮對手的時代已經過去?,F在更重要的是研究如何加強協作,以更深層次的協作、妥協達成各種協議或合作方式,促進雙方更好地發展。
(6)加強實施品牌策略
電氣市場的品牌影響性越來越重要,目前國內市場實質上是由幾個大品牌主導著。國內企業必須從全球的角度去樹立好的品牌,要分析產業特征,從哪幾個方面去塑造品牌核心,而不僅僅從價值上去塑造品牌,要在安全性、耐用性,可靠性等各方面去打造、塑造品牌,對企業今后的發展,尤其是占領國際市場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