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kblhh.cn 2008-10-14 15:46 來源:中國工業報
作者:本報記者 劉英 司建楠 來源:中國工業報
在機械工業中,機床通常被稱為工作母機,是機械制造業的基本加工設備,它的品種、性能、質量和技術水平直接影響著其他機電產品的性能、質量、生產技術水平和企業的經濟效益。
機床再制造不同于機床維修,它是將有再制造價值的廢舊機床作為再制造毛坯,利用高新技術對其進行修復、性能升級,所獲得的再制造機床在技術性能上可以達到甚至超過新機床的水平。機床再制造也不同于機床的再循環,它是將報廢機床作為高級資源而最大限度利用的回收方式,其生產成本要遠遠低于新機床制造的成本。
探究我國機床再制造產業的發展,應首先厘定再制造的內涵。再制造既屬于制造的范疇,屬于先進制造、綠色制造;也屬于維修的范疇,屬于綠色維修,是維修發展的高級階段。所以說,再制造既屬于制造業又屬于服務業。
機床再制造可充分利用老舊機床所蘊含的附加值,降低制造成本,實現節能節材。同時,老舊機床往往是我國制造業的歷史中堅力量,見證著自主制造工藝和制造技術的發展,其再制造價值更體現在其所承載著的自主制造工藝和制造技術的經驗和水平。老舊機床綠色再制造與提升工程將有利于繼承和發展我國長期以來自主制造工藝和制造技術,對于促進我國制造工藝和制造技術的自主再創具有重要意義。
需求具有多樣化特征
機床再制造是對老舊機床進行修復與改造的過程。而受機床類型和用戶要求不同的影響,再制造的內容也有所不同。所以,機床再制造既要深入了解原有設備的結構性能,又要充分滿足用戶新的需求。
從理論上講,機床再制造是運用先進制造技術、數控及自動化技術等高新技術對老舊機床進行修復與改造的過程。
專家認為,機床再制造主要涵蓋機床機械精度的恢復和提升、運動精度的恢復與提升、數控系統和伺服系統的選取、輔助裝置的選取,以及整機調試、機床檢驗等方面內容。
其中,機床機械精度的恢復和提升是指隨著機床役齡的增加,機床的主要部件,如導軌、絲杠、拖板、軸承座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損。因此,機床再制造過程中的首要任務是對機床進行類似于通常的大修,以恢復其精度,達到新機床的制造標準。
機床運動精度的恢復與提升是指機床數控化再制造,其對機床精度的要求與普通機床的大修是有區別的,即整個機床精度的恢復與機械傳動部分的改進,都要為滿足數控機床的結構特點和數控自動加工的要求來進行,并應具有批量大修的特征。
由于數控系統是整個數控機床的指揮中心,在選擇時除了考慮各項功能滿足要求外,還一定要確保系統的工作可靠性。選擇合適的數控系統至關重要,因此選定數控系統和伺服系統就意味著,要根據進行數控化再制造機床的控制功能要求。而伺服驅動系統的選取也由再制造數控機床的性能要求決定。
據了解,若采用同一家公司配套供應的數控系統和伺服驅動系統,再制造產品的質量和維修更容易得到保證。而進入整機調試和機床檢驗階段后,初步調試完畢的機床還要進行精度檢驗,一般需達到新機床的出廠標準。
業內專家表示,機床再制造有多種方案,機床類型不同,再制造的內容也不同,用戶的要求不同,再制造的內容也會有所不同。所以,機床再制造既要深入了解原有設備的結構性能,又要對用戶新的要求有真實的理解,并結合機床實際結構,在改造設計中實現。
我國已具備再制造技術基礎
在目前尚需研發的機床再制造的關鍵技術中,大部分需要在集成現有各項機床維修及改造技術和機床制造技術的基礎上,結合原始技術進行創新。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一定的技術基礎,這意味著,老舊機床的再制造在技術上是可行的。
我國目前的機床再制造技術分為兩部分:現有的機床制造和傳統大修技術的集成與應用,以及需要研發的機床再制造的關鍵技術。
其中,現有的機床制造和傳統大修技術的集成與應用,涉及機床零部件修復及再制造技術、機床功能恢復及維修技術、利用現有的數控化改造技術三個方面。
而尚需研發的機床再制造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廢舊機床綜合評價與再設計技術,信息化提升技術,包括再制造毛坯質量檢測、機床再制造過程的質量控制、再制造機床質量檢驗在內的質量控制技術,機床壽命預測及剩余壽命評估技術等。這些技術中的大部分都需要在集成現有各項機床維修及改造技術和機床制造技術的基礎上,結合原始技術創新,形成機床再制造與提升的專門技術和裝備。
現有的技術手段完全可以滿足機床再制造的需要。專家表示,特別是近年來先進的機床機械功能部件、驅動系統和控制系統的發展,都為老舊機床的再制造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和提升空間。也就是說,我國已經形成一定的技術基礎,數控技術也已非常成熟,老舊機床的再制造在技術上是可行的。老舊機床再制造的時機已比較成熟。
據了解,對于老舊機床的再制造,首先要恢復或提高其機械精度,修復已經出現缺陷的零部件,其次要配備高性價比的控制系統和伺服系統,并更換與新系統相適應的傳動系統等。如利用現有的數控化改造技術提高普通機床的數控化及自動化程度,或對數控機床進行數控裝置的升級改造。通過驅動方式優化技術、驅動電機優化匹配技術、傳動系統節能性改造技術以及機床新型節能器開發技術,對機床進行節能性優化。采用納米表面技術、復合表面技術和其他表面工程技術(如噴涂技術、電刷鍍技術、高強度納米修補劑技術等)修復與強化機床導軌、溜板、尾座等磨損、劃傷表面,并提高其尺寸、形狀和位置精度等。
相關報道: 節能節材環保特征突顯再制造優勢
相關鏈接: 我國再制造產業將有千億元商機 [page_break]
相關報道: 節能節材環保特征突顯再制造優勢
與傳統維修與資源化相比,機床再制造有其獨特的優勢與特征,包括高科技、性能特征、低價格、節能降耗減排及產業化等多方面特性。
其中,高科技特征主要表現為:機床再制造技術是集精密機械、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測量技術于一體的高新技術。
目前我國企業中所用的數控設備進口比例相對較高,再制造缺乏必需的圖紙、資料、備件、材料等。所以,需要擁有技術素質較高、專業化較強的專門人才,并配備專業化的加工、診斷、檢測、維修設備和儀器。由于數控技術發展迅速,數控設備更新換代快,幾乎每隔三年左右更新一代,因此機床再制造還需要較高的適應性和新技術跟蹤性。
產品性能特征體現在:機床的機械部分具有耐久性,特別是床身、立柱等鑄件,時效越長,性能越好,適合于循環再制造,再制造后的機床性能穩定,可靠性好。機床再制造并不是簡單的翻新,而是要附加很多新的功能,如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安全上的裝置等,從整個機床的性能上說,完全能夠達到甚至超過同型號的新機床。
目前,我國機床再制造的程序是由用戶和再制造商先簽訂技術協議,用戶對每臺機床需要再制造到什么程度提出要求。由于用戶往往希望原有的舊件能用的盡量用,能不更換的盡量不更換,所以,我國現階段的機床再制造產品性能一般是達到恢復精度、滿足用戶生產需要的要求。
在價格優勢方面:老舊機床一般蘊涵著70%以上的殘留價值,包括機床鋼鐵材料價值和機械零部件的制造成本價值等,機床再制造可以充分利用機床的床身、導軌、工作臺、立柱、底座等原有零部件,節約制造這些零部件的成本。
據統計,一般機床的再制造價格相當于新機床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大型機床再制造費用甚至低于新機購置費用的三分之一。
節能降耗減排特征體現在:機床制造需要消耗大量普通鋼鐵材料以及部分高檔鋼材,機床的數控化再制造可以充分利用廢舊資源,如機床的主體、基座、鑄造大件等。
據統計,機床再制造的資源循環利用率達85%以上,比制造新機床節能80%以上,不僅大大節約資源和能源,還可在實現節能、節材的基礎上,減少重新生產鑄鐵件對環境的污染。
產業化特征體現在:再制造是規模化、批量化的生產。事實上,由于機床產品的噸位比較大(從幾噸到幾百噸),價值比較高(從幾萬元到幾千萬元),在我國還很難做到規模化、批量化。機床的再制造尤其是重型機床的再制造,一般都是單件生產,每一臺的型號、規格、系統都不一樣,同樣的機床用戶的要求也不一樣。因此要滿足用戶的特殊需求就必須提供特殊服務,實現產業化難度比較大。[page_break]
相關鏈接: 我國再制造產業將有千億元商機
一段時間以來,制造業領域專家多次提出“再制造產業”這個概念。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在我國,發展循環經濟成為熱點,節能減排被放在經濟指標的首位,發展再制造產業在這兩方面都將大有可為。而有專家預言,到2010年我國的再制造產業將有千億元的巨大商機。
再制造,就是通過高技術手段對廢舊產品實施修復改造,并形成批量生產。再制造的成本僅為一般制造的50%,可節能60%、節材70%。業內專家表示,由于再制造是通過高技術修復改造,因此可以保證再制造產品的性能和質量不低于新產品,采用一些新技術甚至可以使其質量高于新產品。
在我國,再制造產業還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我國的再制造產業雖然剛起步,但僅汽車再制造規模每年即可達100億美元。但一直以來,我國循環經濟發展躑躅不前的原因就在于回收難,為此很多業內人士呼吁要重視廢舊機電產品的資源再生,以完善再制造產業鏈。
專家指出,再制造是廢舊產品高技術修復、改造的產業化,它既是一種節約資源的先進制造,又是一種保護環境的綠色制造。
其實,再制造產業在我國已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2006年4月和2007年6月,有關領導先后在有關報告上批示:“同意以汽車零部件為再制造產業試點,探索經驗,研發技術”,“同時要考慮適時修訂法律法規”。交通部于2006年發布7號令,明確汽車維修企業可以使用修護件(再制造產品)。當時,國家發改委貫徹國務院領導批示精神,委托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將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發展列為課題,進行研究。
當前中國的再制造產業仍面臨一系列挑戰,舉步維艱。除觀念障礙外,國內對再制造產品如何銷售仍缺少相關的法律規范,也缺少能夠保護客戶利益、規范再制造產品安全與質量的有關規定。同時,市場上個別企業的行為也讓人擔憂,一些小型加工企業的產品不符合技術參數和安全指標。而一些從事翻新技術的企業,則趁機將產品簡單貼牌后作為再制造產品投向市場。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我國應加快促進再制造產業發展,培育成功的企業。除了大力宣傳外,可以針對再制造從業者制定有關產品質量和可靠性的法規,制定鼓勵舊件回收的政策。業內人士指出,由于再制造產品與新產品會面臨市場競爭問題,要處理好再制造企業與制造企業的關系有兩種方案:一是由現有的制造企業來做再制造;二是由制造商委托有資質的再制造企業對其售出的商品進行再制造。
當前,很多國外再制造企業把目光瞄準中國市場,專家建議國內企業應抓住當前的商機。專家表示,對于一個好的再制造項目,以下四種技術能力必不可少:舊件收集以及分檢能力、開發再制造各個環節技術參數和規格的能力、處理工程變更以及將原舊件進行技術升級的能力、修復以及測試再制造零部件的技術和工程能力。
針對廢品回收問題,專家建議制造商可將再制造與售后服務掛鉤。據了解,目前國內已有一批相關企業開始將目光瞄準再制造產業和再制造市場,準備分食千億元市場。